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情况做一个系统的评价,例如它对皮炎,慢性湿疹的效果和对身体是否有影响的安全问题。方法在官方网站查找相应药物与比例,到权威医疗机构了解是否科学。对于有过治疗经验的医疗机构,通过对治疗过的患者做一个系统调查,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系统统计,通过详细对比来了解复方氟米松软膏对于治疗皮炎湿疹等问题的效果。结果通过详细的资料查询,选择了一些权威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在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方法后共记接受了40位皮炎湿疹患者,在治疗期间我们发现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红斑、烧灼感、刺痛感、刺痒等暂时性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有限的调查和数据上显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是有效并且较为安全的。但是由于调查范围与深度有限,所以本文对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方法的评价还存在局限性,所以还需要更高质量,更大范围的,更多患者治疗情况的数据加以证实。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皮炎湿疹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取抗生素、糜蛋白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程度,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我院今后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在优化急诊就诊环境的同时,可加快分诊速度,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意外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危重患者 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卒中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患者的不行能力影响较大,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降低。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前景,偏瘫站立训练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偏瘫站立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便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尽早恢复步行能力。

  • 标签: 偏瘫站立训练系统 脑卒中 康复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护理就诊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干预护理。依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24%,参照组为78.57%,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且p<0.05,证明本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针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患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溃疡 系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根据中小医院会议系统目前状况,新技术应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需要与国家政策,对中小医院会议系统智能化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中小医院 会议系统智能化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的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的技术优势,为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的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的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采用PLC控制的下肢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系统。方法通过模拟正常人的上肢运动和下肢行走姿态训练的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方案。结果患者可以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实现正常人的行走姿态。结论通过介绍康复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PLC实现的电路控制系统设计,为深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大脑与肢体的控制与影响关系提供了一种途径,使机器人辅助治疗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训练强度方面得以具体体现,通过运动软件的数据检测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形成一种从治疗、数据检测、系统评估、数据反馈的信息传递封闭回路控制,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具有发展潜力,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成为今后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康复训练 减重 PLC控制系统,PWM调速 数据检测 传感器。
  • 简介:摘要肺部与呼吸系统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人年龄逐渐增加,体内器官会相应出现衰竭,因而导致免疫反应出现氧化过激等变化。这部分因素在发展中,会加重肺部压力,从而导致肺部衰老速度增加。同样,肺部逐渐衰老,也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其出现各种疾病。由此可见,肺衰老与呼吸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阐述,首先阐述衰老与免疫反应,继而阐述衰老与氧化应激,最后分析衰老与炎症。通过多个方面分析与阐述,阐明肺衰老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肺衰老 呼吸系统 发病关系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以西药治疗;对照组44例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治愈率77.6%,好转率17.9%,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治愈率64.6%;好转率15.4%,总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可靠且时间短,见效快,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西药治疗 泌尿系统 分析研究
  • 简介:泛素蛋白酶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除溶酶体外的另一种蛋白降解系统。内源性抗原大多需要泛素蛋白酶系统处理而经MHCI类途径提呈参与免疫应答。该文就UPS与内源性抗原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泛素 蛋白酶体 内源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肠梗阻患者中系统护理干预对心理负担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医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5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护理,而研究甲组加用系统护理,对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进行总结。结果两组在护理实施前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甲组、乙组护理实施后焦虑评分余抑郁评分均小于护理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护理实施后,甲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系统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焦虑与抑郁情况,减轻心理负担。

  • 标签: 肠梗阻 心理负担 系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呼吸道内科护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呼吸道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提高工作的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和疾病突发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做下简要分析,然后根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内科呼吸系统 护理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与传统手术方式相较,计算机导航技术在提升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由于人体口腔颌面部区域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神经较重要、血管比较丰富,增大了手术难度,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运用,通过术前规划、术中导航等功能,有效减少了损伤重要组织发生率,使手术的准确度及精确度均得到提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在原有导航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特殊性,与超声结合的技术、与3D打印结合的技术、与颌板结合的技术、磁导航的运用等均使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有了新发展,使计算机导航技术也得到了扩展应用,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导航技术的显著优势。

  • 标签: 计算机导航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弱视治疗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0例小儿弱势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5例,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为25例,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并分析,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极佳的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小儿 弱视 治疗依从性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胃溃疡护理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26例胃溃疡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对比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化 护理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系统护理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曲靖市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系统护理。随访1a,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患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1a后患儿视力恢复总有效率和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系统护理可显著提高弱视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视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家庭系统护理 小儿弱视 视力恢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和治疗效果,为儿童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治疗措施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患者中选出4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匹多莫德颗粒剂。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咳嗽停止与干湿啰音的停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类药物结合抗生素应用于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治疗可提高疗效,加快临床症状的消失,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