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5月16日,第7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2017年中国健康营养博览会和第17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近2000家品牌展商,汇集了众多个品牌产品。

  • 标签: 中国 药交会 中药 品牌产品 药品交易会 会展中心
  • 简介:中国工程院2005年院士增选结果于12月13日揭晓,《中国天然药物》编委——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成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新当选的7位院士之一。张伯礼教授多年来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关等项目40余项,先后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两个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专家组成员,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 天津中医学院 方剂配伍规律 卫生工程学
  • 简介:本刊讯为构建中药材现代信息、物流体系,以信息化引导中药材种植与销售,提高中药材质量和种植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全国中药材产销信息服务中心、《中国医药报》全国中药材信息站于3月29日正式落户成都青羊工业园总部基地,以中药材网上交易为主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也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中药材产业加快进入信息化时代,中药材传统特色产业的优势更加凸显。

  • 标签: 中国中药协会 中药材种植 信息中心 成都 中药材产业 《中国医药报》
  • 简介:目的:对采自中国东海的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okamur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冈村凹顶藻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MS,NMR等)并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数据相比较,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laurokamureneC(1),debromoaplysinol(2),aplysinolacetate(3),debromoisolaurinterol(4),iso-laurinterol(5),filiformin(6),α-isobromocuparene(7),cuparene-typeether(8)和deoxyprepacifenol(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天然界中发现的第三个重排的月桂烷型倍半萜,3系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2-9对真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 标签: 红藻 冈村凹顶藻 倍半萜 结构解析
  • 简介:本刊讯为充分了解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是了解中药企业在中药品种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相关问题,课题组邀请协会及部分中药企业座谈,就相关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

  • 标签: 中药品种保护 中国中药协会 中药企业 中药产业 课题组
  • 简介: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是在其公司十几年中药科研积淀的基础上,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2月通过CNAS认可,是一家从事中药品质评价和相关质量分析检测的专业机构。检测中心承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内部委托检测服务,同时承接外部客户委托检验服务。下设综合管理室、检测室,拥有管理及检验人员23人。

  • 标签: 品质评价 中药 检测 中国 检验服务 专业机构
  • 简介:目的:研究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叶的化学成分,开发和利用红树资源,以期获得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较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骨壤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白骨壤醌B(Ⅰ)、白骨壤醌C(Ⅱ)、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羽扇醇(Ⅵ)、桦木醇(Ⅶ)、β-谷甾醇(Ⅷ)、麦角甾-6,22-二烯-5α,8α-环二氧-3β-醇(Ⅸ),对甲氧基肉桂酸(Ⅹ).结论:化合物Ⅴ-Ⅹ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中国 红树林植物 白骨壤 化学成分 研究
  • 简介:2006年9月,《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接到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系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国天然药物》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Copemicus,IC)收录,综合评分值9分,与《药学学报》在同期被评价的47种我国期刊中共同名列第2。

  • 标签: 天然药物 源期刊 中国 索引 波兰 收录
  • 简介: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模式与对其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提出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从改变中药材的生产管理模式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内容为:中药材生产正品化、中药材生产道地化、中药材栽培规范化、野生药材栽培化、中药材初加工的许可管理、中药材的保质期设定、中药材信息可追溯等的生产管理模式.中药材质量受种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保管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对结果的一种判定.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将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相结合,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 生产管理模式
  • 简介:近日,《糖尿病学》(Diabetologia)发表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战丽彬研究团队关于《中药复方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大鼠海马的影响》的文章。首次报道了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大鼠海马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并鉴定了4个可能与发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及滋补脾阴方药的6个作用靶分子。因此成为该期的封面文章。

  • 标签: 糖尿病学 认知下降 靶分子 中国科学家 中药治疗 比较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莲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莲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莲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 标签: 金线莲 光照强度 栽培模式 栽培月龄 生长 多糖
  • 简介:国际药学联合会(InternstionalPharmaceuticalFederation,简称FIP)成立于1912年,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目前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团体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药学组织。

  • 标签: 中国药学会 世界 国际药学联合会 药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