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36例妊娠合并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25例,早产1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发生流产6例,新生儿死亡2例。控制期患者18例,活动期12例,经治疗控制期治疗母婴愈后较好,活动期患者终止妊娠。结论多数妊娠期SLE患者的症状轻,主要症状包括浆膜炎、皮损、关节痛等,这些症状可能引起功能障碍。妊娠期SLE的治疗药物多数是对症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SLE患者护理措施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SLE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在采取心理干预前后采用SAS、SDS、SCL-90三个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SCL-90三个量表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SLE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SAS SDS SCL-90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制问卷调查表,选择符合分类标准的SLE患者120例,有效问卷112份。女性47例,男性6例,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3例,占比47.3%。结果SLE伴有睡眠障碍多见于女性,这即与性别特征有关,也与该疾病好发人群有关。睡眠障碍好发于发病初期(<1年)、重度活动、高知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群体。结论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3例,占比47.3%,明显于我国睡眠障碍38.2%的发病率,应对SLE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尽早重视,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住进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的相关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全文从系统红斑狼疮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5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从基因水平对系统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江苏省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江苏赣榆2221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干预组在相同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对系统红斑狼疮病认知疗法、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疗程为12周。观察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SLE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64-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系统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2015年3-10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次年同期在我院接受综合系统护理干预的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综合系统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中应用显著,缩短临床病症表现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理想护理措施。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综合性护理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身体舒适状况进行观察,观察组舒适率为92.11%,对照组为7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心理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115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55)、对照组(n=60),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实验组泼尼松+羟氯喹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93.33%vs76.36%)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vs25.45%)低于对照组,狼疮活动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羟氯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一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一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患者在护理后,体温、脉搏、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四个方面均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较护理之前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般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系统红斑狼疮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护理后,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核性脑膜炎 一般护理 专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系统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系统红斑狼疮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系统红斑狼疮脑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的影响及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将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压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O.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并发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将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使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或减少并发发生,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临床作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收治的异常分娩孕产妇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观察组(n=34)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n=34)则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娩出5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1)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助产率、剖宫产率则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观察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42.63±6.49)ml,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是(8±1)分;对照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86.48±13.18)ml,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是(7±1)分;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明显提升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产后2h出血量,改善新生儿健康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异常分娩孕产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护理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小儿 急性阑尾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32例进行护理分析,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各项发病症状显著好转,未出现护理不良反应,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红斑狼疮治疗中采用血浆置换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降低并发的出现,综合护理价值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浆置换 红斑狼疮 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大疱系统红斑狼疮是发生于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获得表皮下大疱性疾病,临床上少见,其特征皮损为水疱、大疱损害,可发生于系统红斑狼疮病程的任何阶段。我院近期收治1例全身广泛皮肤水疱形成合并Ⅳ型狼疮肾炎的患者,积极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并辅以心理疏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 标签: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护理 尼氏征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10年中系统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初发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入选病例共256例,男女比例113。(2)初发症状明确者238例,最多见的是关节炎(92例,38.7%)和皮肤黏膜损害(89例,37.4%),其它还有肾脏病变(24例,10.1%),血液学疾病(22例,9.2%),浆膜炎(6例,2.5%),免疫学异常(3例,1.3%),其他表现(2例,0.8%),其中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颊部红斑(81例)。(3)所有病例在首次住院时只有3例为单系统受累,其余均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黏膜受累(200例,81.6%)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179例,73.1%),出现血细胞3系中至少l系减低;肌肉骨骼受累以关节炎(137例,55.9%)明显多于肌炎(3例);发现肾损害104例,肾活检病理显示以IV型肾炎为主。结论(1)SLE住院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l13。(2)关节炎和皮肤黏膜损害是系统红斑狼疮的最常见初发表现。(3)初次住院病例受累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皮肤黏膜、血液、关节和肾脏,肾活检病理显示以IV型病变为主。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红斑狼疮患者24例,应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案,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滴度改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重症系统红斑狼疮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P<0.05),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免疫吸附治疗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骨折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系统护理 骨折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体现免疫吸附在治疗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过程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方法是运用已经在众多例免疫吸附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所取得的经验。结果是通过现代化的具有针对的护理模式,使临床免疫吸附治疗顺利完成。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免疫吸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和沟通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合并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分类标准的SLE合并抑郁患者34例,药物治疗组和沟通干预组各17例,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药物治疗组和沟通干预组经过6周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大部分生命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在改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方面药物治疗组效果尤佳;改善心理健康方面沟通干预组效果更佳;在改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改善抑郁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方面效果尤佳,是SLE合并抑郁的可选治疗方案之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沟通干预亦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抑郁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