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CHF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依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27例)、Ⅲ级(39例)、Ⅳ级(23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IL-6、TNF-α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比较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IL-6、MMP-9、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IL-6、MMP-9、TNF-α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IL-6、MMP-9、TNF-α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MMP-9、TNF-α水平检测在老年CHF患者病情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TNF-&alpha MMP-9 IL-6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涉及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SLE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明了,但有很多促炎症因子在其发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IL-6作为促炎症因子,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IL-6通过其独特的受体系统能产生很多生物活性。本文拟就IL-6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IL-6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从而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SLE的发病机制以及进行SLE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对患儿血清IL-2和IL-6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的急性胰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为60例,对对照组的60例患儿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60例患儿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后血清IL-2、IL-6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前,对照组患者的IL-2为(32.72±8.14),观察组的IL-2为(33.41±7.73);对照组的IL-6为(17.52±1.61),观察组的IL-6为(18.61±1.33),此时两组患儿的IL-2、IL-6均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L-2为(38.94±8.31),对照组患儿的IL-2为(39.76±9.53),此时两组患儿的IL-2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L-6为(10.39±3.05),对照组患儿的IL-2为(11.82±3.41),此时两组患儿的IL-6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奥曲肽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快速缓解患儿腹痛,促进患儿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恢复,消除患儿腹部压痛,并使得患儿血清IL-2和IL-6降低。

  • 标签: 小儿急性胰腺炎 药物联合治疗 血清IL-2和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速度。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食管癌 心律失常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兴化城区6-24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以城区6-24月龄发生轻度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随机抽样调查68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并分成2组,一组给予单纯饮食调整治疗,另一组给予饮食调整并加用益儿铁治疗。<12个月龄,一次1/2袋,一日1-2次;12-24月龄一次1袋,一日1-2次。结果本次研究观察发现,单纯饮食调整组总有效率70.59%,加用铁剂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合理饮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及时合理饮食调整,规则服用铁剂是防止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 标签: 贫血缺铁饮食调整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在安全管理中采用6S管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6S管理模式,评估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6S管理后,护理人员、机械设备、护理方法、治疗环境、医疗物品各项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在安全管理期间采用6S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安全管理 6S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6S管理标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阶段,制定查检表,由专人负责,实现管理常态化。结果实施6S管理后病房环境更加舒适化、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6S管理模式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 标签: 6S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彩色超声检查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1996例,诊断87例11~13+6孕周胎儿发育异常的声像图的分析及随访结果。结果1996例11~13+6周的胎儿超声检查中发现胎儿发育异常87例,其中颈部异常的68例(包括号NT测值增厚51例、颈部水囊瘤16例)、全身水肿2例、腹裂1例、脐膨出5例、无脑儿2例、露脑畸形6例、巨膀胱1例、颅骨缺损1例及联体双胎1例。结论孕11~13+6周是产前筛查的重要阶段,进行规范的产前超声检查是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可靠方法及重要手段,对胎儿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 11~13+6孕周胎儿 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6s管理模式要求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实行事前考察,成立研究小组、刻苦培训,树立6s管理理念、落实管理措施,规范护理服务、评优创先,树立竞争意识措施对呼吸内科病房管理、药品摆放、文书书写等进行管理。比较6s管理模式实行前后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6s管理模式实行后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总平均分高于实行前(P<0.05)。6s管理模式实行后呼吸内科护理满意度优于实行前(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蚂蚁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红蚂蚁咬伤患者6例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2例意识清楚,4例发生昏迷,1例合并喉头水肿,在急诊科给抗休克、加强抗过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治疗以抗过敏药物及补液抗休克为主,要及早识别红蚂蚁咬伤致严重过敏反应的重症病例,加强抗过敏,及早抗休克治疗,防治并发症,适当处理伤口,预防和治疗伤口的继发感染。尤其做好红蚂蚁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非常关键。

  • 标签: 红蚂蚁叮咬伤 过敏性休克 急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淀粉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属于干热烧伤,常伴有吸入性损伤。头面部及双手是暴露部位,是人体视、听、呼吸、进食及劳动等重要功能的器官。在伤后3~4周时间内,病人要经过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急性感染期等关键时期,此阶段各项护理措施对病人维持生命及创面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头面部双手烧伤 吸入性损伤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5月-2017年12月发生的6例P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病例资料。结果6例患儿在入院后1~2天内行PICC置管,经右侧腋静脉置管2例,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2例,经左侧贵要静脉置管1例,经右侧颞浅静脉置管1例;尖端位置位于胸7右侧水平3例,外拔1cm后未复查胸片;位于胸7~8间隙右侧水平2例,1例外拔1cm后未复查胸片;1例外拔1cm后复查胸片导管尖端位于胸1水平,位于胸5右侧水平1例。于置管后4~12天发生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1例常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改用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3例予无创辅助通气,急查胸部X片,寻找呼吸困难的原因及确定PICC的位置。5例患儿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1例患儿提示双侧胸腔积液,2例导管尖端位于第一胸椎右侧,3例位于第二胸椎右侧,1例位于第4胸椎右侧。确定胸腔积液后,停用PICC输液,拔除导管;胸腔穿刺放液引流,送检胸水常规、生化、需氧培养、乳糜实验。经积极抢救后5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导管尖端位置过浅,导管尖端定位缺乏全面和个性化分析及未注意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准确定位,正确分析X线片结果和做好日常维护可有效预防PICC液体渗漏导致的胸腔积液。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胸腔积液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KL-6粘蛋白在胆汁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胆道梗阻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胆汁中KL-6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意义。结果予以相同的生化测定方法后,恶性组患者胆汁中的KL-6粘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良性组,差异显著(P<0.05)。胆汁中KL-6粘蛋白的AUC为0.954,提示对于良恶性胆道梗阻来说,KL-6粘蛋白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KL-6粘蛋白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胆汁中呈高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患者,为临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胆道梗阻 KL-6粘蛋白 胆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11岁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PNE儿童9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Achenbach行为量表评分(CBCL)并分析影响PNE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1)。观察组男童在抑郁症、社交退缩、攻击性、强迫症、交往不良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童抑郁症、社交退缩、攻击性、体诉、残忍、性问题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年龄大、父母关系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均为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6~11岁PNE儿童存在抑郁及社交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关系、年龄等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原发性遗尿症 心理行为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IL-2、IL-6水平的变化及与病程、严重程度与转归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在抑郁症和强迫症治疗前后计算IL-2、IL-6的浓度。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IL-2、IL-6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均降至正常,与HAMD得分成正相关。强迫症患者,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血清IL-2水平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IL-6水平与Y-BOCS得分及强迫行为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前后IL-2、IL-6水平是变化的,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抑郁症 强迫症 IL-2 IL-6
  •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全血细胞计数主要参数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提供的评价验证方案,依据CLIA′88中相关标准和仪器厂商的要求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参数的空白计数、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结果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参数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符合厂商要求,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小于1/4CLIA′88,正确度符合卫生部规定行业标准要求。结论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优良,适合临床血液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精密度 正确度 线性范围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实施6S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组则给予6S管理模式,分析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管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行6S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快速止血,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减少对其身体的影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S管理模式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