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线也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美术最可取的三部分:汉刻、唐画、宋画,线在其中都是主角.南齐谢赫在中,总结了"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无论工、意,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第一步稿本线描与正稿勾线均须以线勾勒形体,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尤其画不好工笔重彩画.

  • 标签: 中国美术 中线 《古画品录》 “气韵生动” 中国艺术 东方艺术
  • 简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今有有志于中国人物画学习者若干人,就中国人物画学习中的若干问题,问学于朱振庚先生,朱振庚先生答问如下。问:朱老师,您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但看您的作品却像是年轻人画的,这是许多不了解您的人在认识您的作品和您

  • 标签: 答问记 课徒答问
  • 简介:“说不尽人间好景皆以高咏,当不起世事炎凉唯有静观”这一隶书联,是我年初书写的,近闻获江苏美术节书画作品银奖,又要我谈创作体会,真受宠若惊了。平时,我常写文章,评论古

  • 标签: 书画作品 创作 美术 写文章 隶书 书写
  • 简介:笔有笔的性格,唯其管正而直,毫圆齐又尖健,才会使人品、人格与文思、文采融进墨液顺着毫端自由溢出,龙飞凤舞而成为锦绣华章。唯其万毫齐力才会使人们聚精会神,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巧对自然,妙悟天机……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画 法帖 山水画 笔法 墨法
  • 简介:东窗夜冯远与绘画的惯常意义有所不同,以人物、山水、花鸟……分科为称谓的中国人物画,在类别上是有明确特指的(其实这种分类在西洋绘画中何尝不是如此)。人物画以人物和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内容作为媒体,围绕“人”的主题展开艺术创作活动,这就要求人物画家善于观察...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人” 艺术形式 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等 作品
  • 简介:<正>小朋友,你知道皮偌丘的故事吗?这个由木头做成的小男孩为了变成真的人,四处寻找。他遇到过小木偶,去过马戏团,还问过仙女……那么,还有什么奇遇会发生呢?下面的图片将向你展示他的故事。

  • 标签: 木偶奇遇记 问过 小木偶 奇诺
  • 简介:我小时候看报纸,偶尔能见到“实现四化”“劳动万岁”之类的篆刻作品,觉得挺好玩。我真正接触篆刻是1985年,在一本美术教材上看到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昌硕的“破荷亭”,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便发痴一样到处搜罗这些东西。

  • 标签: 篆刻作品 美术教材 邓石如 吴昌硕 四化
  • 简介:中国古代的人鱼图像,从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与鲵鱼纹开始,到《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山海经》图文结合,将其记录、总结为赤鱬、人鱼、陵鱼、氐人(互人)、鱼妇五类。经文中对氐人(互人)、鱼妇的阐释,并非对人鱼图像的简单描述,显示出文字独立叙事的一面,为人鱼故事的演绎奠定了基础。魏晋时代,张华的《博物志》开启了鲛人这一新的人鱼类型的叙事:善织与泣珠报恩,但没有描述鲛人的相貌。此后,鲛人事迹基本再无进展,鲛人图像也极为罕见。唐代郑常的《洽闻》另辟蹊径,舍弃鲛人事迹,为人鱼加进了性别、性诱惑等性元素,开始了从人鱼向美人鱼的演进。其后所出现的美女与鱼尾组合的女性人鱼图像,明显是对传说的图解。。

  • 标签: 《山海经》 《博物志》 《洽闻记》 鲛人 海女 美人鱼
  • 简介:黄明兰、朱亮同志的新著《洛阳名碑集》即将付梓了,要我作序,我于碑刻虽有爱好但并无研究,岂能作序。但我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可以谈谈我的读后感,所以就把我匆促读完此书的初感,随笔写下来,说它是随感也好,说它是笔记也好,总之是不拘一格的信笔所至。

  • 标签: 《洛阳名碑集释》 黄明兰 朱亮 碑刻 体例 艺术价值
  • 简介:法国和意大利都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悠久的艺术之国,并都珍藏着极为丰富的优秀艺术遗产。我们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考察的印象是:法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地热爱艺术,珍视艺术品,把它们看作民族的骄傲。政府非常重视博物馆、美术馆的作用,并不断地加强对它的建设。我们此次所见到的一些博物馆,就是新建的而又规模可观的。国家对博物馆购买与充实藏品常作巨额的投资。去年,单是对省辖博物馆的拨款就达3550万法朗。

