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正>对60例未能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HbAic>7.1%)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A组20例用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口服;B组20例用和龙片1.0mg每日3次口服;C组20例同时用上两种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A、B、C三组血糖控制良好分别6、7和14例,控制一般为10、10和5例,控制不良为4、3

  • 标签: 诺和龙 双胍 二甲 降糖效果 双肌
  • 简介: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双鼻导管吸氧;无创通气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aO,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改善心功能和纠正低氧血症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心力衰竭治疗疗程。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方法利用QTVI技术,测算30名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名正常人二尖瓣环各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速度e、舒张晚期速度a、收缩期位移D以及各位点的Tei指数,上述各指标取6个位点测值的均值作为室整体指标测值.所有MI患者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1)MI组二尖瓣环整体以及各位点的s、e、a及D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ei指数测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各室壁D减低、Tei值延长的程度不同,以梗死侧室壁更为显著;(3)MI患者D、Tei值与门控心血池造影所测得的ECT-EF、PFR之间呈相关性.结论利用QTVI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地区高血压人群中异常的室几何模式的患病率及它们各自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使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对2811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男性1558例,女性1253例。每个调查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体格检查。结果异常的室几何模式的患病率为:向心性重构37.O%,向心性肥厚15.7%,离心性肥厚lO.4%。室几何模式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收缩压、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时间及高血压药物史。结论在中国北方高血压人群中,超声诊断室几何模式异常的患病率很高。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几何模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5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室射血分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室射血分数(LVEF)≥50%组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的患者[(1.76±1.15mmol/Lvs.(1.52±1.08)mmol/L,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11,P=0.021)、甘油三酯水平(B=0.11,P=0.013)与LVEF呈正相关,而心率(B=-0.2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随着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未来仍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甘油三酯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探讨NF-κB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CIH+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F-κB抑制剂)组。CIH组每天白天置于间歇性低氧箱(最低氧浓度5%~7%)8h,共5周;CIH+PDTC组每天腹腔注射PDTC100mg/kg,饲养环境与CIH组相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似的处理,但是维持空气氧浓度不变。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最后提取大鼠心肌组织核蛋白,Westernblot法测量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第5周时CIH组和CIH+PDTC组体重低于NC组。CIH组和CIH+PDTC组血压明显高于NC组[分别为(136.3±6.8)、(134.3±6.7)和(122.3±4.1)mmHg,P〈0.01],CIH组和CIH+PDTC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H组LVEF低于NC组[分别为(73±6)%和(86±4)%,P〈0.001],CIH+PDTC组[(84±4)%]较CIH组明显升高(P〈0.001),与NC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117)。各组心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CIH组高于NC组和CIH+PDTC组,NC组与CIH+PDT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心功能减低,NF-κB可能参与其作用机制。

  • 标签: 慢性间歇性低氧 心室功能障碍 核因子-Κ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 简介:目的探索Tei指数在评价小鼠高血压诱导的心脏纤维化和室舒张功能减低中的应用。方法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II(AngII)微渗透泵诱导高血压。在第14天动态监测小鼠清醒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图像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图像,测量并计算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射血时间及Tei指数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AngII组小鼠在第14天收缩压显著增高(159±5.6mmHgvs108±2.1mmHg,P〈0.001),心脏间质出现明显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AngII组小鼠Tei指数与Vehicle组相比显著增高(0.93±0.07vs0.57±0.04,P〈0.001)。此外,无论给予1%或3%异氟烷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深度和心率水平下AngII组小鼠的Tei指数均显著高于Vehicle组。结论Tei指数能够准确、灵敏且稳定地反映高血压状态下小鼠心脏室舒张功能降低,且该参数几乎不受小鼠麻醉深度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TEI指数 舒张功能 高血压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卡尼汀联合硝普钠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制剂,多巴胺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尼汀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多巴酚丁胺剂量为4-6μg/kg-·min^-1,加入0.9%氯化钠50mL,4-6mL/h泵入,1杉d;硝普钠50mg加入0.9%氯化钠50mL,3-6mL/h泵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室射血分数(LVEF)、室内径(LVEDD)。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BP、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卡尼汀、硝普钠及多巴酚丁胺能够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难治性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硝普钠 多巴酚丁胺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检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血栓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住院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病例,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均行MSCT与TEE检查,搜集2种检查方法检测血栓的结果,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MSCT与TEE诊断符合的为190例,其中6例2种方法均诊断为血栓,余184例均未发现血栓,诊断符合率为94.1%。MSCT检测血栓阳性或可疑阳性的8例患者,TEE则提示心房及心耳内淤血表现、云雾状影、絮状回声或未见明显血栓。另外4例TEE诊断为血栓者中1例为心房前上壁附壁血栓、3例为心耳少量血栓,而MSCT诊断未见血栓。以TEE为"金标准",MSCT检测血栓灵敏度60.0%,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42.9%,阴性预测值97.9%,阳性似然比14.4,阴性似然比0.42。经过四格表配对χ^2检验,χ^2=45.936,P〈0.01,κ=46.9%。结论:MSCT与TEE诊断心房内血栓符合率较高,前者对血栓检测阴性预测值较高,而后者更有利于鉴别血液淤积与血栓。

