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一系列BaTi1-xZrxO3固溶体纳米粉末(0≤X≤0.3)。经XRD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TEM形貌观察,粒子为均匀球形,平均粒径70nm。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介电损失。结果发现,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在BaTiO3中掺入适量锆以后,室温介电常数由纯钛酸钡的3000提高到8600,而介电损失却下降了一半。

  • 标签: 低温固态反应 化学掺杂 钛酸钡纳米晶 介电性能
  • 简介:美利肯公司于近日宣布,为保护Millad透明剂的知识产权,美利肯已对位于世界各地的多家亚洲企业提起数项诉讼。美利肯的Millad系列产品包含一系列知识产权,有效期至2020年以后。

  • 标签: 知识产权 提起诉讼 侵权行为 亚洲企业 AD系列 透明剂
  • 简介:采用原位拉伸扫描电镜试验对X100级管线钢的动态塑性形变行为进行观察,并运用EBSD微观取向分析技术对形变前后管体组织的取向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100级管线钢的微观组织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M/A岛组成。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针状铁素体首先发生形变,随着应变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形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粒状贝氏体发生形变。针状铁素体边界和贝氏体基体上的M/A组织钉扎位错使变形不易发生。由EBSD取向可知,晶体在发生形变后轧面的{110}晶面方向沿拉伸形变方向转动。由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到,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夹杂物成为微裂纹形核核心并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而扩展,最后连接,导致裂纹贯穿基体直至失效。

  • 标签: X100级管线钢 针状铁素体 粒状贝氏体 M/A岛 塑性变形
  • 简介:钯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一直是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CO与烯烃共聚制备聚酮的工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来钯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钯种类、配体类型、钯的负载方式及反应介质的应用等。以期为制备新型、高效的钯催化剂提供思路,推动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的工业化发展。

  • 标签: CO 聚酮 钯系催化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摩尔比为Ni2+:Zn2+:Fe3+:0.6:0.4:2.0的水溶液与OH-在气泡液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制得0.6Ni(OH)2(H2O)0.75·(0.4-n)Zn(On)2·2(1-m—n)Fe(OH)3·mFezO3·nZnFe2O4·xH2O前驱体,微结构为大量螺旋状分子簇和少量亚晶结构,用XRD检测结果表明,前驱体在室温放置10和14个月的转化产物是Fe2O3,ZnFe2O4和Nin6Znn.Fe2O4;放置55个月的主要产物是Nin6Znn4Fe2O4。提出了分子簇演绎氢氧化物脱水,优先生成Fe2O3晶核,亚晶结构演绎新生态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的低温自发固相反应机理。

  • 标签: 气泡液膜 低温自发固相反应 Ni—Zn—Fe氢氧化物 分子自组装 反应机理
  • 简介: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Zn-10Al-2Cu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50~330℃、变形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10Al-2Cu合金在热压缩变形中,当应变速率一定时,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当变形温度一定时,流变应力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峰值后下降趋势平缓。Zn-10Al-2Cu合金的热压缩流变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该锌铝铜合金热变形应力指数n为5.4、热变形激活能Q为137kJ/mol,高温流变应力用含Zener-Hollomon参数的Arrhenius方程描述为:σ=123ln{(Z/(1.22×1013))1/5.4+[(Z/(1.22×1013))2/5.4+1]1/2}。

  • 标签: Zn-10Al-2Cu合金 流变应力 热压缩变形 ZENER-HOLLOMON参数 热变形激活能
  • 简介:探讨了不同离心压力条件下得到的AZ91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在3.5%NaCl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以及XRD研究了凝固组织的变化,通过析氢集气法对其腐蚀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离心加压可以改变AZ91中第二相的分布形态,随着离心压力的增大,AZ91镁合金中第二相由断续的蠕虫状变为连续网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基体形成保护,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 标签: 压力 AZ91镁合金 组织 耐腐蚀性能
  • 简介:日本核研究开发机构成功生产出用于高效发电及热化学制氢等的超高温反应器(VHTR)中包覆燃料颗粒用的ZrC包覆材料。之前一直使用的是SiC包覆材料。若使用熔点高达3420℃的ZrC,则比使用SiC的输出功率高,并可减小堆芯,还可使制造成本下降20%-30%。

  • 标签: 研究开发机构 包覆材料 ZRC 反应器 超高温 生产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照护产品的可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项课题基于老年行为机制的照护产品可用性设计为切入点,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特征的变化,结合老年群体对照护产品的需求和自身特性的分析和研究,此基础之上进行可用性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探讨,解析老年人对于产品的真正需求,为真正实现老年人照护产品的可用、易用、好用指出设计方向。

