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利用LLC、MDCK以及HEP-2混合细胞培养瓶与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对甲3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进行接种,同时设置对照组。分析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MDCK细胞瓶以及混合细胞瓶中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情况、细胞病变效应以及血凝滴度。结果病毒的血凝滴度为116,通过15稀释的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瓶以及MHL混合细胞瓶在37℃的环境下进行48h的培养之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细胞发生了脱落以及细胞固缩的现象,而感染甲3型病毒的细胞则出现了细胞团聚以及拉网现象。结论经MDCK、LLC以及HEP-2混合细胞瓶进行分离和培养,能够有效监测甲型流感的暴发趋势,并有助于对其它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可为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混合细胞培养 MHL 甲3型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4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共报告17种法定传染病3389例,其中报告乙类2684例、丙类705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肝炎、手足口病为我院主要上报传染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综合医院 疫情分析
  • 简介:(1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2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摘要目的探讨炎虎宁和利巴韦林在治疗流感中的疗效作用。方法对门诊流感患者随机分为炎虎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两组分别采用炎虎宁0.321/日、0.241/日和利巴韦林注射液0.81/日、0.61/日,静脉滴注,疗程5—7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虎宁治疗组在退热、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结论炎虎宁治疗流感具有显著的疗效,是治疗流感的推荐首选药物。

  • 标签: 炎虎宁 利巴韦林 流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型H1N1流感住院治疗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院第3d,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咳嗽、咽痛、咳痰以及病毒阳性所占百分比也显著下降(P<0.05);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与入院时相比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甲型H1N1流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广东省年龄最小(50天)甲型H1N1流感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的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及护理难点,我们采取了冷水枕降温,血管保护等针对性护理措施,经过精心护理,患儿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多脏器功能损害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风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人群聚集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为今后风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基本情况,采集疑似病例的双份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测定。结果对前10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风疹暴发疫情。首先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晨检,搞好个人卫生,每日环境卫生,通风,消毒以及搞好宣传教育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其次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尤其应对没有纳入免疫规划的5岁及以上年龄儿童、中小学生等高危人群,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风疹 暴发 控制措施 流行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透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血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护理模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为75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CRBSI的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的CRBSI发生率为1.2%,低于对比组的4.1%,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透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CRBSI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化疗病人CRBSI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肿瘤化疗病人CRBSI的发生。方法监测我院肿瘤化疗病人CRBSI的发生。结果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在肿瘤内科的静脉留置导管化疗病人326例,CRBSI31例。结论肿瘤化疗病人是我院CRBSI的高发人群,加强控制措施是预防肿瘤化疗病人CRBSI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肿瘤化疗CRBSI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6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6年10~12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52例为实验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从21.1‰下降到3.8‰,超出了预期目标。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增强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8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口服中药、静脉滴注喜炎平及化痰散外敷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白细胞、影像学差异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胸部X线检查发现对照组炎性面积更大,阴性结果占比更大。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易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小儿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ICU留置PICC导管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话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B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0.00%vs20.0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留置PICC导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也能缩短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疫情情况。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内江市2011年—2017年这7年内的麻风病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全国麻风病管理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2017年全市共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5例,其中东兴区3例,市中区1例,资中县1例,威远县、隆昌市无新复发病例;病例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5例患者均为男性,汉族4例,藏族1例;年龄分布30~39岁1例,40~49岁1例,50~59岁1例,60~69岁1例,70~79岁1例;4例农民,1例其他职业;文化程度1例大学、3例小学、1例文盲。患者均为新发病例,多菌型4例,占80%,少菌型1例,占20%,其中LL2例、BL2例、I1例。门诊就诊方式5例,占100%。5例患者就诊时无畸残1例,占20%,Ⅱ级畸残4例,占80%。从病人发病到确诊,5例患者病期从9个月到102个月不等,其中2年内1例,占20%,2~5年2例,占40%,大于5年2例,占40%。结论内江市的麻风病疫情监测情况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在疫情监测以及防治的过程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麻风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因病致残致畸率。

  • 标签: 内江市 2011&mdash 2017年 麻风病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2015年新发现HIV/AIDS中青年学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0~24岁的学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8例新报告病例中0~24岁20例,职业登记为“学生”的7例,2015年学生患病人数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患病人员均为男性,感染途径均为男男同性传播。结论江阴市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为主要感染途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将重点放在从中学向大专院校的过渡阶段,降低艾滋病对青年学生造成的危害。

  • 标签: HIV/AIDS 学生 疫情分析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州市某区一起中学生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中学中结核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结核病的预防以及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防止学校结核病的流行甚至爆发的目的。方法分析肺结核疫情专报网及金坛区肺结核定点医院提供的报告书,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A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1例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通过对该患者密切接触的71人进行筛查,经PPD检测,发现强阳性3人、阳性27人,阴性36人,其中强阳性比例为4.23%,阳性比例为38.03%。筛查中并未有发病人员,期间该校也未出现新结核病病人。结论开设结核病防治的专门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的健康体检,对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结核病 学校 疫情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疫情与对抗结核药品管理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间在本地区的结核病防治所进行登记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共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过去的治疗资料,归纳为两组患者,一组曾经接受过规律化疗,另一组未接受规律化疗,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结合相关研究和调查,讨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与抗结核药品的管理。结果接受过规律化疗的患者病情控制明显明显优于未接受规律化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治疗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可降低复发率,应对抗结核药品合理管理,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 标签: 结核病疫情 抗结核药品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嘴山市2015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方法对2015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石嘴山市2015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29.74/10万,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0.53%,与去年同期(1661例)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2.95%。本年度报告3例疟疾、1例副伤寒病例,去年同期无此2种病种病例报告;与去年同期比,有6种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上升,按上升幅度依次是麻疹、淋病、布病、猩红热、病毒性肝炎、梅毒。结论加大对托幼机构、大中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做好广大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加强对洗浴娱乐场所的监管,才能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规范结核病、乙肝梅毒的诊断和标准,有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

  • 标签: 疫情管理 法定传染病 疫情监测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陇南市武都区2017年8月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国家扩大免疫实施后乙脑发病特征的变化,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8月份乙脑发病例数,分析扩免实施后乙脑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2017年8月份,报告陇南市武都区乙脑确诊病例数10例,罹患率为1.71/10万;在年龄分布上8月龄以下与20岁以上人群病例数明显高于扩免实施后接种乙脑疫苗人群(P<0.01);男性、女性乙脑病例数无差异。结论乙脑是陇南市武都区常见的乙类传染病;自2008年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以来,有效建立了适龄儿童乙脑免疫屏障,本次乙脑疫情在年龄分布上的变化,证明通过安全有效接种乙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预防乙脑发病效果明显。但大年龄乙脑防控不容忽视1。

  • 标签: 乙脑 发病 变化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其满足临床各种监测、治疗的需要的同时,一些危重患者、免疫力下降等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仍困扰着临床,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述了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及抗感染导管在临床的应用情况。

  • 标签: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对甲型H3N2流感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院感爆发事件。结果加强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可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进展。结论精神病封闭式病房的特殊性,应采取更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标签: 精神科 甲型H3N2流感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