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炉霍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发生的7.9级大地震。本文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对炉霍县历次地震遗迹下的断陷盆地、地裂缝、地鼓包等地震遗迹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研究了地震遗迹的类型、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等规律,浅析了炉霍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遗迹 科学价值 炉霍
  • 简介: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研究矿体上方弱胶结层不同粒级土壤中元素分布规律及成因,主成矿元素活动态赋存形式,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在戈壁荒漠区寻找钼矿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Mo、Cu等成矿及伴生元素在弱胶结层(10-40cm)中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最粗粒级(-4-+20目)和最细粒级(-160目)含量较高.在粗粒级中富集与粗粒岩屑保留了原岩矿化信息有关;在细粒级中富集与细粒土壤中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能有效捕获从深部矿体迁移上的活动态金属元素,形成元素含量二次叠加有关.活动态Mo、W元素主要赋存于水提取态中,活动态Cu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态中.在大面积基岩出露的剥蚀戈壁区,采集弱胶结层粗粒岩屑样品即能反映异常;在覆盖区进行钼矿地球化学调查时,采集弱胶结层中细粒级样品为佳,能有效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 标签: 东戈壁钼矿 弱胶结层 元素分布规律 活动态赋存形式
  • 简介:湘南位于南岭中段北缘,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向银的成矿多与有色金属成矿系列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层、成矿条件和各类银矿床的分布规律入手,初步探讨了湘南银矿床的控矿因素,对湘南银矿床找矿方向进行讨论,认为湘南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银矿床的良好前景和广阔的空间.

  • 标签: 湘南银矿床 控矿因素 构造单元 找矿方向
  • 简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稠油和油砂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各种运移通道的类型、特征、在油气运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运移通道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断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非常发育,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重要原因,大量油砂矿则是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运移通道向浅层侏罗系、白垩系砂体运移、聚集并稠化、降解形成的。为油砂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 标签: 油气 运移通道 油砂 准噶尔盆地
  • 简介:据钻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东阜东斜坡带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进行成条件分析。认为头屯河组二段具形成大规模油气的有效条件,该区油气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体系、异常压力和断裂构造。头屯河组二段为该区最有利勘探层系。更多还原

  • 标签: 阜东斜坡区 中侏罗统 头屯河组二段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 简介: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第三系盐类沉积发育的情况,该区广泛发育的盐层是有利的油气盖层,尤其是那些未出露到地表的盐丘具有油气意义.阐述了盐类沉积与油气组合的关系,指出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模式与油气类型,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疆 塔里木盆地 盐类沉积 油气 第三系 油气藏
  • 简介:油气物性、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玛湖凹陷西南部与东北部油气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以玛湖凹陷为中心,呈镜像对称.东、西斜坡区油气主要分布在二叠系,油气成熟度纵向上存在差异.上部为高成熟度轻质油气,底部油气或残留沥青成熟度低;远离生烃凹陷西南缘克拉玛依超覆尖灭带、东北部陆4井区等油气处于相同演化阶段,为成熟油气.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性相似性与成多期性及油气运移对称性密切相关.预测玛东古隆起带之上的侏罗系、白垩系是寻找早期成熟油气的现实层位.

  • 标签: 油气运移 像对 准噶尔盆地 地球化学指标 演化阶段 二叠系
  • 简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对伊犁盆地48个煤样中常微量元素和矿物含量进行测试,重点探讨As,Cd,Cr,Ni,Pb,Se,Be,Co,Mn,Sb,Th和U等12种潜在有害元素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伊犁煤中Mn和Co含量均值接近或超过世界煤和中国煤中Mn和Co含量均值,其他元素均低于世界煤和中国煤含量均值,尤其Se和Cd含量在各样品中均低于检测值;2伊犁煤中Be,Cr,As,Pb,Th和U以铝硅酸盐结合态和碳酸盐岩结合态存在,Mn主要以碳酸盐岩结合态存在,Co和Ni在木斯乡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在其他伊犁煤中主要以铝硅酸盐结合态存在。

