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脑卒中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之中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治疗,再为患者做好穴位安慰的刺激,实验组则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刺激的治疗方法,持续治疗的时间为2周。对于患者在肢体功能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之中的患者,在疾病表现方面得到了改善,而患者的FMA评分也有所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熄风通络颗粒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 效果评估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关于采取口服药物联合生理治疗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20.01月至2021.01月的无痛人流手术后患者(n=24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120,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120,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生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小腹疼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短;两组术后小腹疼痛不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口服药物联合生理治疗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后子宫恢复中,治疗过程较为舒适,患者易于接受,术后恢复较好,利于促进人流后子宫内膜的恢复,减轻术后小腹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人流后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药物 电生理治疗 无痛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膀胱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8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 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长、尿管留置天数与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 9.30%,和对照组的 27.91%相比较低( P<00.05);观察组膀胱冲洗时长、尿管留置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少(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7.67%,比对照组的 76.74%更高( 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应用护优质理干预,可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缩短膀胱冲洗、置管留置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干预 膀胱痉挛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改良痉挛治疗( MECT)的患者记忆力损害及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63例接收 MECT治疗前后记忆力水平变化。结果:经 MECT治疗 3次韦氏记忆力量表( WMS)显示患者总记忆商数较治疗前降低,而在治疗后 2周总记忆商数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结论:采取 MECT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存在记忆力损害情况,但损害是暂时的,通常在结束后可逐渐恢复。

  • 标签: 改良电痉挛治疗 记忆力损害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微创立体定向脑监测指引下精确定位致痫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护理体会。方法:对 20例难治性癫痫的患者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需求来制定最优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视频脑电图监测、围发作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行微创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0”;行癫痫灶切除术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 20%;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为 99.4%;术后定期回访,目前无一例患者出现癫痫再发作的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结论:经过临床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患的信任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 标签: 微创立体定向脑电监测 难治性 癫痫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抽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3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应激指标、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应激指标低于参照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全部融入至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护理工作中,改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使应激水平降低,获得高质量生活。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痉挛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8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术 慢性盆腔痛 VRS评分 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薄膜联合多模式保温在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收治的60例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使用加温毯、输注液加温输入等多模式保温方法,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体温情况;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30min,60min,90min等各时段患者体温2组比较均有差异(P

  • 标签: 颅脑薄膜 多模式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低体温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保温在前列腺切手术维持患者体温及缩短苏醒时间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20例等离子汽化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输注液体加温输入,加温毯保暖等综合保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体温;手术结束体温;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前,实验组患者体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体温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  颅脑薄膜 综合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体温 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薄膜联合多模式保温在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收治的60例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使用加温毯、输注液加温输入等多模式保温方法,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体温情况;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30min,60min,90min等各时段患者体温2组比较均有差异(P

  • 标签: 颅脑薄膜 多模式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低体温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保温在前列腺切手术维持患者体温及缩短苏醒时间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20例等离子汽化前列腺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输注液体加温输入,加温毯保暖等综合保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体温;手术结束体温;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前,实验组患者体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体温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  颅脑薄膜 综合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体温 苏醒时间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 方法 选 取 我院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100 例( 2016 年 11 月~ 2018 年 6 月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切术,对照组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 ( P < 0.05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取我院 2017.02 到 2019.01 时间段内诊疗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 47 例、联合组 47 例。即单药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74% ,单药组则为 80.85%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 NIHSS 评分、 BI 评分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 NIHSS 评分和 BI 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慢性小脑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觉功能训练配合低频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给予低频刺激治疗,观察组在低频刺激仪治疗基础上给予感觉功能训练。 结果:两组治疗后的I和 II类肌纤维肌力强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I和 II类肌纤维肌力强度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感觉功能训练配合低频刺激可有效增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强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感觉功能训练 低频电刺激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前列腺切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我院行前列腺切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数据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50例患者中,轻度膀胱痉挛患者2例,发生率为4.0%,参照组50例患者中,轻,重度膀胱痉挛患者8例,发生率为14.0%,干预组发生膀胱痉挛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果有可比性。结论:综合性护理对前列腺切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 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 40例,分别采取前列腺切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切除组织重量比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拔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相较于 前列腺切术,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神经刺激结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女性患者入选我院。用托特罗定酒石酸盐片治疗,观察组中 53名患者,采用穴位神经刺激结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各项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临床资料上,显著低于观察组 (P< 0.05),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采用穴位神经刺激结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神经电刺激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手段分析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分析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人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应用尿潴留导尿术、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应用尿潴留导尿术、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尿路感染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刺激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取上述联合方案作为重点观察方案)和对照组(33例,采取盆底肌功能锻炼作为对照观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5.8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P<0.05。结论:围绕盆底功能障碍的病程进行与转归,设计具有个体性和对向性的功能锻炼方案开展复健训练的同时,配合肌刺激疗法,可大大改善病人的盆底肌力,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和其他不良症状发生,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医师推广与采纳。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肌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 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