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下肺结核的认识而降低误诊率。方法本文通过对31例下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程、病史、体征、合并症。X线表现和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下肺结核有如下特点(1)多见于中年女性;(2)入院前平均病程为2个半月;(3)呼吸道症状明显咯血常见;(4)X线表现多发于右肺中下肺。单侧多于双侧。另表现为以肺段或叶分布的突变阴影;(5)外周白细胞多正常;(6)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高。结论对下肺症患者。若患者起病慢。病程长。周围白细胞正常,抗炎治疗无效。应怀疑下肺结核的可能性。完善相关检查,提高对LLFTB的认识。方法对27例LLFT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8例表现为高热,19例周围白细胞总数低于10×109/L。胸部X线示病变右侧多于左侧,最常侵犯部位是下叶背段和基底段,易同时侵犯两个以上肺叶,局部易表现为以段或叶分布的片状浸润实变影。2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9例镜下有异常改变,8例刷片抗酸杆菌阳性。结论反复查痰找抗酸杆菌和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LLFTB。

  • 标签: 下肺野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64排头颅CT扫描(SFOV)对于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375例被检者分为两组A组172例,采用大扫描32CM。B组183例,采用小扫描25CM。两组均在GE64排CT采用轴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噪声指数为10.04,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层数24-28层。两名医师采用双盲发对颅底,基底节区,颅顶部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IQS),记录CT剂量指数(CTDL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颅底、基底节区及颅顶部,AB两组的I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lw56.53mGyDLP678.40mGy(24层)、791.47mGy(28层),B组CTDLw49.71mGyDLP596.56mGy(24层)695.99(28层)。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可通过减小扫描(SFOV)在满足图像质量基础上能降低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扫描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