  • 标签: 伊犁煤 潜在有害元素 分布 赋存
  • 简介:利用分形理论研讨了川西北某金矿多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数维D值的大小能表征矿石品位分布的复杂性,成矿过程中相关元素组合存在相似的分形结构。结合其他地质信息,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能够帮助确定成矿元素组合、成矿阶段、划分矿石类型等。

  • 标签: 分形 分数维 品位分布 川西北
  • 简介:地面沉降为北京主要次生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目前对于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认识较为局限,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本文通过区域水准测量监测数据及以往调查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阐明了北京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形成的以井管抬升为代表的点状破坏现象,该类灾害以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影响范围较小。局部差异沉降形成包括墙体开裂、地表开裂及桥梁开裂等具有线状破坏形式的灾害,该类灾害多呈线性沿固定方向延伸,影响范围较大。

  • 标签: 平原区 地面沉降 灾害类型 防治
  • 简介:运用求解非线性大变形问题有限差分法(FLAC),对攀枝花宝鼎矿区太平煤矿第二水平1#、3#和5#急倾斜多煤层开采采场围岩压分布、裂隙带特征进行了究研。结果表明:①在进行三个煤层回采工作过程中,采空区附近的围岩应力不断变化;②保护煤柱附近的煤层回采时,在煤柱附近会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当回采工作继续向下进行时,采空区又对保护煤柱产生类似于“解放”的效果,煤柱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③在煤层回采完后,上部保护煤柱发生塑性破坏,形成了导水通道。

  • 标签: 太平煤矿 覆岩压力 裂隙带 攀枝花
  • 简介: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 标签: 土壤 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 成都
  • 简介:对唐古拉山北侧温泉盆地多年冻土区冷泉气体样品的化学分析表明,CH4平均含量为370×10^-6,是青藏铁路沿线(昆仑山口—安多)多年冻土区冷泉气体中CH4平均含量的近113倍,表现出极高的地球化学异常。与国内外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相比,温泉盆地地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冻土厚度与温压、烃类气体与水源、流体运移与储集的良好条件,预示该区可能具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是今后值得重视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区。

  • 标签: 温泉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异常 唐古拉
  • 简介:通过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的应用,明确了该区多种类型河道的沉积模式,预测了砂体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浅层砂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相 油气勘探 GSM Stratimagic 四川盆地
  • 简介: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泥石流较发育,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130条。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千枚岩、岩屑砂岩及板岩的相对宽谷段,多为黏性泥石流。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衰退或停歇状态,现代活动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波罗水电站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 标签: 泥石流 发育 活动性 波罗水电站
  • 简介: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定边白马崾岘油区的高产层位,研究分析该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油藏分布规律,对今后区域内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马崾岘油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构造和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研究得出:研究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油藏分布受构造和沉积微相共同控制,为构造-岩性油藏。

  • 标签: 油层组 油藏分布 规律 白马崾岘
  • 简介: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作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工作,以快速查明表层土壤及其背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为目的。本文以安徽江淮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安徽江淮地区耕地土壤及其母质中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大多数地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深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2)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成土母质类型控制,说明其成因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等因素有关;(3)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受施肥、灌溉和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 标签: 江淮流域 土壤 成土母质 元素分布 成因特征
  • 简介:介绍了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纪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通过对所采集的1362组地下水水温数据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地区地下水水温西高东低;蒙城、凤台—寿县—长丰一带和界首—亳州、砀山等地是寻找面源型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

  • 标签: 淮河流域 平原 地下水 水温 地热 安徽
  • 简介:奥陶纪时期,塔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塔中地区的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塔中地区生物礁的分布环境主要有2个相带:一是台地内,尤其是半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转折处或台内缓坡上,如塘参l井、塔中23井上奥陶统的生物礁;另一个是台地边缘,如塔中45井-塔中44井-塔中24井一带为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色,而大致在塔中35井-塔中12井-塔中15井-塔中16l井一带为台缘内带,发育中低能粒屑滩、灰泥丘及障积礁组合.

  • 标签: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生物礁 异常体 台地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