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在"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一时甚嚣尘上,这无疑让麦卡锡主义在晚近影片中的显现,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警示意味。

  • 标签: 击碎新 新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幽灵
  • 简介:客观地看,如果我们剥去具体的人物和情节,经过高度的抽象,就会发现,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重围》并未超出近年来当代军人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模式,颇有点“旧瓶装新酒”的味道。这种渐趋俗套的创作模式就是:以飞机大炮加坦克增加作品的阳刚与气势;以革命加恋爱甚至三角恋、多角恋展现军人的情感世界;主要人物中总少不了高干子弟兵或大款兵,《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昆仑女神》都是这么做的。另外,这部电视剧的字幕中存在着太多的错别字,比如“报道(到)”、“疏(蔬)菜”、“司长(令)”、“陷井(阱)”、

  • 标签:
  • 简介:《四月三周两天》4Months,3WeeksAnd2Days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主演:安迪·卡拉尔里努、露明妮塔·乔洁★★★★☆为了同室好友能够顺利堕胎,而与打着道德幌子的流氓医生发生了肉体交易,这是影片里最让人心悸和动容的一幕,它说明堕胎在

  • 标签: 自由主义 罗马尼亚 堕胎 政治意义 社会背景 影片
  • 简介:反美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尖锐的思想问题之一。“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世界。“9·11”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发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仅导致世界地缘政治力量的急剧变化,而且引起了全球各个区域反美情绪的高涨。尽管俄罗斯对美国的官方政策是高调而务实的,然而自发的大规模的反美主义暗流却像恶性疟疾一样不断涌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帕顿诺夫和南茜·康蒂主持的题为“傲慢与妒忌”的研讨会,旨在讨论俄美之间根深蒂固的、历时悠久的恩怨,其题旨为苏联以及俄罗斯电影中的反美主义。在这个更加类似于心理分析,而不是传统的电影研究的主题中,蕴含着研讨会的一种谋略,它首先是并非常见的研究电影的方法论。

  • 标签: 反美主义 银幕 超级大国地位 电影研究 思想问题 “冷战”
  • 简介:伯格曼常常被归为存在主义者一类的作家,尤其更倾向于学院派的批评。更有意思的是,他的电影,特别是那些著名的电影,诸如《第七封印》(TheSeventhSeaI)、《野草莓》(WildStrawberries)和“沉默三部曲”,就其存在主义的核心主题来说,已经被广泛地验证和讨论。许多文集和文章也已经富有成效地在探讨这样的阐释方向。但是,我们能就此声称伯格曼本人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吗?

  • 标签: 存在主义 《野草莓》 学院派 三部曲 电影
  • 简介:<正>一、电影《逃离德黑兰》概况2012年10月,好莱坞才子、新生代导演本·阿弗莱克以纪录片形式为影迷带来了他的第三部自导自演作品——《逃离德黑兰》,一部精彩的、扣人心弦的政治大片。该片耗资4500万美元,中等

  • 标签: 爱国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 德黑兰 美国式 电影制片 中情局
  • 简介:德勒兹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本文主要围绕德勒兹的《电影1-运动影像》第一章“关于运动的诸命题——柏格森注解”,集中谈论德勒兹理论思路,井从与柏格森理论的分析比较中一窥德勒兹电影论中的最根本的理论出发点。

  • 标签: 德勒兹 运动 电影 影像 柏格森 哲学家
  • 简介:胡“策划”是喻“新锐”的具体化了,但不久前从中央台大片导演和策划人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台一个频道总制片人的夏骏,则从个人转制、身处商海的切身体会,从操作的层面道出了:电视这样策划。同时,回答了从夏编导到夏商人的转变心迹。

  • 标签: 中国 电视事业 电视策划 商业压力 市场竞争力
  • 简介:<正>与《大宅门》中的女性系列不同,《大宅门1912》中的核心女性只有两个,杨九红和路青青。前者是白景琦之妾,曾经的青楼女子,代表了受压抑的女性符码;而后者是白景琦的红颜知己,当时的留美学生,代表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符码。这两个符码的博弈反映出郭宝昌在观照家族叙事的宏大背景时,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宅门内外的女性。

  • 标签: 大宅门 男权文化 女性气质 新女性 白文 男性气质
  • 简介: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将现代的起源追溯到19世纪。这个时期历史发生了显著的断裂,一个全新的社会首先诞生于欧洲,并逐渐扩张至全球。而众所周知,19世纪也是视觉文化兴起的世纪。无数视觉装置为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接连被发明出来。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摄影术和世纪末的电影,则是其中的代表。通过视觉文化来分析'现代性(Modernity)',无疑是有效的学术论题,已经产生出无数优秀的研究成果。

  • 标签: 电影影像 运动影像 摄影机
  • 简介:1992年,英国著名女导演萨莉·波特(SallyPotter)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写于1928年的小说《奥兰多》(Orlando,1992)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这部电影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了60多年前的文学作品,并结合前卫电影的实验手法与90年代性别政治议题,

  • 标签: 《奥兰多》 前卫电影 女性主义 自我探索 双性同体 解析
  • 简介:农村电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寓教于乐,具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群众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功能。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农村电影跨世纪发展的“2131”目标,即实现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电影无疑是给农民群众送去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他们改变观念,拓宽思维,谋求发展,更好地投身到西部大开发中去。现就农村电影的社会功能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农村电影 阐述 文化部 农民群众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方针政策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有两句蕴含哲理的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前句可视为"科学(数)是最智慧的";后句可释为"艺术(和谐)是最美的"。

  • 标签: 社会和谐 艺术创作 毕达哥拉斯 哲学家 古希腊 智慧
  • 简介:媒介变革的潮流正深刻地影响着传媒业,与此同时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逐个方面,随之改变着舆论环境。传播技术新潮流如网络应用、云储存、社会性媒体、UGC等Web2.0及其后的技术运用,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更新换代,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多方面变革。新闻媒体正在向全媒体和平台化的方向发展,新闻的采编、制作、传播的所用过程也正无处不受到社会化媒体的影响。

  • 标签: 社会变革 传媒变革 WEB2 社会政治 传播技术
  • 简介:继“超女”“快男”之后,电视相亲节目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火爆地占据着荧屏的休闲时段:2009年底,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拉开了内地第三波电视相亲节目的序幕;2009年12月24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以娱乐方式冲关交友”的节目《我们约会吧》;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也推出了“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

  • 标签: 节目 相亲 电视 2009年 社会 大众消费文化
  • 简介: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继《总统班底》之后,再次展现了新闻调查类影片的叙事魅力。本文从"电影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影片在内容层面上对这一事件的深度追问和对受害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并从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影片在本体和制作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

  • 标签: 电影专业主义 叙事空间 叙事结构 叙述视角
  • 简介:分析王家卫电影本文运作的后现代策略,作者运作的现代性策略,使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超级拼贴,达到先锋性与通俗性的杂糅,形成王家卫现象,从而使"王家卫电影"具有了符号价值,成为大众用以获取文化身份的消费资源.

  • 标签: 王家卫 电影 拼贴 先锋性 符号价值 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