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正>近两年来,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迅猛.1988年越南边民进入广西7个县市贸易点经商互市买卖人数已达75万多人次.比五十年代最高年,还超出25万人.中越成交额据不完全统计1988、1989年每年已近亿元,其中凭祥市则占5000多万元.可是,1990年4月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进入贸易点人数渐少,商品交换日益萧条.为了使今后中越边贸更好地恢复健康发展起来,促进我边贸生产建设大发展,民族经济大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发展边境贸易,繁荣民族经济

  • 标签: 中越边境贸易 大力发展 稳定政策 民族经济 人民生活 健康发展
  • 简介: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通过法律约束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维护臣民的贸易自由以及鼓励臣民从事合法贸易等内容。柯克秉持普通法传统和贸易自由思想,对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最终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令集中体现了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否定了大多数垄断特许权的合法性,保障了臣民的贸易自由,并创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有利于消除贸易领域中的封建因素,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

  • 标签: 柯克 英国 垄断特许权 贸易自由
  • 简介:明清时期,通过徽商与粤商的贸易往来,使内陆安徽与沿海广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两地商人经营的商品种类主要以安徽产品为主,商品交易则主要在广州完成。两地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各自文化习俗的交流与传播。两地的贸易往来,既丰富了双方的商品市场,又使安徽与海外市场发生联系。

  • 标签: 明清 安徽 广东 贸易
  • 简介:法国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的海外贸易竞争中不甘落后,借助政府支持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商业贸易,并在广州设置商行处理各种事务。法国商行的设立、发展及最后的关闭,与法国在国际上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及国内革命形势和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它经历了与法国东印度公司同样的命运,即起初在对华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在18世纪末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本文依据原始文献对这一时期来华法国船只的数量以及法国商馆的管理人员名单进行统计,力图清晰呈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法国与中国的贸易状况。

  • 标签: 法国东印度公司 广州贸易 法国商馆
  • 简介:<正>二次大战中,中日两国经济均遭巨大破坏。战后初期,两国均谋求经济发展,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以恢复国力,因此,中日贸易开放在当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敏感性问题。中国希望能遏制日本的对外贸易,防止其军国主义复活和经济重新振兴,而日本则希望扩大对外贸易,以解燃眉之急。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其控制下,中日贸易于1947年8月15日实行部分开放,这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于中国,尽管国内反对意见甚众,但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 标签: 中日贸易 日本政府 对日贸易 战后初期 进出口贸易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这里所谓“揽头”,是指清康熙年间垄断经营运输朝鲜人京使团货物以及凤城栅门中朝双方边境贸易的中国商人。揽头存在期间,曾在朝鲜使团的货物运输、中朝边境贸易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也对清与朝鲜关系有过一定的影响。但中国学术界迄今没有关于此问题的专门研究。本文试陈一得之愚,权为引玉之砖。

  • 标签: 边境贸易 清代 货物运输 中国学术界 朝鲜人 中国商人
  • 简介:<正>以往的研究容易给人这样一个印象:清代江南丝绸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外。实际情形恐非如此。1897年,日人松永伍作在考察了中国的蚕业后说:“今就广东,上海两口输出者,生丝共计约八十万捆,而其内地消费共计,其详不可知,质之商贾,视之实情,殆三倍于出口者。其国中流以上,多衣绢帛,内地消费之多,可知也”。20世纪初海关税务司赫德的助手马士作过统计,在1905年船运的26926担丝绸中,9793担运向香港,2597担运向各通商口岸,剩下14536担用于国内消费。按照他的说法,用于国内消费的丝绸至少有54%。19、20世纪之交是中国丝货、特别是生丝出口的黄金时期,国内消费比例仍然如此之高,通观有清一代,则丝绸在国内消费的比例就更高。可以肯定地说,清代以江南丝绸为主的中国丝绸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在国内,而不是在国外。

  • 标签: 清代江南 中国丝绸 国内消费 国内贸易 绸缎 丝绸贸易
  • 简介:雷任民是新中国外经贸界的一位元老。他于50年代初就任对外贸易部剖部长,分管中国时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而雷任民所主管的对外贸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地时港澳贸易

  • 标签: 雷任民 中国 对外贸易 地区贸易 澳门 香港
  • 简介:古代浙江地区对外贸易述略姚文仪中国古代的浙江地区居住着大量越人,他们很早就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逸周书》称:“成王时,于越献舟。”《慎子》记载:“行海坐而至越,有舟故也。”《史记·东越列传》肯定了宁波是当时的出海之地,航行已达台湾岛和日本西南岛屿。...