  • 标签: 左心房 多层螺旋CT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室腔大小、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室射血分数(LVEF)、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左室重构
  • 简介: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回旋支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回旋支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回旋支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图 解剖M型 冠状血管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或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E2、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亮丙瑞林 性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中的延迟记忆评分、注意评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中的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部分性发作 儿童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已经表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糖尿病大鼠的心功能恶化及室重构的速度均较非糖尿病大鼠显著;心肌梗死四周后,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大鼠。本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重构的干预效应。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经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成功后随机分成三组,即:心肌梗死对照组(MI,n=30),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干预组(A,n=30),及假手术组(S,n=15)。所有大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STZ,65mg/kg)诱导糖尿病,10周后MI组和A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干预组于术后24h直接灌胃法给药。干预4周后血流动力学测定,之后采血、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观察血脂水平、心脏/体重比值、病理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测定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免疫组化分析非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TIMP-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TGFβ1在非梗死区的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脏体重比值、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较对照组MMP-2、TGFβ1表达及MMP-2/TIMP-2比值降低,TIMP-2表达增高;(3)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干预组较对照组室最大压力、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平均动脉压增高,而室最小压力、室舒张末压力、舒张常数降低。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长时间(4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了心重构和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TGFβ1的表达及MMP-2/TIMP-2比值,升高TIMP-2表达有关。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大鼠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左室重构 左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人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房增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4575例年龄20~97岁健康人的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其中男性2150例,女性2425例,取胸骨旁室长轴切面测量房、室,计算室射血分数.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PFV)及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PFV).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7个年龄组,观察各年龄段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观察年龄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各年龄段室内径、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随年龄段增加,房增大,EPFV减慢,APFV增快,E/A比值减小,除80年龄组外,房内径、EPFV及APFV各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年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房内径、APFV呈显著正相关;房内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PFV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随年龄增长,房增大,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室内径及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房内径与室舒张充盈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房增大可能是室舒张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之一.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正常人 年龄 左心房 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卡尼汀注射液通过代谢复苏对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卡尼汀组(以下简称B组),观察两组乳酸清除率及治疗前后SOFA评分和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于治疗第一天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态检测乳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清除率均有改善,但B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29±13.85、65.62±9.64、84.27±4.27,显著高于A组(13.64±12.37、53.09±9.12、70.31±5.15,P均〈0.05),治疗第3天(3d)、第7天(7d)的SOFA评分显著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卡尼汀注射液能通过代谢复苏有效减少合并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早期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乳酸清除率 SOFA 左卡尼汀 代谢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术 “一站式”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发作前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选择DESIRE(Drug-ElutingStentImpactonRevascularization)数据库中LVEF≥50%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和随访死亡率.结果在DESIRE注册的LVEF≥50%的2714例血运重建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3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88.6%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者占37.1%.这些患者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14.3%vs1.2%,P<0.001);出院后平均随访(475±244)d,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21.4%vs2.6%,P<0.001).结论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多数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院内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高,提示这组患者病情重,应加强药物治疗.

  • 标签: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冠心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