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面中份骨折临床整复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方法利用三维螺旋CT扫描为手术提供最佳进路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最佳的手术切口整复面中份骨折畸形而不遗留明显手术瘢痕,以及明视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复位顺序为:利用下颌骨的完整性,重建上下颌正常咬合关系,然后再复位颧骨、颧弓,并将其固定于颅骨,最后将颧骨和上颌骨自然合拢,在颧牙槽嵴及犁状孔处固定,再进行鼻眶筛区骨折的复位固定,而后进行软组织(眼球复位和内眦韧带固定)修复。采用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HIF)术固定。结果手术后面形改善,张口度增加,咬合功能明显恢复。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病例,额肌麻木、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半年后均恢复,2例钛板异物反应Ⅱ期取出后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手术切口感染。结论采用该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面中份骨折 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4年病毒性肝炎报告情况,为其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院2014年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我院共报告病毒性肝炎522例,其中甲肝1例占0.19%,乙肝379例占72.61%,丙肝130例占24.90%,戊肝10例占1.92%,未分型肝炎2例占0.38%,各型肝炎报告均无明显季节性。不同性别、年龄各型病毒性肝炎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14年我院报告病毒性肝炎以乙肝和丙肝为主,需进一步加强相关肝炎疫苗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影响放射科医师影像诊断报告评核结果的相关因素,为完善放射科医师培训体系和加强放射科医师日常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回顾性分析日常工作时间段完成的放射科诊断报告分析检查类别、报告提交时间、患者来源、撰写报告的医师级别与报告评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上午、下午、夜间 X线平片及CT报告评核不合格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0.023、0.004、0.045。放射科医师级别、患者来源与评核结果有相关性。因此,应将工作时间段和患者来源纳入考量范围,完善螺旋上升模式的培养体系。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分级培养 日常管理
  • 简介:摘要:高端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是综合性的,其涉及到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对设备性能了解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平时维护保养以及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偏远地区与大城市相比,在技术资料,设备发展状况的了解、工作环境和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此次关于基层反映偏远地区高端医疗设备作用发挥受限,结合我院实际使用情况做出以下分析报告

  • 标签: 高端医疗设备 发挥受限 资源配置 使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的损害,减少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结果职工存在高温作业情况;洗涤消毒用品存在问题

  • 标签: 职业性有害因素 损害 高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疫情被形容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传播力有所增强”。潜伏期最长多达 14天,即使没有发热,没有感染迹象或仅有轻微感染迹象的感染者也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症状筛查无法有效检测。当前尚无针对 SARS-CoV-2的预防疫苗及治疗方法。由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临近,为避免春节期间聚餐串门等人员流动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多地政府机构和媒体呼吁居民取消家庭聚餐和串门拜访。

  • 标签: SARS-CoV-2 疫情发展 防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学监测自含式生物指示剂阳性结果原因,合理判定监测结果。方法?通过1例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阳性结果进行现场调查,查找原因,同时进行实验室监测,取五个与生物监测同一锅次无菌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阴性。结果??生物阅读器灯管长时间未更换导致检测仪温度不在工作状态而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在保证生物指示剂在有效期内、生物监测操作人员操作流程规范及灭菌器性能完好的前提下,同时保证生物阅读器性能完好,才能保证生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生物监测 假阳性 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就当前中药制剂的使用情况和报告数据,研究产生主要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其出现的规律,寻求解决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应年龄、性别、使用药剂、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比较这些因素对中药师剂的反映情况,进行记录,用于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结果41例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龄段,男女发病比率女性较高,不良反应涉及全身系统累及系统,并且患有后遗症的有相当一部分,死亡案例较少。结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因年龄、性别、用药方法及用药种类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应根据各类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磁影像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58例,结节型肝癌14例,小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4例;核磁共振成像检出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平扫T1WI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内坏死处更低信号,出血部位则为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坏死灶呈现较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组织明显强化,坏死部位则无明显强化。结论临床上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体现出的显著价值与可行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和诊断效率,有助于病人接受到早期治疗。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内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遴选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本次共收集152份我院内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总结报告内涉及信息,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结果:<1岁时药品不良反应高发人群;累及皮肤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静脉给药是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抗生素是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类型。结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威胁其健康生命。为此在用药中应该加强儿科药品应用监管力度,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科 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鼻窦炎患儿接受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鼻窦炎患儿进行研究,共选取患儿96例,均为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内所收治,按照随机摸球法展开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患儿;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小儿鼻窦炎患儿采取无缝隙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小儿 鼻窦炎 无缝隙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