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脑白质疏松(LA)之间关系。方法对应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169例OSAHS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评估LA发生率及其程度,探讨睡眠呼吸参数与LA程度关系。结果169例0SAHS患者中无LA24例(14.20%);LA145例(85.80%),其中轻度LA27例(15.98%),中度LA65例(38.46%),重度LA53例(31.36%)。对不同程度L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及睡眠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90%时间及氧减指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氧减指数与LA密切相关。结论随着年龄增加,氧减指数逐渐增大,LA发生率逐渐增加,程度逐步加重。对OSAHS患者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LA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目前,国外研发Neuromate、Rosa等立体定向手术机器已通过美国FDA、欧洲CE标准认证,从而使得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逐渐在神经外科展开使用。北京天坛医院充分利用立体定向手术技术优势,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开展应用,研究TirobotCranial机器辅助颅内电极植入定位精准性,并分析影响电极植入定位精确度相关因素。方法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以家猪头颅为实验对象,进行TirobotCranial机器辅助脑深部电极植入实验。术后复查CBCT验证入颅点及靶点偏差,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以评价机器人定位精准性;并进行误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进行7次实验,计划植入电极35根,术中实际植入电极35根,成功率达100%。电极平均植入长度(43.17±6.64)mm,植入电极平均入颅点误差为(0.63±0.23)mm,平均靶点定位误差为(0.96±0.41)mm。误差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入颅点偏离与靶点偏离误差呈正相关(r=0.399,P〈0.05)。结论通过修正电极植入工具参数偏差,以及预先使用螺纹针钻孔,防止打滑等措施;TirobotCranial系统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整体最佳定位精度达到0.5mm,具有良好精准性及稳定性;电极植入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定位需求。

  • 标签: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Tirobot Cranial机器人 脑深部电极 精确度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特点和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取血管内治疗方法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资料。共32个动脉瘤,其中24个动脉瘤以弹簧圈单纯栓塞,5个宽颈动脉瘤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小脑后下远端动脉瘤采取Onyx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未栓塞。结果栓塞动脉瘤30个,其中完全栓塞18个(60%),次全栓塞8个(26.7%),不全栓塞4个(13.3%)。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0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是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多胺类似物DENSPM对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生长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经DENSPM处理后SNB19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以及细胞内多胺水平和鸟氨酸脱羧酶、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多胺氧化酶mRNA表达变化。结果经DENSPM处理后,SNB19细胞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降低(F=81.915,P=0.001),并于体外培养72h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出现典型亚凋亡峰;细胞内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水平显著下降,而乙酰亚精胺和乙酰精胺水平略有上升(均P〈0.01);鸟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和多胺氧化酶水平上升(P〈0.05-或P〈0.01);但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与DENSPM处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SPM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而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是肿瘤细胞内多胺表达水平下降。DENSPM可能具有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多胺类似物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以及相关知识需求程度,为制定相应社区护理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州市454名社区居民,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社区居民禽流感知信行现况。结果:社区居民对禽流感知识知晓率为61.4%;信念/态度平均分为(3.91±0.50)分;健康行为平均分为(2.87±0.46)分;电视、互联网和报刊是居民希望获得禽流感相关信息主要途径。结论:应提高社区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禽流感高危因素,消除其对禽流感恐惧心理。

  • 标签: 社区居民 禽流感 知信行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调控。

  • 标签: 垂体肿瘤 蛋白激酶C 佛波醇酯类 信号传递 腺瘤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三个短发夹结构(shRNA)RNA干扰载体,使其在胶质瘤细胞发挥干扰效应。方法在survivin全长序列中选取设计3条19个核苷酸靶序列,2条反向重复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茎环序列,加上对应酶切位点,形成3条shRNADNA模板,分别克隆到3个干扰载体pG1,pG2和pG3上;采用分布酶切连接方法,分别将U6启动子以及下游后2个shRNA模板酶切下来,依次连接到pG1对应酶切位点,构建出含有3条shRNA模板且能独立编码shRNA重组干扰载体pGenesil-survivin,测序鉴定;将干扰质粒导入到胶质瘤细胞U251,分别采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ing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干扰后效果。结果重组干扰载体含有3条正确shRNA模板:RT-PCR以及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survivin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结论编码3条shRNA干扰载体pGenesil-survivin介导RNA干扰技术(RNAi)可以显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在胶质瘤细胞U25l中表达。

