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中预防性护理效果研究。方法: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70例,按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1.4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65.7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85.71%;对照组患者有效率57.14%,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应用到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可提高护理预防效果,降低损伤发生几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 压力性损伤 效果 观察
  • 作者: 石红鸽苏文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脊柱脊髓损伤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在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导尿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细菌计数均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导尿操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和导尿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使用健康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36名脊柱脊髓损伤并伴随着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对A组病患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进行干预,B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病患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B组病患经过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下比使用常规护理模式A组,在干预后的排尿次数上、膀胱容量、参与尿量等多方面都优于A组病患,并且B组病患在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A组病患,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康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不良情绪方面的护理措施与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划分神经外科30例康复阶段颅脑损伤患者至2组(对照组15例仍旧秉承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5例则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最后展开对比。结果:在不良情绪减轻等方面,观察组优势更为突出,呈P<0.05。结论:鉴于颅脑损伤病情具备不可预测性,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方面多会存在问题,这便需要神经外科对目前护理措施加以完善,在康复阶段重点突出心理护理干预。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康复阶段 心理护理干预 S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舒适护理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早期舒适护理干预),均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6.67%),P<0.05。结论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舒适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手术安全性,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颅脑损伤 早期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管理策略,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动态体位变换、皮肤护理新技术应用、营养支持优化、早期康复训练等。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实验组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也较对照组轻,且恢复时间更短。结论: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神经外科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神经外科 预防 管理 创新策略
  • 简介:总结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及导管护理,加强误吸、腹泻、便秘和腹胀等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0例经肠内营养支持7~26d及康复训练,吞咽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吞咽困难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加排尿训练和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1w指导其行排尿训练和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恢复情况和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有36例(占83.7),对照组有23例(占56.1);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平均为(17.19±5.20)d,对照组为(21.48±5.16)d,两组比较,t=-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排尿训练、膀胱括约肌控制力的训练与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相结合可促进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自主排尿恢复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训练 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 自主排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起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为(263.57±2.47)ml、(186.70±4.58)ml、(186.70±4.58)ml、(127.46±4.73)ml,出院时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出后出院6个月后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对照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应用延续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降低残余尿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人文关怀运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提高患者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让患者有一个长期的心理准备,主动配合治疗。方法:在护理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时,将人文关怀的措施运用于患者,实施关怀性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及理解配合程度,探讨人文关怀措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正面效应。结果:实施人文关怀措施后,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耐心及信心增加。

  • 标签: []人文关怀 臂丛神经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综合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在NIHSS评分、GCS评分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综合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4月~2022年10月在我科室治疗的中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选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例数=38,给予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和对照组(例数=38,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的实施,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与病情观察策略。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实践和病情观察,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及病情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病情稳定和康复。关键在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病情观察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7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间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35例,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两组干预前后膀胱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对患者旁观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训练 膀胱功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患儿多为起病急、进程快和易变性等特点,患儿多为急重型,常需要手术治疗。患儿多伴有意识缺失、认知障碍等,因此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大关注。精细化护理是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精细化,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预防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恢复其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均为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共计80例,按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后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数据分析,常规护理组有效率(80.00%),膀胱容量(363.99±28.57ml)和膀胱残余尿量(18.56±9.24ml);联合护理组分别为(97.50%),(395.12±26.37ml),(57.62±17.39ml);对比结果发现,联合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和膀胱残余尿量更高,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膀胱残余尿量有很大帮助,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针灸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临床疗效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进行训练数据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共39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共31例,采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运用肠功能训练技术的价值高,显著改善肠功能,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 便秘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应用膀胱管理方案的护理价值。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共计40例,均选自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因脊髓损伤在我院进行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在对照组中纳入20例,开展常规管理方案,在观察组同样纳入20例,开展膀胱管理方案,观察各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结果:组间对比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各项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负面情绪,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中,采取膀胱护理管理方案,可以促进膀胱功能更好的恢复,改善其负面心态。

  • 标签: 膀胱管理方案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膀胱功能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眼底神经损害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468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病人分成A组(HbA1c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角膜病变 角膜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实施间歇性导尿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处理;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评价间歇性导尿配伍康复护理的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明显较少,且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配伍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的关键,更是降低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间歇性导尿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