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文化昌盛.为推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于2005年8月1至4日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有来自12个省市区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59篇,其中,民族古文字与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3篇,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有23篇,敦煌学及其它方面的论文有13篇.本文对这次学术会议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丝绸之路 敦煌 民族 文字 文化
  • 简介:1994年9月22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服饰、乐器、工艺美术品”作为基本陈列展出。该展曾于1996年10月在北京“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 标签: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工艺美术品 服饰 中国 乐器 博物馆
  • 简介: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全县由不连片的三块地域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约200多公里,是我国独有民族裕固族唯一的集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裕固族神奇的历史渊源,这里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标签: 裕固族 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 民族 自治 历史渊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民族考古学作为新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考古学一同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引起了中国考古学界的注意.学者们通过各类学术刊物对其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近30年过去了,这场讨论的余波也早已平息,但对于民族考古学的理解学界仍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专著和实践亦寥寥无几,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民族考古学 新考古学 中国大陆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学术刊物
  • 简介:呼伦贝尔被誉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是因为她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兴安岭纵贯其南北,岭东是气候温和的宜耕丘陵地带,岭西是一望无际的宜牧草原,大兴安岭仅海拔500~1500米左右,中生代以来,气候湿润,森林密布,大小河流3000余条,南流北淌,500多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植物动物,给人类提供了栖身和衣食的条件。几千年前的呼伦贝尔,不仅大兴安岭及

  • 标签: 室韦 额尔古纳右旗 生态环境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岭西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 简介:我国56个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旗、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总人口63万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十个省(区)。其中除福建省外,其余九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在西部和边疆地区的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晰行政村。有16个民族在边境沿线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 标签: 民族人口 人口较少民族 乌孜别克族 塔吉克族 鄂温克族 俄罗斯族
  • 简介:作为韩国民族的祖先而不时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貊问题,依据人们对文献本身的考证和解释历史的观点,或多或少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貊是韩国民族的全部构成成员或是部分构成成员,决不能把它从韩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排除在外,这是不言自明的。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貊问题的作者,认为有关貊的研究直接关联着韩国民族的起源,确信只有把韩国文化的起源同它结合起来,在民族

  • 标签: 韩国民族 涉貊 历史考证 民族起源 文化价值
  • 简介:一、概述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始于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之历史文化,远在三代之初,始祖沿黄河中下游即今中原河南~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哲学、伦理、政治、医学、天文、水利、农桑、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古老之河洛文化。中国大陆气候北寒南温,北旱南润,河洛地区乃当时政治、经济、交通之中心,

  • 标签: 台湾文化 河洛文化 汴京 地方戏 《易经》
  • 简介:本文据相关民俗志与田野调查资料,从创世神话、图腾——始祖神话的剖析中,探究北方阿尔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尚白习俗的形态及其文化观念。并追索尚白习俗的精神源头——萨满教的太阳崇拜,揭示其中蕴含的生存意识。

  • 标签: 阿尔泰民族 尚白习俗 太阳崇拜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是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也反映着博物馆工作的形象、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效益。博物馆的工作成效如何,在社会中的地位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陈列展览。而陈列展览最佳效果的获得,除了丰富的陈列内容、新颖的艺术构思外,陈列展览的环境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是否到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环境更是如此。因为民族民俗文物本身不但具有生活性极强的特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

  • 标签: 陈列展览 民族民俗 环境 文物 博物馆工作 民俗博物馆
  • 简介: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欲结合长江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之特征,以及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就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 标签: 长江三峡地区 文化遗产 民族学 考古学 民俗学
  • 简介:国家是由民族构成的,既有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也有两个民族以上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虽然在我国硬币上只有汉字,但在纸币上除了汉字外,还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同样,前苏联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币文 民族构成 纸币 硬币 文字
  • 简介:1981年5月1日至12月6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览”。展览共展出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佩饰精品近千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宣传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少数民族服饰 展览 传统文化 博物馆 文化宫 各民族
  • 简介:被誉为“东西方文化结晶”的新疆银币,因其独特浓郁的西域特色,倍受钱币收藏家和广大泉友的青睐。新疆银币纹饰受中亚风俗的影响,其图案纹饰多具有阿拉伯世界伊斯兰风格,与内地银币的纹饰迥然不同。持币观之,新颖独特、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新疆银币某些纹饰的铸造及使用有着特殊的含义,一般不为人所知,笔者就此发表一些拙见。

  • 标签: 图案纹饰 民族团结 联想 东西方文化 阿拉伯世界 银币
  • 简介:读《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有感许顺湛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的概念,是现在中国56个民族的综合体。从古到今中国诸多民族的形成,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合、分裂、交流千变万化,其血缘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文化因素形成了举...

  • 标签: 中华民 族源 源流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因素 何光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