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取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每月1次,并配合艾灸少腹部及脱发局部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非那雄胺,1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随访3个月的T、E2、T/E2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3个月时,埋线组血清E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随访3个月时,埋线组T、E2及T/E2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T/E2值有关。

  • 标签: 雄激素性脱发 穴位埋线 温灸 放血 睾酮 雌二醇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1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言语治疗同时配合针刺颈项部廉泉、金津、玉液、风池、翳风和完骨为主,对照组(31例)只给予言语治疗,治疗9周后评价言语和声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词清晰度和篇章正答率均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67.7%(21/31)(P〈0.01);治疗后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经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的最长发声时间(MPT)均显著延长(均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针刺配合言语治疗能改善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和声学水平

  • 标签: 构音障碍 针刺疗法 言语治疗 发音清晰度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