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2例,通过双盲法进行分组,将3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采用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其余36例患者分入参比组,应用宫腔内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对比组间临床指标、预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预后效果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实施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不但可以改善临床指标,提高预后效果,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产后出血 球囊压迫止血 纱布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急诊胃镜下止血方式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 法: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医院收治的 2000 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胃镜下止血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研究表明,在止血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输血量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针对以上数据,以 P<0.05, 证实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上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胃镜下止血所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止血,对于患者健康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胃镜 治疗效果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流止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流产者60例,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30例,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方案药物流。对照组益母草冲剂防治流产后出血,观察组替换为自拟药流止血方,持续1周。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使用卫生经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宫率6.7%(2/30)、3个月后月经恢复率93.3%(28/30),对照组16.7%(5/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流止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可以减少出血量,但不能降低清宫率,对月经恢复的影响也不显著。

  • 标签: 阴道出血 药物流产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实施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进行泮托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1.30%和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不同时间段的成功概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腹泻、腹痛、脓血便的概率是21.74%,乙组发生概率是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整体效果明显,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实施治疗的药物机制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保守治疗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对于接受骨科四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常采用电动气压止血仪进行辅助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等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起水泡现象,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电动气压止血仪的使用效果,本文通过综述的手段浅析电动气压止血仪使用后局部皮肤起水泡原因和对策,为今后预防患者使用电动气压止血仪时发生各种并发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电动气压止血仪 皮肤 水泡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采用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止血的效果。 方法 选期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4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采用两组均分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接受八字缝合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采用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止血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参照组40.00%,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采用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止血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宫腔填塞 水囊压迫止血 凶险性前置胎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在内镜下实施金属钛夹方案,对照组在内镜下实施止血药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潜血转阴时间,呕血转阴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镜下 止血方法 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在内镜下实施金属钛夹方案,对照组在内镜下实施止血药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潜血转阴时间,呕血转阴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镜下 止血方法 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金属钛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并且进行后续护理所取得成效。方法:选取出血患者总计94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47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实验B组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并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概率为83.0%,实验B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概率为93.6%,则实验B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较好一些。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护理人员的评分。结论:使用金属钛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并且进行后续护理能帮助患者成功止血,促进其恢复,值得推崇。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金属钛夹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在我院行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住院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行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经胃镜止血钛夹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再出血发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健康知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共纳入消化道出血患者 104例,患者的就诊时间均在 2019.06—2020.07,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 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时间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健康知识指标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 标签: 时间护理 消化道出血 止血效果 健康知识指标
  • 简介:目的评价改制针状刀在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内镜下黏膜病变切除术时36例出血的患者均用改制针状刀单极电凝止血,观察效果。结果圈套器电切术引起出血16例患者,12例用改制针状刀成功止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引起出血13例患者,11例用改制针状刀成功止血;黏膜下层剥离术引起出血7例患者,6例用改制针状刀在镜下成功止血。结论在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术中出血,改制针状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出血 改制针状刀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人性化护理。方法选取 201 8 年 6 月 -201 9 年 10 月在我院接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新生儿 102 例,随机数字法 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立止血治疗,研究组应用立止血联合 人性化护理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当中,立止血治疗联合 人性化护理的 效果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止血的效果,临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立止血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方法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针对其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回顾分析。结果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与工作问题。本组268例献血者中,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从而造成血液污染,约为1.12%。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护理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诠释护理安全的重要性,避免或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 标签: 流动采血 护理工作 血液污染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酶冻干粉应用耳鼻喉出血性疾病或者术后止血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耳鼻喉出血性疾病或术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耳鼻喉出血性疾病以及术后止血患者来说,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凝血酶冻干粉,这样可以有效止血,加快凝血速度,提升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防范并发症。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以此体现出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耳鼻喉出血性疾病 术后止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机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再出血风险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24.61±2.8)h,显著低于对照组(26.8±2.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复发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1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B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复发率,并降低再出血风险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止血效果 再出血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