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断过程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诊断过程中,对照组应用颅脑核磁共振的检查方式,观察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给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保证检出数据的精确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诊断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中药饮片调配剂量误差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中药房中药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称重药物100g,经校对后获得样本数据为对照组,而选择包装好的中药进行称重校对,获得数据则为观察组,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并且绘制控制图。结果:经均值-极差控制图显示,第3个样本均值为8.02g,第9个为7.91g,均高于警戒限值和控制线值,并且第9个样本的极差值为32.89g,明显高于控制线值的19.42g,说明其严重失控,可能与特殊影响因素有关。结论:在中药饮片调配期间,通过对绘制图进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剂量异常偏差,再对因果图进行绘制,能够及时了解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控制图 剂量误差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常规MRI序列以及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患者病症及分期情况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与诊断结果,以对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手术检查发现40例患者共存在34个盆腔淋巴结肿大病灶,其中,DWI联合常规MRI序列检出率为91.1%,常规MRI序列检出率为69.9%,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Ⅰb与Ⅱb分期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联合常规MRI序列进行宫颈癌患者病症诊断与分期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诊断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血液样本中,42例样本的抽选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分析导致误差出现的相关原因,并且结合具体因素制定应对措施。结果: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中,献血者因素占比(38.10%)>采集因素占比(26.19%)>运输因素占比(21.43%)>检测因素占比(14.29%)。结论: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同采血质量、献血者自身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站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观察120例患者出现检验误差的例数,分析检验误差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发生误差误差发生率为25.00%,其中人为因素有14例,占比46.67%,客观因素有16例,占比53.33%。结论 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检验误差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误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血站作为临床用血的重要路径,必须保证血液安全和质量,才能让用血无安全问题,避免输血感染等疾病的发生,落实好血站血液检验工作十分关键,本次就针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方法:本次筛选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记录进行了分析,共计120份,误差情况发生35次,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对策。2020年3月-2021年9月实施了防范对策,对每个阶段的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和评估。结果:本次主要为了防止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情况的发生,针对防范前后的误差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评估,实施后明显误差发生率较少,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表明,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原因呈现多样化特点,应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和探究误差产生原因,还需制定和落实好防范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误差现象的发生。

  • 标签: 血站 血液 检验标本 误差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做血常规检验时的常见误差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以社区医院中血常规检验时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随机的选择196例并做随机数字分组,以做误差预防及管理的一组为观察组(98例),另一组做常规管理,为对照组(98例),对比两组误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误差发生率较对照组而言更低,差异显著(p<0.05);误差类型之中以红细胞以占比最大(p<0.05),其次为白细胞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误差原因之中以送检时间过长占比最大,其次为存储不当、采集不当、抗凝剂使用不当、受检者自身。结论:社区医院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可能因操作或受检者自身问题而出现差错,影响多项指标的检验结果,需要医务人员做针对性干预。

  • 标签: 社区医院 血常规检验 常见误差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检验过程中,分析前这一阶段的误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方法:以2022年1月为时间起点,2023年12月为时间终点,利用随机抽样法收录2022年期间受检者资料共1200例,作为对比组,2023年期间受检者资料共1200例,作为改善组,收录其误差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改善组误差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医学检验前误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样本采集问题、仪器与试剂问题等,根据上述问题采取相关改善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提升医学检验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 分析前 误差因素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至9月诊治的脑梗死120例为对象,常规MRI和DW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DWI诊断准确度高于常规MRI(P<0.05),DWI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信号的显示明显。结论 DWI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价值更高,优势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方法: 将 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 患者进行血常规化验之前将血样保留时间、是否有效与患者进行沟通、检测人员因素纳入考察。并且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格外注意这些误差因素,按照标准化血常规化验的操作来实施,并且成立相应的血常规化验质量监控小组,强化关于血常规检验的管理;对照组按照检验科常规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 结果: 观察组因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常规化验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 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血常规化验误差,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的误差率 。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以及有效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该院实行血液标本检验标本400份。统计存在误差标本的数量并分析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类型以及形成因素,并针对误差类型和因素分析相应的有效对策。结果4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误差的份数为50份,占总数12.5%。送检时间过长、药物影响、抽血量不足是发生率最高的标本误差因素。结论通过各种对策有效控制标本质量,强化血液检验标本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原因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水质检验工作对水污染治理及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管理等方面可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规划及整体检验结果具决定性作用。但于实际工作过程中,水质检验数据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对水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为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准确性,需对导致水质检验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进行客观认识,并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水质检验数据的误差,从而确保水质检验质量。

  • 标签: 水质检验 处理 数据误差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91-01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更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近年来,水污染较为严重,为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减少水中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开展严格、可靠的水质检验工作十分重要。要确保水质检测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得出可信和正确的结论,为水污染防治,保证饮用水生活质量等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但在实际运行中,水质检测工作可能存在数据误差,这将影响到水资源的管理。因此,为了确保水资源管理的准确性,需要严格控制错误,尽可能逼真地呈现水资源的具体状态。

  • 标签: 水质检验 误差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