  • 标签: 浙江地区 外贸易 市舶司 双屿港 宁波港 明州
  • 简介:茶叶,是藏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在解放前,川康藏族地区基本上是不种植茶树的,该地区藏民所食之茶全从四川、西康等省贩运而来。因而凸现了藏民生活被动的一面。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藏民生活中的吃茶问题,除了在四川、西康等省产茶区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茶叶以供给藏民需要外,还提供藏民独立试验从事茶叶生产和种植,这大大促进了川康藏族地区藏民生活的进步。

  • 标签: 川康藏族地区 中国 茶叶 生产能力 交易方式 经济发展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
  • 简介:1971年,中国通过开展“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使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和人民消除敌对,走向和解。30多年前,我作为日本共同通讯社报道中国情况的主要记者,有幸亲身经历并首先报道了中美开展“乒乓外交”这一重大外交事件。

  • 标签: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 外交事件 亲身经历 太平洋 通讯社
  • 简介:1950年6月,朗鲜战争爆发。深深卷入这场战争的美国,密切关注着朝鲜的近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采取多种情报侦察手段.试图判明中国动向。中国面对美国的刺探行动,也采取了有力回击措施。围绕中国出兵朝鲜,双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情报战,最终.中国取得了情报斗争的完全胜利.出其不意.秘密出兵。

  • 标签: 情报战 朝鲜 出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美 1950年
  • 简介:随着<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吐鲁番专号'的出版,1996-1998年间由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与耶鲁大学历史系合作的'重聚高昌宝藏'(ReunitingTurfan’sScatteredTreasures)研究项目终于完结。该项目由韩森(YalerieHamsen)和张广达教授负责,在中国则由荣新江和邓小南教授协调组织,所有资金由美国路斯基金会(LuceFoundation)支持,参加者有来自耶鲁、哈佛、斯坦福、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大都会博物馆等单位的美国学者,有来自北大历史系和考古系、武汉大学、新疆博物馆、新疆考古所、吐鲁番文物中心的中国学

  • 标签: 高昌 张广达 大学历史系 中国学 大都会博物馆 中古史研究
  • 简介:本文以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为视点,着重围绕回族商人在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角色转变、经营特点及其对贸易和民族关系的推进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继续和深化甘宁青皮毛贸易研究。

  • 标签: 回族商人 皮毛贸易 甘宁青
  • 简介:官营茶马贸易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不仅有其经济原因,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一方面,茶马贸易是由分工而引起的交换,随着中原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嗜茶成风,同时宋王朝又因种种原因,需要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口战马,从而,中原与周边对茶叶、马匹的供需关系,就成为宋代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两宋时期"群雄并立"的政治格局,迫使宋王朝把市马看做是加强军备的"国之要务",束与辽、金,及一定时期与西夏的敌对关系和宋蕃抵御西夏的共同政治、军事目的促使官营茶马贸易在宋与吐蕃之间确立起来。

  • 标签: 宋代 官营茶马贸易 供需关系 政治格局 宋蕃关系
  • 简介: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以青海东部为中心的一个强有力的藏族政权,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雄踞河湟地区,其首府在青唐,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史称其辖地“占河湟间二千余里”,东至秦州西界,南达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据青海湖,大致占

  • 标签: 西藏 唃厮啰政权 交换贸易活动 货币形态 经济状况 产业结构
  • 简介:<正>在东非历史上,象牙一直是传统的对外出口项目。打开涉及东非贸易的史藉,篇篇都提到象牙贸易。公元初成书的《古红海环航记》是记述东非对外贸易的最早史藉,书中写道:东非“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大量的象牙、犀牛角和龟板。”公元十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马斯欧迪(Masudi)曾访问东非,他指出:“当地有许多野象,但没有驯化的象。当地居民不把象用于战争或做其它的事,面只是猎杀。……从这里出口的象牙

  • 标签: 十九世纪 象牙贸易 十七世纪 东非 商业活动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