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癌症治疗学中,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已被确定为重要的治疗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亦不例外。血管生成在原发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影响新生血管生成的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作为抗VEGF单克隆抗体针对VEGF和VEGFR的靶向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整体生存期(OS)。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贝伐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意义所在。方法:通过对内皮组织细胞表达CXCL4、CXLR4以及其他相关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从而明确趋化因子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不仅参与了趋化作用同时对于肿瘤生长全过程均参与。结论:由于趋化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趋化因子与干扰素以及VEGF存在重要关联,并且相互影响,因此在未来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趋化因子及其受,充分发挥其抗肿瘤价值。

  • 标签: 趋化因子 受体 肿瘤 血管生成 作用 意义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孕产妇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基因类型和频率,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技术对361例地贫初筛阳性的孕产妇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361例受检孕产妇中检出地贫165例,检出率45.71%。其中,检出α‐地贫76例(21.05%),检出3种缺失类型,分别为-SEA/αα(64.47%)、-α3,7/αα(32.89%)、-α4,2/αα(2.63%);检出β‐地贫89例(24.65%),检出6种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CD17(39.33%)、CD41‐42(30.34%)、IVS‐Ⅱ‐654(16.85%)、CD43(6.74%)、-28(4.49%)、-29(2.25%)。结论基因检测有利于地贫的检出,开展孕产妇人群地贫基因检测,对指导优生优育,有效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产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检测 基因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加快空军卫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方法分析空军卫勤保障力生成要素和促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动因。结果论证提出了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导向,以全面建设现代空军卫勤为契机,以空军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创新型人才建设为导引,以空军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空军卫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思考。结论理清空军卫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为加快空军卫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航天医学 卫生服务
  • 简介:淋巴管的新生或再生是较常见的,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淋巴水肿、组织创伤、器官移植及肿瘤生长和转移。由于淋巴管的再生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对于病理性淋巴管生长相关的病症几乎没有治疗和控制手段。因此,阐明淋巴管的生长机理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淋巴管发育和新生调节机制的研究相对于血管研究长期滞后,主要是因为缺乏淋巴管的特殊标记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淋巴管新生 调节作 肿瘤生长 再生机理 淋巴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min后,800g离心20min,取上清,17000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白含量计),将HUVEC与不同浓度的PM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同孵育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将20μl的PMP(40μg/ml)和VEGF(10μl/ml)分别接种于CAM上,孵育72h后,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UVEC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3±0.33)倍;而VEGF(10μl/ml)组HUVEC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1±0.47)倍,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MP组及VEGF组在接种点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而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MP组及VEGF组的CAM血管分支点数分别为112.5±11.3、128.4±10.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6±8.1。结论PMP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CAM血管的生成

  • 标签: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缺氧诱导因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AKT/HIF-1α途径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蛋白和HIF-1α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AKT呈阳性表达48例(75%),HIF-1α阳性表达42例(65.6%),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X^2分别为26.936、15.950,P〈0.05);pAKT、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及癌旁组织MVD分别为43.5±12.7、26.2±12.3,P〈0.05(t=5.614):pAKT、HIF-1α均阳性患者MVD显著多于pAKT、HIF-1α均阴性者(t=3.947,P〈.05),pAKT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r=0.583,P〈0.05)。结论:pAKT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AKT蛋白的磷酸化可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胃癌的转移,又可以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促进胃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AKT、HIF-1α和MVD的表达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胃肿瘤 微血管密度
  • 简介: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监测和教育,2型糖尿病营养教育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并辅以低血糖生成指数(GI〈55)饮食治疗与不使用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加传统的饮食控制进行对照,以探讨根据CI选择食物的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干预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生成指数 饮食治疗 临床观察 营养教育 终身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Cyr61蛋白在人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Cyr61、VEG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Cyr61、VEGF及VEGFR2在50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和60.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02,P=O.000,P=0.001);(2)Cyr61、VEGFR和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较阴性表达组高(P〈0.05);(3)与临床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比较,临床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yr61、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率较高(P〈0.05),Cyr6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33,r=0.308,P=O.018,P=0.030);(4)Cyr61蛋白表达与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r=0.408,P=0.009,P=0.003)。结论Cyr61可促进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富含半胱氨酸61 血管生成
  • 简介:本研究关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皮肤再生的作用。研究人员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使用重复低剂量(RLD)、重复高剂量(RHD)或单次高剂量(SHD)的EPO处理。结果显示,SHD-EPO能加速创面上皮化,并诱导新生微血管网成熟。相反,RHD-EPO则妨碍创面愈合,表现为上皮化速度延缓,成熟微血管网缺乏,红细胞大量集聚,血流变失常,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创面愈合 低剂量 全层皮肤缺损 微血管网 皮肤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诊治,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本病因腹痛首诊于消化内科,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分析我科收治1例反复腹痛合并肝损伤表现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出现腹部顽固性绞痛且症状和体征不符,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表现,容易误诊误治,确诊后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

  • 标签: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肝功能异常 贫血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5-氮-2'-脱氧胞苷对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再表达的影响,以及Syk基因的再表达对胃癌肿瘤生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分别用RT-PCR和MSP法检测SGC7901、MGC803、MKN28和MKN45细胞株中Syk基因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用5-氮-2'-脱氧胞苷处理人胃癌细胞株5GC7901后,检测此细胞株中Syk基因的甲基化及再表达情况,并用此治疗过的细胞株和未经治疗的细胞株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对比观察裸鼠的成瘤率。结果SGC7901和MKN45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但可检测到Syk基因的甲基化。检测用5-氮-2'-脱氧胞苷处理过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Syk基因启动子没有甲基化,RT-PCR可检测到有Syk基因。用无Syk基因表达的SGC7901细胞株接种于10只对照组裸鼠皮下,8周后均有肿块生成;而用有Syk基因再表达的细胞株接种于另10只裸鼠(治疗组)皮下,8周后只有3只有肿块生成;对照组裸鼠的成瘤率显著高于治疗组(χ^2=7.91,P〈0.05)。结论5-氮-2'-脱氧胞苷通过去甲基化使SGC7901细胞株中Syk基因再表达,Syk基因的再表达抑制了胃癌的生成和发展。

  • 标签: 5-氮-2'-脱氧胞苷 基因 脾氨酸激酶 胃肿瘤 小鼠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相关性纯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管癌根治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38例可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入院后立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然后手术;对照组(19例)不予rHuEPO治疗,其它同研究组。将两组的验血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前应用rHuEPO能够改善患者术前、术后贫血,减少术中输血量,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 食管癌根治术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输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该院20例早发子痫前期、20例晚发子痫前期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ANG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子痫前期组ANG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以及MR灌注成像在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120例,均接受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标本微血管密度(MVD)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类检查下检测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动态增强CT中PH、rBV、M/A、灌注值均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Pm与MVD无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灌注成像中SS、PH、TendEn1、En2、En4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Tend与病理组织MVD呈现负相关,但Tprior、Tmax与病理组织MV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与MR灌注成像均可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行预测,其各项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增强CT MR灌注成像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