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通过对来自英国的19000名中年男子进行为期40多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果。心脏病的危险因子使的寿命缩短,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等。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量的研究预期寿命与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同醇之间关系的研究。一名50岁的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的吸烟者来说,其寿命比同龄(没有心脏病危险因子)缩短10年。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如果这些危险因素得到控制,我们的生活就

  • 标签: 危险因子 高血压 心脏病 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 吸烟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8例老年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老年LV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LVH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24h收缩压(8=0.289,P〈O.05)、血尿酸(β=0.075,P〈0.01)和血钾(β=-12.221,P〈0.01)。结论老年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h收缩压水平和血尿酸浓度,保持合适的血钾浓度,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左室肥厚 相关因素 老年人
  • 简介:黄宛教授1918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嘉兴。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协和医学院,从此走向了学医的道路。协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严格求实的学风以及注重能力与实效的严师,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1947年10月,已获得医学博士的黄宛又以总分第1名的成绩在美国罗切斯特医学院及迈克瑞斯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大型图书馆、实验室设施先进齐全,学习环境优美。他研究的领域是内科学,主要是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还初步了解了心导管技术及血氧含量测定技术。他天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到深夜,凌晨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很快成为医学

  • 标签: 心电图学 黄宛 医学工作者 中国
  • 简介: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常见且特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轻者为餐后嗜睡、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跌倒;重者可发生一过性黑曚、晕厥及心绞痛等急性心脑缺血等不良事件。有研究结果显示,PPH是老年人群独立的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1]。我们现就PPH流行病学、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述。

  • 标签: 饭后期间 低血压 头晕 晕厥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尤其是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由于老年病理生理特点,其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较为特殊,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近五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分析,旨在提高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资料 并发症
  • 简介:老年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很可能不足,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每天四顿饭。

  • 标签: 老年人 消化功能 消化吸收 消化不良 不适症状 少食多餐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老年猝死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猝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80例中老年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老年猝死患者中,猝死于心血管病者40例(50%),其中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房颤或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急性左心衰竭型7例,心绞痛型并高血压、左室肥厚3例,隐匿型伴左室肥厚4例),脑血管病15例(18.75%),原因不明者10例(12.5%),恶性肿瘤7例(8.75%),风湿性心脏病5例(6.25%,合并房颤2例),糖尿病并感染5例(6.25%),慢支并感染、电解质紊乱3例(3.75%),先天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炎各1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是中老年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老年人 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人体衰老,生理功能的减退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老年因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增高,因此老年用药尽可能降低其危险性,确保药物既达到有效又安全的双重目的。据研究资料显示,41~50岁病人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达11.8%,

  • 标签: 双重目 药物治疗 药物中毒 排泄过程 组织结构 危险性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青年人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在公共场合抠鼻孔,通常被认为是不雅观的事情,但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其实抠鼻孔对人体是有益处的,研究指出,喜欢抠鼻孔的人会比不敢抠鼻孔的人更聪明。根据外媒报道,奥地利科学家曾发表过关于抠鼻孔对身体有益的研究报告,而近期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一位斯科特纳珀教授在最新研究中袁示,也以数千为研究对象,证实了此观点。

  • 标签: 加拿大 鼻孔 公共场合 科学家 奥地利
  • 简介:近些年,消化道的癌肿发病率愈来愈多,愈来愈年轻化趋势。这样一个恶性疾病,行之有效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几乎90%可以治愈。因而得到众多群众的关注,近期广泛掀起早期筛查的高潮。本文是摘要简述这方面的概况,以享读者。

  • 标签: 癌筛查 老年人 结肠 年轻化趋势 恶性疾病 早期筛查
  • 简介:魏太星,男,1919年2月生,河南汝州市,1954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历任河南医科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河南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1952年在河南省创建内科心血管病专业,并首先应用德国SIEMENS-HALSKE公司产的"Nek心电描记器(NEK-204型)",开展了临床心电图检查,并建立心电图室、编写心电图学教材,在河南多次举办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心电图专业技术人员.他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河南心电学会"、"全国心电学协作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50年代曾发表了、60年代初进行研究,70年代进行的研究.80年代指导研究生进行,90年代发表了等有关心电图学的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一书并多次再版,成为我国重要的心电图学工具书,使数十万心电工作者受益.他与黄宛、赵易一起奠定了中国的心电图学根基.主编大学本科教材(1990年第1版、1993年再版)、(1994年第1版、2001年再版),、和,成为医学重要著作.

  • 标签: 心电图 魏太星 诊断 心血管病
  • 简介:老年人心血管及其它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功能显著下降,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心衰,甚至短时间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生命终末阶段。男性病人生存期仅1.7年,女性也仅3.2年。心衰的不良预后,使人们考虑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治疗心衰。现就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康复治疗与预防,结合文献作一简述。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左心衰竭 康复治疗 预防 男性病 不良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依据Fried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31例,衰弱前期组31例,无衰弱组31例。各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判断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衰弱的关系。结果衰弱组年龄≥80岁、服药种数≥5种及共病数量≥2种比例明显高于无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较衰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686,P=0.000;r=0.633,P=0.000;r=0.580,P=0.000),24h脉压差、昼间脉压差、夜间脉压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479,P=0.001;r=0.447,P=0.002;r=0.399,P=0.007)。24h舒张压负荷值、昼间舒张压负荷值及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衰弱呈负相关(r=-0.593,P=0.000;r=-0.637,P=0.000;r=-0.467,P=0.001)。结论老年血压变异与衰弱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糖尿病 肾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 简介:目的:研究脉压水平对老年人群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择开滦集团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9695例,以脉压水平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1组)972例、40~49mmHg(2组)2393例、50~59mmHg(3组)2553例、脉压≥60mmHg(4组)3777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随访24~63(50.84±4.83)个月,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脉压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组、2组、3组和4组肾功能受损分别为11例、71例、81例和189例(1.1%vs3.0%vs3.2%vs5.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1组比较,其他3组发生肾功能受损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67(95%CI:1.33~5.38,P<0.01)、2.98(95%CI:1.49~5.96,P<0.01)和4.90(95%CI:2.50~9.63,P<0.01)。结论脉压是老年远期肾功能受损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升高,远期新发肾功能受损增加。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不全 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新竹县最高龄的106岁老人曾彭尾妹,身体硬朗,阿嬷平时少肉、多蔬果,70岁才装假牙,最爱的食物是番石榴跟玉米,啃起来速度不输年轻。曾彭尾妹多年来常告诫晚辈“存好心、说好话”,加上饮食均衡、多运动,长命百岁其实不难。

  • 标签: 长寿经验 年轻 玉米 老人 饮食均衡 番石榴
  • 简介: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占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这类人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又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行PCI的高龄老年,其临床特点、疗效、安全性如何,值得探讨.国外已经开展相应的研究[1-3].本研究回顾分析本中心PCI的高龄老年的临床资料,以便对PCI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老年人 临床分析 病理生理特点 高危人群 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