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诊断中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梅毒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将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均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患者诊断中施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梅毒 诊断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从Siegal提出"红细胞免疫功能"概念以来,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EIF)已为广大输血工作者关注并逐渐深入了解.冰冻RBC输用前的质量标准常侧重于红细胞溶血率、回收率、输注体内存活率、上清甘油残余量,而对其EIF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了解甚少.

  • 标签: RBC 红细胞免疫功能 冰冻红细胞 -80℃ 输注 体内
  • 简介:摘要:现如今,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发展为了恶性肿瘤。在对此疾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放疗和化疗。但是,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其已经发展了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机会。在此基础下,需要分析肝癌细胞免疫治疗的内容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肝癌 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目的:检测表皮细胞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并研究该表型细胞是否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和表皮干细胞的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细胞。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SP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P细胞ABCG2、整合素α6和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皮细胞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为0.2%~0.3%。用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在SP细胞以及总表皮细胞中均有少量细胞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以及表皮干细胞的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但二者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细胞中的SP细胞是否是富集的表皮干细胞仍存在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的动物体内移植实验、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的研究证实。

  • 标签: 侧群细胞 表皮干细胞 ABCG2 整合素Α6 整合素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化疗与免疫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方案,实验组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L-6)出现明显下降、ORR、DCR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炎性因子水平、ORR、DCR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纯化疗治疗 免疫联合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为了探讨血管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的特点,免疫表型全部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2例患者均用CVP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58%。3年生存率为25%,全组中位生存25个月。结论:AITL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进展快,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 免疫母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免疫与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低于对照组51.28%,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治疗 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自体CIK免疫治疗方式,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及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存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状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优化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免疫 中晚期胃癌 免疫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胆管癌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收集16例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及手术活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百分含量;收集13例胆管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组织内CD4及CD29分子的表达含量,以及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9+T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升高(P=0.016),但胞内TNF-α及IFN-γ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14及0.223).免疫组化显示胆管癌患者胆管组织内CD4、CD29分子及TNF-α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2、0.006及0.021),但IFN-γ含量却明显降低(P=0.013).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TNF-α升高,而IFN-γ降低,导致Th1/Th2平衡向Th1倾斜,可能是胆管癌的新型免疫机制.关键词胆管癌;辅助性T细胞;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4-01

  • 标签:
  • 简介:目前认为,诱导对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控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最终克服异体(种)排斥的有效途径[1].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数量甚少,但分布广泛、迁徙力强,加之树突状所赋予的巨大表面积,有利于接触并递呈抗原,是能力最强的APC,同时由于其在移植排斥与移植耐受平衡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在移植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2,3].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移植手术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骨髓造血干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4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第2、4、6周及放疗后2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不同时期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百分率。结果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2.92%;接受放射治疗的大部分肺癌患者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数目与放疗前相比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2周白细胞、粒细胞可恢复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仍未能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经过升白细胞治疗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对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放疗后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放射治疗 肺癌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 :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中,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是近几年开始应用的高效方法,对肿瘤细胞杀伤力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治疗时间短,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细胞免疫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从治疗前、治疗时以及治疗后三方面,对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利用科学护理干预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体视学原理,对33例胎龄14-35周胎儿子宫内层及肌层细胞线粒体的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数密度,平均体积及比表面进行测算,发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子宫内层及肌层细胞线粒体的体积密度及表面积密度均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大,至胎龄26-29周达高峰,30周后略有下降。然而子宫内层及肌层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则不同:子宫内层细胞随胎龄增长时线粒体的平均体积和比表面渐增大,但数密度无显著改变;肌层细胞的线粒体数密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多,而线粒体平均体积和比表面则保持稳定。提示:子宫内层细胞线粒体的自我复制能力尚未发育完善。

  • 标签: 胎儿 子宫 发育 线粒体 体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肌注免疫球蛋白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肌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9d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M浓度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9、4.29、5.07、4.1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6等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浓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34、8.45、6.12、5.35、5.21、7.46、5.18、4.08,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等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6、0.92、0.46、0.74,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4、2.97、5.45、3.89、3.56、2.81、4.34、3.31,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CD3+、CD4+、CD8+、CD4/CD8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4、4.26、5.38、4.29,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降低(t分别=8.54、9.26,P均〈0.05),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7,P〉0.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严重腹腔感染 免疫炎症反应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