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外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比。方法选择2年10个月间腹膜外剖宫产术163例,同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8例对比分析。结果腹膜外剖宫产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病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外 子宫下段 剖宫产术 手术 妊娠
  • 简介:近年来淋病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院自1997年3月以来收治急性淋病性腹膜炎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30岁,职业是歌舞厅女职员或宾馆服务员,均承认有不洁性接触史。临床表现有一侧或双侧下腹疼痛,有类似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一般腹痛超过3天,半年内多有类似腹痛史,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道灼痒感等症状,查体:全腹无固定压痛点,但反跳痛明显,而肌紧张较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5×10~3/L·N>85%。均以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收入院。其中2

  • 标签: 淋病性 急性腹膜炎
  • 简介:先天性腹膜后横结肠是一种罕见的腹腔脏器先天性异位。由于横结肠的异位,使其它脏器或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异常。我们在行胃大部切除术时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2岁,上腹部规律性疼痛10年,加重1年,伴有喛气、返酸。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于1992年3月2日入院。体检:T36.5℃,P70次/min,BP16/10kPa。心肺(一),腹软,剑突下深压痛,肝、腺未触及。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于1992年3月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结肠前胃

  • 标签: 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上腹部 胃窦炎 胃镜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6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RT,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8例。完整切除率:良性肿瘤8例(100%),恶性肿瘤10例(55.6%)。肿瘤最小约3cm×3cm×2cm,最大约23cm×15cm×12cm。随访33±9月,5例良性肿瘤病例全部得到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恶性肿瘤中随访16例,5例不能切除者皆在6~15个月内死亡:11例完整切除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75%和22_2%。结论PRT中恶性肿瘤占多数,与周围脏器或大血管粘连时切除困难,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与病理类型是影响PRT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外位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膜外位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或)右腰部胀痛不适,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者19例。多数病人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右侧股部疼痛以及阴囊或阴唇疼痛。麦氏点压痛者13例,部分病例有右侧腰部或右髂后上棘内上区触痛及叩痛。22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1例。结论:腹膜外位阑尾炎由于解剖部位特殊而临床表现复杂,与一般阑尾炎相比具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的特点。详尽地询问病史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治疗时及时的手术治疗及灵活机动的选择切口至关重要。

  • 标签: 腹膜 阑尾炎 手术
  • 简介:患者,女,32岁,农民。一年前妇检时发现右下腹似有包块,当时嘱其定期检查,一年后自觉包块增大如鹅卵大小,可活动。B超提示为右例卵巢囊肿。手术取下腹正中切口,进腹后发现右侧输卵管卵巢缺如,而左侧输

  • 标签: 腹膜后输卵管卵巢囊肿 B超检查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1993年7月~2000年5月笔者等治疗了胆道手术后拔除"T"管后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4例,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例、女2例,年龄为23~79岁,均为胆道结石患者。术前1例伴阻塞性黄疸,3例为低蛋白血症,其中合并中度贫血、胆源性胰腺炎各1例。均在置

  • 标签: “T”管 胆汁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病例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而非老年组的年龄大都在65岁以下(包括65岁),两组患者各为45例,将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回归分析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分析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年龄、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转铁蛋白、ALB、前清蛋白等,而与hsCRP 水平之间的关系主要以负相关为主;在因变量方面,主要选取血红蛋白,在输入各临床指标以后,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由此可见,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血清铁、前清蛋白。结论: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来说,血红蛋白水平和年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于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因此,应提高对年轻患者贫血问题的关注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相关对策的制定,旨在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上来。

  • 标签: []腹膜透析 贫血 年龄 血红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患者,男性,36岁,待业.于1998年1月2日因脐周及下腹部突发性绞痛伴恶心、频繁呕吐16h入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泻,大便通畅,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发病5h曾在当地诊所肌注654-210mg,疼痛未缓解.患者既往有“胃病”史2年,奴夫卡因皮试阳性.查体;体温36℃,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0kPa,神志淡漠,面色灰暗,体格消瘦,反

  • 标签: 哌替啶 急性腹膜炎 休克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腹膜透析30余天,咳嗽伴气急半月"入院。患者有尿毒症病史3年,30余天前入住我院,经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后予以1.5%腹膜透析治疗(q4h)。半月来患者出现咳嗽、气急,伴有透析液超滤量减少。腹膜透析时取卧位时气急明显。

  • 标签: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膈肌瘘 胸腔积液
  • 简介:10年来笔者收治了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肛门撕裂伤3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中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52岁。裂伤的部位:肛门右侧17例,左侧13例;裂伤深度:提肛肌

  • 标签: 腹膜反折 直肠肛门 撕裂伤 外括约肌 肛周 肛管直肠环
  • 简介:目的探讨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误诊经过,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P临床资料。结果结合该患者确诊过程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好发人群、确诊方法、治疗预后),得出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以提示,但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减瘤术与热灌注治疗相结合被认为是治疗此疾病最佳方案。结论PMP临床罕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标签: 腹膜黏液瘤 黏液瘤 结核性腹膜炎 热灌注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作用。方法根据手术结果确诊患者71例,按照抗生素应用时间划分,将患者分为(A、B、C、D、E)组,评价各组真菌感染率,败血症发生率,耐药菌感染及死亡率。结果在5组当中,D、E组真菌感染和耐药菌发生率显著升高。死亡率和败血症发生率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真菌感染18例,感染率25.35%;耐药菌感染率为21例,感染率为35.21%;死亡16例,死亡率为22.54%。结论耐药菌和真菌感染率在抗生素使用21d以后明显上升,建议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要超过21d。

  • 标签: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耐药菌感染 真菌感染
  • 简介:腹膜后疾病如炎症、结核所致纤维化导致梗阻性肾病,曾有报道,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包绕输尿管,导致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者鲜见报告,本文报告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导致梗阻性肾病1例: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高血压5年,持续性腰痛伴乏力1月,4天前出现尿闭。于1993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BP24/22kPa,贫血浮肿貌,双肾区叩痛,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者 致纤维化 持续性腰痛 肾区叩痛 特殊病史
  • 简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炎症而发生的急性腹膜细菌性感染。SBP的发生多有严重的肝病基础,同时也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占肝硬化总感染的1/3,比泌尿道感染和肺炎常见。

  • 标签: 肝硬化 腹膜炎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腹膜阴道延长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9例年轻早期宫颈癌(IA1-ⅡA)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腹膜阴道延长术为观察组.取同期相同条件10例行传统宫颈癌根治术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经济费用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观察阴道黏膜均完整、柔软、有弹性,阴道可容2指.观察组阴道长度8~10cm,术后4~6周恢复性生活,随访性生活均满意.对照组阴道长度5~6cm,术后8~10周恢复性生活,随访有4例性生活不满意(满意度为60%).两组相比阴道长度,性生活满意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腹膜阴道延长术,使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长度,保证了术后性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颈癌根治术 腹膜 阴道延长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张忠兵等改良的cope活检针,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26例腹水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结果26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分别取出2~4块腹膜壁层组织,经病理证实转移性腺癌7例、粘液腺癌2例、腹膜间皮瘤1例、结核性腹膜炎8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和大致正常腹膜组织7例,一次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经活检明确腹水病因的诊断率为73.1%(19/26)。结论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腹膜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腹水 诊断 腹膜活检
  • 简介:目的对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的130例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然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使用一代头孢类抗生素(五水头孢唑啉)加三代头孢(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以及具体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与A组患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治愈率87.69%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病死率0.00%明显小于A组患者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非常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十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万古霉素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