  • 标签: 艺术遗产 法朗 热爱艺术 蓬皮杜 荣军院 文化中心
  • 简介:面对这个世界、社会.我们有太多的惋惜。我们在成长,在解读。在思索。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界限,我们在保持平衡的同时摸索着这个界限,寻求着它运行的规则,再将自己介入其中.也许有形露于外,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构成,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些外在形态才能赋予我们最真实的感受,才是真正属于自我的。

  • 标签: 《显态记——忧 哀》 雕刻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
  • 简介: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看图的人往往从画中领悟到画家的真正用意,或捧腹大笑,可看过或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深。

  • 标签: 漫画教学 生活现象 讽刺性 幽默性 画家 图画
  • 简介:一、画余面对诸多的艺术经验,都曾使我困惑,然后便是长长的寂寞里的日子,但却使我加深了对“生”的感悟,愈发感受到那层层种种的遮蔽在表象之下的苍白与苍凉,才知自己与自己这一颗天生的纯正之心的可贵了。它使我内省并能抵御空泛说教的诱惑,不再迷信大人、先生们,我的灵魂出了窍。我独处在这一片幽谧的空间里,就如同独自静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遥远的山间峡谷之中,亦如北宋时隐居于太行山问的洪谷子(荆浩)。我清醒地观

  • 标签: 绘画 艺术经验 绘画体验 画家
  • 简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国历史的艺术画坛上,著名漫画大师张乐平可称之屈指一数。纵观他几十年那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为我国当今画坛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儿童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活泼可亲可爱的“三毛”形象,张乐平则也无愧于“三毛之父”之美称。

  • 标签: 三毛 历史文化遗产 青少年儿童 中国历史 创作生涯 艺术
  • 简介: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在北魏至唐朝的一百五十余年间,雕凿造像十万余尊,题记三千六百余块,保存了大量北魏时期的石刻,其字体就是常说的“魏碑体”。魏碑的艺术特征是浑厚质朴,自然天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大量的魏碑石刻中,尤以《龙门二十品》最为著名。《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是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曾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方笔代表之首。《始平公造像》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全文有格阳刻,正书,孟达文,朱义章书。因有书写者与撰文者的署名,这在龙门造像书法中也是少见的,尤见其珍贵。龙门造像书法闻名于世,是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黄易访拓发现的。据罗振玉记载,黄易最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一品,后增《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为四品。后来人们又增为十品,继又增为二十品。因此说《始平公造像》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是不为过的。此碑书法方峻雄强,中宫紧敛茂密而长撇大捺,气势开张,极有特点。此碑与其他碑刻的不同之处是:因用阳刻法,笔画除了“撇”因弧度而偶用圆笔外,其他笔画均用方笔,特别是三角形的点与捺及折处如刀切般的重顿方勒,更...

  • 标签: 公造像 始平 平公
  • 简介:<正>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及理论在北宋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子郭思根据他平日言论及手稿辑录整理成的《林泉高致集》,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新成就,对研究古代山水画及美学思想有重要价值;《林泉高致集》还记载了当时的宫廷美术创作活动和郭熙的画迹,因此它又是研究宋代绘画史不可忽视的资料。该书在长期抄印流传中有不少残缺脱漏,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得知:清初编纂《四库全书》时曾收到浙江宁波天一阁藏至正八年刻本,其中包括《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六篇,并有政和七年翰林学士许光凝

  • 标签: 林泉高致集 美学思想 山水画创作 《四库全书》 宫廷美术 《画诀》
  • 简介:画史中明标人物一门者,始北宋刘道醇(生卒年不详)《圣朝名画评》与《五代名画补遗》,而、道制像杂列其中,书前序言“论观画之法”以氏居道流之前;另有“鬼神”一门,位次“花竹翎毛”之后、“屋木”之前,凡此序次,实多关政教风俗,历来论者少有及之,故掇拾载籍,以为疏证。

  • 标签: 《五代名画补遗》 疏证 画题 释道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