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以 ICU重症肺炎患者为例,对全面整体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本次以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在我院收治的 90例 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4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5例采取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三项指标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ICU重症肺炎患者采取全面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促进生存质量的改善;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ICU重症肺炎 全面整体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阴道炎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阴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护理应用于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阴道炎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臭氧 阴道塞药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相关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而治疗依从性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系统性护理用于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7月期间,本次研究决定抽取我院老年病科突发心绞痛患者参与研究,抽取例数为8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实行常规急诊护理的设为对照组,而实行全面系统性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和急救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二次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实施全面系统性护理,可有效其焦虑程度,缩短急救处理时间,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老年患者 突发心绞痛 全面系统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全面性护理的运用价值。 方法:共选择在本院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 89 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分成 A 组和 B 组,依据的是抽签法。 A 组( 43 例)为常规护理的方式, B 组( 46 例)为全面性护理的方式,进行 2 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结果: A 、 B 组的手术、止血、下床活动、住院时间行比较上, B 组均显著短于 A 组,数据具备着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过程中开展全面性护理对提高栓塞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采纳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全面性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面护理干预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出详细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 84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全面护理组( 42 例)和常规护理组( 42 例),对比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 CRQ 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全面护理组在接受护理干预 2 周及 4 周后 CRQ 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慢性支气管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全面护理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诊治的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患者 78 例进行护理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39 例和对照组 39 例,研究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头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头晕发作次数少,维持时间短,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 。 结论: 在 B 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康复时间,避免头晕再次发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面护理在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护理 老年肺心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对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5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例,每组各25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折叠临床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检验、全面生化反应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检验相关价值。方法:肠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年度 -2019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100例 (实施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 )、对照组 100例 (实施常规检验 ),将两组的检验有效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检出率 90.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误诊率 5.00%、漏诊率 5.00%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通过在沙门菌检验过程中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方式,能将检出率显著提高,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学检验 应用价值 全面生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检验、全面生化反应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检验相关价值。方法:肠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年度 -2019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100例 (实施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 )、对照组 100例 (实施常规检验 ),将两组的检验有效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检出率 90.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误诊率 5.00%、漏诊率 5.00%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通过在沙门菌检验过程中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方式,能将检出率显著提高,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学检验 应用价值 全面生化反应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各 37例。对比两组患儿出生 3d、 14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 NBNA)评分、患儿满 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患儿满 3个月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第 14d与第 3d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满 3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评显示观察组 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 2.7%,对照组发生率为 18.9%,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健康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面护理模式;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效果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较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良,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1-2]。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基于此,此次研究将选择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接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各 37例。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④体质量≥ 2.5kg。⑤胎龄≥ 37周。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不良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对照组: 20例为男、 17例为女。胎龄: 37-42周,平均为( 38.8±4.1)周。觀察组: 21例为男、 16例为女。胎龄: 37-41周,平均为( 38.7±4.2)周。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74例患儿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在为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日龄 3-5d后使用婴儿氧舱为患儿进行治疗,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增加机体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常规护理方法: 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遵守高压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据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依据患儿日龄以及体质量等适当调整高压氧压力,压力控制在 1.4-1.6ATA(绝对压)之间;治疗时间以 50-60min为宜, 1日 1次,以 10d为一个疗程,总共实施 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氧舱内的治疗反应,如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呕吐、面肌抽搐等,则要立即进行减压做好出舱准备。随时监测氧浓度,详细记录操舱记录单。出舱后要立即为患儿擦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注意维护环境,适当调整病室内光线,如早上可使用窗帘遮挡刺眼阳光,晚上则可适当调整灯光亮度。保温箱要使用遮光灯,保护好新生儿眼睛,减少降低噪音干扰。注意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监护器、呼吸仪等也要设定最小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1、体位的管理,部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改变,如:头后仰、角弓反张、双上肢和(或)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因此,要注意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确姿势,尽量减少患儿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采用与姿势相反的体会,如:头后仰、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硬伸等异常姿势均用抱球姿势纠正。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头、躯干竖直,使患儿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防止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侧卧位适用于所有患儿,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儿精神放松。 2、摄食吞咽的管理,个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可引起口腔运动功能或反射减弱,导致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进食不流畅。因此要注意患儿吞咽时喉头有无咕噜咕噜声音,有无呛咳,有无憋气。对于进食不流畅的患儿,要加强唇部、颊部的感觉训练,可用手指(戴手套)要颊部及口周轻轻抖动、轻轻按摩。 3、为患儿设计鸟巢式护理,使用柔软被褥做成鸟巢,大小要依据患儿大小合理调整。鸟巢夹层要放置高弹力棉,患儿体位可模拟子宫中体位。促使患儿有安全感。 2、开展刺激性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被动运动刺激与游泳刺激。视觉刺激是在患儿清醒与安静状态下使用红、白、黄、紫等色彩显眼的小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吸引其注意力,每日 5-6次。听觉刺激可采用播放儿歌,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讲话,唱儿歌等。触觉刺激是对患儿进行抚触,从头面部开始至四肢、手足、胸背等部位。抚触力度要由轻至重。患儿安静情况下进行抚触。最好选择在喂奶前 30min或喂奶后 90min。抚触时间由 5min开始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日 2次。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抚触前要温暖双手。被动运动刺激可采用婴儿被动体操、日光浴、大小便后行扩胸、伸展肘关节、伸曲上肢,股关节运动等,每日 1-2次。患儿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游泳水刺激,配合音乐让患儿在水中手舞足蹈,自由游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某健康管理中心的34名护士为观察对象,分成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应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的是层级管理模式。选择两组护士的CIRN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CIRN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护士(P<0.05)。结论: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的价值明显,可以令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护理管理 健康管理中心 层级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的 126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双盲法各 6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投诉率( 4.76%)、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 3.17%)低,满意度( 89.26±2.19; 96.82%)更高,同对照组各项数据( 18.87%)、( 12.70%)、( 84.31±3.17; 85.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差错事件,提高治疗、护理安全性,该措施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护理差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6月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入住我院的 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1月在实施风险管理后入住我院的 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