  • 标签: 短发夹RNA SURVIVIN基因 神经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痫起源灶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机器辅助无框架定位进行颅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痫灶者均明确癫痫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颢叶痫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内致痫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机器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定位癫痫起源灶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痫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无框架 机器人 颅内电极 癫痫
  • 简介:目的通过应用认识领悟疗法对1例对恐怖症个案心理治疗过程,对认识领悟疗法理论与方法追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个案研究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除,随访情况良好。结论认识领悟疗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高效、实用心理疗法。

  • 标签: 认识领悟疗法 心理治疗 恐怖症 患者 随访 心理疗法
  • 简介:我国神经外科奠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赵以成教授1908年2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一个矿工家庭。1929年获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38年获洛克菲勒奖学金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造,师从国际著名神经外科学家WilderPenfield教授;1940年回国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

  • 标签: 神经外科 奠基人 成教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教育家
  • 简介:目的抑制胶质瘤干细胞(GSCs)信号转导活化转录因子3(STAT3)表达、活化,了解STAT3在细胞凋亡、分化调节中作用。方法RNAi抑制GSCs中STAT3表达、活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和干细胞比例变化;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astern-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干扰组和对照组GSCs接种裸鼠,观察成瘤情况。结果干扰组人GSCs凋亡比例(16.03%)显著高于空白组(2.03%)和阴性对照组(3.19%)(P〈0.05),CD133+细胞比例(5.7%)显著低于空白组(92.2%)和阴性对照组(87.7%);干扰组Bcl-2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中,阴性对照组3只成瘤,而干扰组均未成瘤。结论抑制GSCs中STAT3表达、活化,可诱导凋亡,促进分化,抑制其成瘤能力。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STAT3 RNA干扰 凋亡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和甲泼尼龙(MP)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Gy/24h)、替莫唑胺、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胺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胺对甲泼尼龙诱导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胺而抵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替莫唑胺 甲泼尼龙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细胞凋亡 流式细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As2O3处理后U251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As2O3对U251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RAP-ELISA)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处理后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As2O3处理后U251细胞逐渐变圆、脱壁,细胞间接触变松,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殖变慢,细胞周围碎片增多;透射电镜下见较多典型凋亡细胞。1~8μmol/LAs2O3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As2O3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够抑制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三氧化二砷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以期为脐带MSCs神经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剖宫产新生儿脐带.酶消化法获取MSCs.进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取扩增3,5,10代MSCs分别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脐带富含MSCs.且脐带MSCs(UCMSCs)强表达CD13、29、CD44、CD105,弱表达CD106,不表达CD34、CD11a、CD14、CD33、CD45。神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细胞平均有70%左右呈现典型神经元样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不同代数MSCs经诱导后均表达nestin,NSE,NeuN,NF-M,弱表达GFAP。RT-PCR显示诱导后NSEmRNA表达增加。结论MSCs存在于脐带中,并且在体外有较强增殖能力.特定条件下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扩增 诱导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核移位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影响,探讨LPA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水平LPA(0~10μM)刺激THP-1细胞4h,或以LPA1μM处理THP-1细胞不同时间(0~8h),Westernblot检测THP-1细胞核蛋白NF-κBp65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核移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水平。将细胞予NF-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酯(CAPE))20mg/L预处理1h后,LPA1μM处理4h后,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结果LPA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NF-κBp65表达,促进NF-κBp65转位到核内,并促进TNF-α分泌,CAPE抑制NF-κB后可显著抑制TNF-α分泌。结论LPA可显著促进THP-1细胞NF-κB表达和活化,促进炎性因子TNFα释放,NF-κB信号途径部分介导了LPA致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溶血磷脂酸 THP-1细胞 核因子-ΚB
