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农药不是万能的,在施药过程如果不注意一些误区,往往会适得其反。很多农户朋友常常认为打药就可以消灭病虫害,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农药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解决所有植保存在的问题。农药的使用使用中常常存在误区,小编就常见的五大误区为你解读如下:

  • 标签: 农药使用 误区 解读 综合治理 使用使用 病虫害
  • 简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继续集中资金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用于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重点选择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机具品目敞开补贴,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 标签: 农业工作 农机购置补贴 生产全程机械化 财政 中央 适度规模经营
  • 简介:5月29日,随着首批“Eluney”产品在化农化有限公司下属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完成灌装,化农化首个纯自主品牌产品诞生。这一事件标志着化农化首次将自主品牌、自主登记、自主生产的全产业链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化农化开始进入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的新里程,将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更新鲜的活力。

  • 标签: 自主品牌 国际市场 品牌产品 事件标志 品牌竞争 产品竞争
  • 简介: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氟虫腈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在土壤降解较慢,其在好气条件下的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5、267和42d,在渍水条件下的3种土壤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173和32d。氟虫腈在pH偏中性的太湖水稻土降解最快;微生物对氟虫腈在土壤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渍水条件有利于氟虫腈的降解,推测降解氟虫腈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属。

  • 标签: 氟虫腈 降解 土壤 代谢产物 半衰期
  • 简介:依据NY/T761—2008标准第二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瓜乙烯菌核利残留进行测定,分析检测过程的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各不确定分量进行合成与扩展。结果表明:黄瓜乙烯菌核利残留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8%和5.56%(k=2),其中标准溶液的稀释与定容过程、乙烯菌核利残留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所产生的回收率差异、色谱峰面积测量导致的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评价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 标签: 黄瓜 乙烯菌核利 残留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为探明土壤微生物对涕灭威的降解能力,用富集培养法分离驯化土壤涕灭威的优势降解菌,初步筛选出了对涕灭威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TB26和100—8。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TB26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sp.),菌株100—8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TB26和100—8生长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D-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蛋白胨、脲。基础无机盐培养基和缺氮培养基对两种菌的生长情况及降解率的影响不同,外加氮源能够提高100—8的降解率,而缺氮培养基TB26的降解率较高。

  • 标签: 涕灭威 降解菌 土壤微生物
  • 简介:2004年我国653家农药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为499.85亿元,利润总额为22.33亿元。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农药企业有7家,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居首位,30.95亿元;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次之,25.24亿元。利润最高的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73亿元;第二位是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1.61亿元。

  • 标签: 农药企业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排行榜 中国 销售收入 集团
  • 简介: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舆论对豆芽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膳食健康风险出现了很大争议,但一直未见有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为明确豆芽6-BA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充分收集市场豆芽残留监测数据和中国裁判文书中豆芽残留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我国不同人群的6-BA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我国各类人群的6-BA膳食暴露(情景Ⅰ)风险商(RQ)平均值为0.001,97.5百分位点值为0.001~0.003;在豆芽制发普遍使用6-BA的情况下(情景Ⅱ),其风险商平均值为0.001~0.003,97.5百分位点值为0.003~0.006;在极端高残留假设下(情景Ⅲ)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11~0.025,97.5百分位点值为0.025~0.055;在果蔬普遍残留假设下(情景Ⅳ)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07~0.020,97.5百分位点值为0.012~0.031。可见,豆芽6-BA的膳食暴露风险非常低,远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6-BA在豆芽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重新允许使用,同时制定其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要求,建议其残留限量(MRL)值可设为0.2mg/kg。

  • 标签: 6-苄基腺嘌呤(6-BA) 豆芽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风险商
  • 简介:为评价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浙麦冬上的使用规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WP)在浙麦冬及其土壤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多菌灵在添加水平0.05~2.00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在84.6%~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7%。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0.675和1.000kg/hm^2两个施药剂量下,多菌灵50%WP在浙麦冬土壤的半衰期为5.74~7.07d,在茎叶上的半衰期为3.60~5.35d,在根残留量先升后降,其半衰期为2.01~3.60d。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易降解,当施药剂量较高或原始沉积量较高时,所对应的半衰期较短。若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1mg/kg,每年以0.675kg/hm^2的剂量喷施2次,则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d。

  • 标签: 浙麦冬 多菌灵 残留分析 安全间隔期
  • 简介: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的检出限(LOD)均为0.01ng,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d及15.8-19.7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mg/kg和〈0.022mg/kg。

  • 标签: 烯效唑 棉花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建立了丁虫腈在土壤、玉米植株及玉米籽粒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玉米植株和籽粒样品用乙腈提取,经Oasis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土壤样品用丙酮提取,经液一液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0.05和0.5mg/kg3个添加水平下,丁虫腈的回收率为80%~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8.0%;其在土壤、玉米植株及籽粒的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丁虫腈在玉米和土壤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丁虫腈在土壤和玉米植株的半衰期分别为6.77和2.44d。采用5%的丁虫腈乳油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37.5g/hm2及其1.5倍该剂量(56.25g/hm2)于玉米苗后茎叶初期施药1次,在玉米乳熟期和成熟期时,玉米籽粒丁虫腈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玉米收获时(距施药90d),籽粒丁虫腈的残留量均低于参考的MRL值(0.02mg/kg,氟虫腈在谷物的最大残留限量)。

  • 标签: 丁虫腈 气相色谱法 玉米 土壤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的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在0.05~2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d,距末次施药后7d糙米的最大残留量为0.53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 标签: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 简介:7月11~13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召开了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对下半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与会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0.7亿亩次。

  • 标签: 病虫害发生趋势 发生趋势预报 中晚稻 中后期 水稻病虫害 玉米
  • 简介:5月底,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2014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山东潍坊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邱德文副所长在会议上作了有关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报告,邱所长向与会人员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各种生物防治手段,并介绍了目前国际生物农药的市场情况。

  • 标签: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农药 农药发展 植物保护 防治手段 市场情况
  • 简介:采用大孔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具有抑茵和杀虫活性的秦岭链霉菌发酵液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杀虫活性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阿维菌素B1a、B2a和A1a。研究发现,同一菌株发酵液可以同时产生杀虫和杀菌两类成分,与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ectinius亲缘关系差异很大的链霉菌也可以产生阿维菌素成分。

  • 标签: 秦岭链霉菌 杀虫活性 阿维菌素
  • 简介: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 标签: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 简介: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及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5~2mg/kg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植株地上部分(包括茎秆和叶片)、茎秆(去除叶片后的地上至肥厚带部位)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77%~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1.6%。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基质的最小检出量(LOD)均为0.2ng,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mg/kg。两年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甘蔗下种时一次沟施后覆土,以有效成分用量120和180g/hm2施药时,在土壤的原始沉积量在1.18~3.57mg/kg之间,半衰期为12.4~18.2d;成熟时采收,甘蔗茎秆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参照我国制定的甘蔗上氯虫苯甲酰胺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TMRL)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及推荐剂量的1.5倍分别施药1次,成熟时采收甘蔗是安全的。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甘蔗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为了评价氟环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mg/kg(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d。当以有效成分112.5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d时,小麦籽粒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mg/kg)。建议氟环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

  • 标签: 氟环唑 小麦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