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腹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16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十六角蒙脱石散治疗,3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3次/d,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大便性状、次数和体温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为8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停止腹泻时间,血常规、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大便培养转阴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十六角蒙脱石散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细菌性腹泻效果显著,可尽早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荐作为临床细菌性腹泻治疗药物。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细菌性腹泻 十六角蒙脱石散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导赤散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利巴韦林治疗,导赤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导赤散。结果导赤散组显效1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导赤散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改善症状,疗效肯定。

  • 标签: 导赤散 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肺炎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加辨证口服中药颗粒剂,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7d后观察和比较2组症状、肺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喘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可缩短疗程,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96例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痊愈,但2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能缩短疗程。

  • 标签: 急性荨麻疹 中西医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济消毒饮,5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88%,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扁桃体炎 小儿 中西医结合 普济消毒饮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迁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对照组30例单独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用5d停4d,再口服希舒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mg/(kg·d),连服5d。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小儿肺咳颗粒,〈1岁2g/次,1-4岁3g/次,5-8岁6g/次,口服,3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在X线胸片炎症消失、咳嗽消失及退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明显,且两药能发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效果。

  • 标签: 小儿 迁延性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咳颗粒 阿奇霉素
  • 简介:目的观察耳尖刺血法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结合膜热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耳尖刺血法,每日1次,共3次。观察2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和口服退热药物次数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刺血法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咽痛及结膜充血症状,而且可以减少退热药物使用次数,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咽结合膜热 小儿 耳尖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牛角紫草汤。7~10d统计2组皮疹消失、腹痛缓解、关节痛缓解及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和例数,作为近期疗效;随访6月,统计2组6月后各观察指标复发例数,作为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月后各观察指标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说明2组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牛角紫草汤结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牛角紫草汤 小儿过敏性紫癜 疗效观察
  • 简介:林咸明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由心神失调引发脏腑功能紊乱,肝风内动,脾虚痰浊内生导致,主张治病求本,从神论治。在顾护肝脾、化痰息风止痉之余,综合运用"调神针法"和"调神六穴",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针药结合 临床经验 林咸明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肺炎热、咳、痰、喘四主症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影响。方法75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基础组、内治组和内外合治组,各25例,基础组给予抗菌、吸痰、给氧、退热等常规治疗;内治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内治;内外合治组除以上治疗外,再给以"小儿敷贴粉"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内治组、内外合治组在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较基础组少(P〈0.05),说明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有利于肺部湿啰音消失。在痰鸣及发热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与基础组咳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小儿肺炎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

  • 标签: 小儿肺炎 中西医结合 肺炎四主症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鼻后滴漏综合征患儿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桑菊饮加减或泻白散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1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后滴漏综合征 慢性咳嗽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儿疗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00%,95.33%,对照组分别为48.00%,84.67%,2组患儿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以及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d后大便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缩短了腹泻时间,且提高了大便转阴率。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部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在我院儿科诊治13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静脉滴注氨溴索、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口服自拟方,按三部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及检查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检查量化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三部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炎 小儿 中西医结合 三部曲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颗粒口服联合消积化滞膏贴敷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消积化滞膏贴敷。2组均连续治疗6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痊显率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颗粒口服联合消积化滞膏贴敷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儿积滞 乳食内积证 双歧杆菌颗粒 消积化滞膏 贴敷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必要时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封包加红外线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患儿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淋巴结直径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加红外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药封包 红外线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5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1(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治率为92.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PGⅠ、PGR、G-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Ⅰ、PGR、G-17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GⅠ明显降低(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HP阳性 半夏泻心汤 四联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7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中药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以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6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3.5%,对照组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91.9%,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宁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血沉(ESR)、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5.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K-MB、cTnⅠ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V、LVEF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 健脾宁心汤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清咽退热汤,7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4例,占36.8%;有效22例,占57.9%;无效2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中治愈5例,占22.7%;有效11例,占50.0%;无效6例,占27.3%;总有效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既退热快,又可使患儿扁桃体化脓及早消退,可以缩短病程及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清咽退热汤 小儿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按压结合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型)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按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8%,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采用耳穴按压结合龙骨牡蛎汤治疗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抽动症 耳穴 龙骨牡蛎汤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