  • 简介:目的了解慢病毒载体对胶质瘤干细胞亲嗜性及对靶基因表达干扰效率,初步探索干扰STAT3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影响。方法构建STAT3基因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获得可表达STAT3基因shRNA慢病毒颗粒;活性载体病毒感染原代胶质瘤干细胞后流式细胞分析细胞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增殖分析试剂盒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在病毒感染比率值20:1时慢病毒载体对原代胶质瘤干细胞感染效率为98.6%;细胞感染可表达STAT3基因shRNA载体慢病毒后,STAT3基因mRNA显著下降,抑制率为84.3%,STAT3蛋白表达下降81.5%,活化pSTAT3下降97.9%;胶质瘤干细胞STAT3表达、活化受抑后细胞生长显著变慢,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结论慢病毒载体对原代胶质瘤干细胞有着很高感染效率,介导RNAi可显著抑制靶基因表达与活化,是对胶质瘤干细胞基因功能研究理想工具。胶质瘤干细胞STAT3基因受抑后细胞生长显著变慢,出现G1期阻滞。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随访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脂血症关系。方法对1868例离退休军人、老干部进行前瞻性随访,通过家访式调查,随访期间每年接受体检情况,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1868例中,随访起点男性956例、女性912例,随访终点年龄73~102岁,平均年龄(79.1±5.4)岁。其中确诊OSAHS者32.0%(598/1868例),男性496(82.9%)例、女性102(17.1%)例;未患OSAHS者(对照组)1270例(68.0%)。随访终点OSAHS组高脂血症529(88.5%)例、对照组396例(31.2%),两组比较P<0.01。结论OSAH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提示OSAHS可能是高脂血症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高脂血症 流行病学 随访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两者发病率之比在欧美为80/20,在中国大陆为65/35。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有二:1、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占55%。2、心脏病心脏手术,占40%。其它颅内、颅外病因不少,但总数不及5%。故脑缺血脑梗塞绝大多数(>95%)病在颅内而因在颅外颈部。心腔内形成血栓,或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区形成血栓,随血流经颈内动脉入颅.阻塞脑动脉分支,从而引起脑梗塞。监控心脏病、预防心腔血栓形成,或早期发现颈部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则脑梗塞可以预防。通过无创、无痛、无害颈部“B”型超声波简捷检测方法,在无任何临床症状亚健康情况下,可以查出颈部颈动脉潜藏颈内动脉斑块及附于其上血栓,故目前脑卒中预防已成为可能。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B超检测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体检项目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各级养老机构老年对护理安全问题认知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强化安全管理,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16所不同级别的养老机构1025位老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有98.5%老年认为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认为人住养老机构后容易发生如跌倒(占21.1%)、皮肤压伤、走失等不安全问题;认为影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与预防安全知识宣传和护理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有关;同时调查还了解到只有26.4%老年或照顾者了解如何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知识;有38.1%被调查者否认获得过预防安全知识宣传指导。结论:各级养老机构应从老年及其家属对安全方面的认知特点人手,充分了解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满足老珲对预防安全问题服务需求,从而保障老年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护理安全 认知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术前及术中脑保护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对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对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查及缺血性神经症状临床表现,评估脑保护措施有效性。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出现一过性失明1例,出现永久性缺血神经症状1例。术后24hDWI阳性率为50.0%,多为小于1-2mm小病灶散在分布。术后颈动脉血管扩张达90%以上8例,70%~90%4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缺血耐受程度及血流特征,术中有效缩短血流阻断时间及防止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脑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永久性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对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脑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