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1、3.2ug·ml^-1或6mg·kg^-1·h^-1、7mg·kg^-1·h^-1、5mg·kg^-1·h^-1、7mg·kg^-1·h^-1。术中记录泊酚的累计用量,BIS、MAP、HR的变化,各辅助用药时间和次数,术后恢复的时间及随访内容。结果:两组泊酚使用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输注速率TCI组(6.54±1.25mg·kg^-1·h^-1)高于CI组(6.18±0.82mg·kg^-1·h^-1)(P〈0.01),诱导剂量TCI组(1.72±0.46mg/kg)低于CI组(2.00±0.03mg/kg)(P〈0.01)。两组应用佩尔地平的平均药量和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的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的两种泊酚静脉麻醉方案均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骶管复合异氟组.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麻组,观察并记录两组不同的麻醉方法下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药总量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骶管阻滞 异氟醚 先天性巨结肠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个性特征病人施行眼底手术中应用异酚镇静及抗焦虑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年)调查及人格测试法(EPQtest),选择性格外倾向(E>50)的眼底手术病人共40例,其中又分两类:E>50伴N>50者,设为情绪不稳定组(组I,n=22),E>50伴N<50者,设为情绪稳定组(组Ⅱ,n=18)。两组均在局麻手术中采用异酚镇静,首剂异酚0.5mg/kg静脉注射,继以40μg/(kg·min)持续泵输注直至术毕。术中临测血压、心率变化;术前、术毕即刻及术后4-6h采用“焦虑VAS”进行病人自评。结果:组I术中血压、心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焦虑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和P<0.05)。组Ⅱ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不大;术中VAS焦虑评分降低(P<0.05)。结论:异酚用于不同个性特征的眼底手术病人,其镇静、抗焦虑以及遗忘效果有所不同;外向、情绪不稳定的病人用异酚后情绪明显转稳定,心境改善,焦虑水平降低,可起到预防应激反应过剧的效果,提示这类病人手术中更需要合理使用镇静药。

  • 标签: 眼底手术 异丙酚 镇静效果 抗焦虑效果 个性特征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申的应用。方法:48例气管异物患儿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n=23)和静安泊酚麻醉(P组.n=25).比较麻醉诱导和苏醒的时间,术中循环呼吸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P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γ组(γ〈0.05),术中循环呼吸变化两组相似;麻醉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P组置镜呛咳例数明显少于γ组(P〈0.05);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组低于γ组(P〈0.05).结论:静安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 标签: 静安丙泊酚 气管异物 小儿
  • 简介:1.1资料与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短于1h者列为短小手术;长于1小时者列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开放上肢静脉通路两条,常规面罩吸氧4L/min。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短小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异酚辅用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孕妇46例,ASAⅠ-Ⅱ级。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2-0.3μ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酚2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术后30min腹痛情况及患者苏醒时间和安全离院时间。结果:术中镇痛效果以VRS疼痛4点法为标准,镇痛效果达1级者占94%;术后30min无痛者达90%;苏醒时间为6.13±0.7min;安全离院时间为10.0±3.2min。结论:人工流产术应用异酚辅用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以下特点:①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完善;②术后苏醒快,安全离院时间短;③对呼吸、循环系统无不良反应;④民本分辅以芬太尼能较好控制手术应激反应。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法 镇痛效果
  • 简介:胃镜检在传统上一般都仅用咽喉食管局部表面麻醉,多数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在检查中常可出现恶心、呕吐、哽咽感、腹痛等痛苦,甚至可致拒绝检查。在静脉麻醉下施行胃镜检查,几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痛阙提高,神智可基本保持清醒或轻度意识消失,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保持完整,患者可在无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本文采用异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静脉麻醉下施行胃镜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胃镜检查 东莨菪碱 中枢神经系统 恐惧心理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的作用,以及对异酚、瑞芬太尼的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卡因(R)。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异酚、可塞风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并与单纯异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8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A、BNN,每组40例。A组为异酚+可塞风组,B组为单纯异酚组。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与用药2min时的生命体征改变、异酚用药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的异酚用量、清醒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B组。结论:异酚、可塞风复合麻醉适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异酚麻醉。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可塞风 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泊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泊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泊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期质量优,术后恢复期稳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硬膜外腔阻滞 胸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异酚(propofol,Pro)对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300)μmol/LPro可以直接激发内向电流(Ipro),Ipro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阻断;(0.01-30)μmol/LPro能增强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IGABA),洗脱后,电流恢复。结论:Pro既能直接激活GABAA受体,又能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变构调控受体;海马区GABAA受体可能是Pro的重要药靶。

  • 标签: 异丙酚 Γ-氨基丁酸受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 简介:目的:在异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酚诱导前(T1)、异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的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的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酚诱导期的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 标签: 异丙酚 诱导麻醉 心血管系统抑制 低血压 力月西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索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的适宜药物。方法:选用20例颅内动脉瘤摘除术患者,分别采用异酚或硝普纳控制性降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与硝普纳相比,异酚的降压较平稳,不影响心率,可降低颅压,降压结束后血压缓慢回升,无反跳。结论:异酚用于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较硝普纳为适宜。

  • 标签: 异丙酚 颅内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血压 心率 颅内压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麻醉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小于1h者定为短小手术,超过1h者定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P—F组先单次芬太尼0.83μm/kg和泊酚1.5mg/kg静脉注射,继以芬太尼0.013μm/(kg·min)和泊酚0.1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M—K组先单次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继以咪唑安定0.83μm/kg和氯胺酮0.025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安氟对颅内占位病变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内幕上肿瘤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随机分为1%安氟(Ⅰ组)20例;2%安氟(Ⅱ组)20例和异酚组(Ⅲ组)20例。咪唑安定、哌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氟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保持PetCO2在4.0—4.4kPa。维持麻醉在Ⅰ组和Ⅱ组吸入安氟。Ⅲ组用微量泵持续翰注异酚5—8mg/(kg·h)。在显露硬脑膜前调整Ⅰ组和Ⅱ组的安氟吸入浓度.使Ⅰ组安氟呼出气浓度为1%.Ⅱ组安氟呼出气浓度为2%。显露硬脑膜后暂先不予剪开,由手术医生用22G穿刺针刺入硬脑膜下,连接压力换能器与监测仪.记录ICP数据,此为a时点。同时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l,记录桡动脉平均压(MAP)。继以每隔5min记录一次ICP、MAP和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1.前后共三次分别记为b、c、d时点。各时点抽取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CO2、PO2、pH、SpO2、Hb;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A-VD02);计算脑灌注压(CPP)。结果:1%安氟组、2%安氟组和异酚组的ICP、CPP、A-VDO2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吸入不超过2%的安氟对幕上肿瘤开颅手术病人的颅内压、脑灌注压、动静脉氧含量差无明显影响.效果满意。

  • 标签: 二异丙酚 安氟烷 颇内压 脑灌注压 支静脉氧含量差 幕上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