  • 标签: 老年人 行为机制 可用性设计
  • 简介: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建设是建设工程监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软件方面来谈谈如何实现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

  • 标签: 软件建设 监理工作 标准化
  • 简介:利用药芯焊丝对已磨损的K360耐磨钢进行CO2气体保护堆焊修复,并采用不同硬度的23MnNiMoCr54强钢与堆焊层配副进行对磨试验。结果表明,当对磨材料硬度大于堆焊层硬度大约HRC3时,两种材料配对形成的摩擦副摩擦系数较小,磨损量较小,磨损面较平整。堆焊层的

  • 标签: 堆焊摩擦 摩擦行为 材料硬度
  • 简介:以Sn8Zn3Bi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合金化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u元素对其显微组织、钎料合金与Cu基板钎焊后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尺寸及焊接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8Zn3Bi-xCu/Cu(x=0.3,0.5,0.8,1.0,1.5)焊接界面IMC主要为层状Cu5Zn8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界面IMC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接头的剪切强度逐渐提高,Sn8Zn3Bi-1.5Cu/Cu接头剪切强度较Sn8Zn3Bi/Cu显著提高。经120℃时效处理后,Sn8Zn3Bi-xCu/Cu(x=0,0.3,0.5,0.8,1.0,1.5)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都明显下降,接头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为局部脆性断裂,但添加了Cu元素的钎料界面IMC生长速度较Sn8Zn3Bi钎料慢,因此Cu元素的添加抑制了界面IMC层的生长。

  • 标签: 无铅钎料 Sn8Zn3Bi IMC 剪切强度
  • 简介:首先在超声波场中用表面活性剂SDS对纳米Ag粒子进行亲油化处理,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纳米Ag粒子在反应介质中纳米分散的同时,引发苯乙烯单体在纳米Ag粒子表面发生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Ag/PS(银/聚苯乙烯)复合粒子。最后对超声波引发纳米Ag粒子表面的分散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运用SEM、FTIR、XPS、TGA、XRD等测试手段对Ag/PS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 标签: 复合粒子 分散聚合 超声波
  • 简介:玻璃化转变是决定聚合物改性与加工等综合性能的重要环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NPT(等温等压)正则系综,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BS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43.7K,与前人实验结果较为吻合;二面角扭转能、非键能及分子内氢键强度在243.7K附近发生突变,对PBS的玻璃化转变行为起到重要作用,是导致PBS出现玻璃化转变的根源之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玻璃化转变 力场能量项 氢键
  • 简介:以Ce(NO3)36H20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铈八面体晶体,通过舍有0.02mol/L氯化纳,浓度为2.0×10^-5mol/L的亚甲基蓝(MB)溶液提高石墨烯/氧化铈/银纳米复合膜碳糊电极(CPE)的电化学性,采取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测试,验证了合成的微/纳米CeO2和新的碳素材料(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增效作用,指出微/纳米八面体氧化铈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

  • 标签: 八面体氧化铈 电化学 增效作用
  • 简介: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ZnO(Zn1-xNixO)稀磁半导体材料,通过XRD、FESEM和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磁性进行了分析与测试,探讨了反应时间对Zn1-xNixO材料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显著影响Zn1-xNixO的结构与磁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样品的结晶质量下降,形貌由六方棒状结构转变为片状结构,同时磁性减弱。

  • 标签: Zn1-xNixO稀磁半导体 水热法 反应时间 磁性 结构
  • 简介:以两种Al2O3-Al2TiO5复合粉体为原料经SPS烧结制备出Al2O3-Al2TiO5复相陶瓷。采用纳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有着较优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硬度,与其较小的晶粒尺寸相对应。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在4N和6N法向载荷下进行,结果表明,采用微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磨损表面较光滑,体积磨损量较小。在磨损试验中,纳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的破坏方式为沿晶断裂,有明显的晶粒拔出现象;微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呈不连续的微观断裂并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两种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都发生接触面的氧化和物质转移。

  • 标签: Al2O3-Al2TiO5复相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磨损
  • 简介:以1-氯-1-苯乙烷(1-PECl)为引发剂、CuCl/N,N,N’,N",N"-五甲基二乙撑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大分子引发剂PtBMA—C1和PtBMA-b-PNIPAM,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tBMA-b-PNIPAM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胶束。采用红外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PtBMA-b-PNIPAM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及组成,采用GPC得到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并且采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别研究了自组装得到的胶束的温敏性和形态。

  • 标签: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温度响应性 自组装 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