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硕酸盐岩储层孔隙充填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储层孔隙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而孔隙充填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孔隙形成环境和发育阶段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的直接标志。通过不同产状(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确定储层孔隙的成因,并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生成和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中期深部深蚀孔洞缝和再埋藏晚期的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储层的聚烃期油气储集空间。油气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三叠纪早期(即再埋藏中期),而油气大量运聚则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再埋藏中晚期)。区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印支-燕山斯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酸盐岩 储层 孔隙成因 演化 研究
  • 简介:作者分析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复关”以及《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使石化企业研究院()面临严峻挑战;比较了企业研究院()与其他类型研究院()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对策。

  • 标签: 市场经济体制 中试装置 研究开发成果 “三产” 市场机制 国内外竞争
  • 简介:地震波在含流体地层中传播时,由于受到流体的粘滞性和内摩擦等阻力的影响,其波场较不含流体时要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定性地研究地震波的这种波场特征及变化规律,该文将Korneev等人提出的一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拓展为二维形式,推导了二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的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归纳了含流体地震波场随粘滞性衰减系数和弥散耗损系数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结果显示,粘滞性衰减系数主要影响地震波的频率分布,随着其值的增大地震波的主频迅速低移;弥散耗损系数主要影响地震波振幅的衰减,而几乎不改变地震波的频率分布。

  • 标签: 地震波场 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粘滞衰减 频率分布
  • 简介:◎RHY3073调制油品的节能性能达到了ILSACGF-4水平;RHY3153调制的油品满足APICI-4/CI-4~*规格;RHY3152是一种经济型配方的柴油机油复合剂,加剂量仅为4.7%,被汽车厂指定为装车油或服务用油。燃气发动机润滑油和柴油轿车发动机润滑油已成为相关车型指定的装车油和服务用油;在电动汽车,汽油直喷GDI等技术研究领域

  • 标签: 发动机润滑油 内燃机油 节能性能 复合剂 柴油机油 柴油轿车
  • 简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致密砂岩储层存在早、晚2期流体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低,主要为80~100℃;晚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主要为120~140℃,成熟度较早期也较高。推断四川盆地中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运移经历了2个主要期次,早期发生于晚侏罗世,晚期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初期,这与油气藏饱和压力得出的结果相符。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三叠纪 四川盆地
  • 简介: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 标签: 水压系统类型 渗流场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油气地质
  • 简介: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砂体级别内对具有相似渗流能力的渗流单元及其组合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定量化计算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的水淹程度。分流河道内共识别出5种细粒沉积类型和3种渗流单元组合类型。通过对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水淹特征的认识可为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分流河道 渗流单元 水淹模式 杏六区东部
  • 简介:2011年,成都蜀光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下称蜀光公司)接到2家用户的合作要求,希望为其提供一种可在野外露天、海上运输等特殊场合使用的长效防护油脂。研制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护性,且防护期越长越好,可满足手工涂刷和小型半自动化喷涂设备的使用需要,但同时要求控制产品成本。

  • 标签: 长效防护 喷涂设备 半流体 机用 产品成本 石油化学
  • 简介:下刚果盆地A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下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三维地震和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和压力场对油气密度的影响,重点查明了下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相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的张性断裂和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的良好匹配;盐下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压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水动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下伏地层埋藏深度和盐岩厚度大小间的耦合关系。总体而言,研究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 标签: 流体势 运移动力 成藏要素 下刚果盆地
  • 简介:研究了测定水中总氮时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处理水样的过程中水中氮元素的迁移转化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出,过硫酸钾在消解时分解出的原子态氧是氧化氮元素的氧化剂,碱性条件可促进反应的进行;假设水体中无机氮的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有机氮的氧化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则可以得到水体中氮的氧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对初始条件下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有机氮的浓度进行设定后,可以得到水体中氮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方程,并可求解出某一时刻五种形态的氮的浓度。根据动力学分析和数学模型绘制了各种形态氮含量的大致变化曲线,曲线描绘了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 反应机理 动力学
  • 简介:在HRT为16h的条件下,回流比由6提升至15,EGSB反应器对石化废水的CODcr,去除率由72%提升至77%,略有提高。温度对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影响严重,可通过增大出水回流降低温度带来的冲击,当温度恢复正常后,反应器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正常处理效果。酸碱冲击时,厌氧微生物对碱性条件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在pH值为4、10的条件下运行7d后,CODcr,去除率分别为20%、48%。Mn、Co、Ni等微量金属元素与N、P等营养物质同等重要,但过高的微量元素补充量将造成微生物的重金属中毒。并根据莫诺特方程推导出EGSB反应器基子降解动力学的理论与经验方程。

  • 标签: 回流比 温度 微量金属元素 降解动力学
  • 简介:由于南堡油田的发现,使黄骅坳陷的石油勘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坳陷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中、下地壳有低速层,其深度分别为15km和20km。中地壳低速层富含气体(如CO2,CO,H2等),在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这些气体可合成甲烷及其它烃类化合物。坳陷的地幔流体活动(如碱交代,Mg^2+交代等)以及幔源CO2,CH4和He气体(港151井)都表明了它们均来自深部热液流体。黄骅坳陷发育多个潜山构造带(沈青庄、孔店、北大港、南大港、羊三木等),按照油气无机成因的假说,深部潜山带(而不是在第三系砂岩)中可望找到几个大型油气田(如千米桥潜山油气田)。

  • 标签: 低速层 中地壳 地幔流体 无机烃 潜山油气藏 黄骅坳陷
  • 简介:聚丙烯(PP)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通用热塑性树脂。近年来,随着我国洗衣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洗衣机内桶专用PP树脂提出了必须具有高流动、高抗冲击性能和满足大型薄壁制品成型工艺的新要求。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塑料部通过研究国内外这类PP树脂的结晶行为,为进一步开发、设计该类产品的微观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PP树脂 热塑性树脂 上海石化公司 结晶特性 结晶行为 聚丙烯
  • 简介: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沙二段和沙三中段在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古流体势演化的关系又不完全一样.

  • 标签: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 古流体势 演化 油气藏分布 古孔隙度 古埋深
  • 简介: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油田构造条件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测井、录井解释符合率均不理想。为了探讨南贝尔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有效方法,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法引用到流体性质解释过程中,取该区22口探井、评价井已获试油验证的储集层流体10项参数的原始样本数据,以其通过降维得到的3个主成分作为判别因子,并求取经主成分计算后新样本的均值向量和样本协方差矩阵。在假设油层、干层、油水同层、水层4个不同类属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前提下,构建该区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并依据判别函数值最大准则确定判别结果。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93.33%,预测正确率约为80%,可为该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南贝尔油田 主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流体性质 判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