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的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奔腾不羁的骏马已成为徐悲鸿的人格象征。回到这个素朴的最初原点,或许我们才能最切近地听到徐悲鸿的心声。本文拟从图像学的三个层面阐释徐悲鸿的马。一、“令人动情”的“表情性品质”徐悲鸿的马画得很多,基本为纸本水墨的写意之马。从前图像志“事实性题材”的形式特征和“令人动情”的“表情性品质”描绘角度来看待其笔下的马,其中有不少阐释来自他的亲授弟子,如张安治说道:“他画的马都是无鞍、无缰的不羁之马,或奔驰于秋草遍山的大野。

  • 标签: 徐悲鸿 图像学 阐释 中国现代美术 人格象征 纸本水墨
  • 简介:宗教和世俗王权是主导西方社会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前者用神性把人带离现实,生活在今生却把目光投向来世;后者强化现实,用政治来管理现世,营造今生的美好和希望。这两种力量时而分离、交融,时而对峙、冲突,而牵引着人类的走向。

  • 标签: 王权 神性 图像 社会发展 力量
  • 简介:  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史上的一个转折期,人类的发展仿佛从几千年的轨迹中一下就跳离了出来,另外走起了一条新路.这历史快车的动力是如此强劲,连我们生活其中的同时代的人,都有些难以承受和招架了,甚至对曾经熟悉的行业恍然间有了种认生和不太确定的感觉.……

  • 标签: 图像刍议 视觉艺术图像
  • 简介:从《美丽人生》到《工农兵》,我画小幅人像系列,有写生,也画记忆和映像。我的素材多数是图片电影,是画和书本。即便为画而画,也是要画的理由。艺术是这样,在甲看来的微不足道,在乙那里则汹涌澎湃,任何简单的理由都可以画开,艺术及可以艺术的理由就是使普通素材发出火花和光亮,并且映照出现实、映照出历史和时代的肌理和色彩。

  • 标签: 工农兵 图像 艺术语言 形式语言 中国艺术 思想
  • 简介:图像体系上,两汉以阶层所在划分为主流社会的汉壁画墓体系和非主流社会的汉画像石墓体系,西王母图像在前者中少见而在后者中普遍存在;魏晋南北朝以政治中心所在划分为魏晋壁画墓图像体系、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和南朝壁画墓图像体系,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直接沿革、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与南方地域文化的结合等三种体系特征。在图像特征上,两汉图像体系表现出始祖气息的神系图像与仙人气息的仙系图像、天帝中心的天界图像与西王母中心的仙界图像,以及叙事特征不同的图像图像特征;魏晋南北朝图像体系表现出边疆文化加入、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流等三种图像特征,其中南朝图像体系中帝陵图像体系突出。

  • 标签: 汉魏晋南北朝 图像体系 图像特征 两汉西王母信仰
  • 简介:艺术本是游戏,充满想象和未知,而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语言的表达特质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却往往具有某种暗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吴俊勇的作品即是传统和现代艺术相互作用之下的一个“游戏标本”,在他富于想象力的作品中,充斥着传统诗歌的元素和水墨技法,交织着传统的人文气质和超现实的空间感,充满当代的光怪陆离和传奇色彩,也以一种看似玩乐的方式拓展了图像内涵的边界。

  • 标签: 游戏 图像 吴俊 传统诗歌 现代艺术 文化现象
  • 简介:图像时代中的图像以数量上的优势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图像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图像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受到后现代文化思潮、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以及消费社会生产模式等影响,文学的审美空间得以重建,在文学审美空间的形态、层次、心理距离和体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转变。文学审美空间的这种转变对审美价值的多样性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图像时代 文学 审美空间
  • 简介:中国美术研究面对许多知识细节的空白,而敦煌壁画则可以弥补诸多此类不足.但对于壁画属像或母题的辨识,敦煌学专家或史学家往往束手无策;美术史家正可以在此大显身手。本文论及如何把图像学知识用于读解敦煌壁画。

  • 标签: 敦煌壁画 图像学 属像 佛经
  • 简介:将多重宇宙理论做为借题,以此衍生并简要分析这样的观点对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图像上的应用。由这样一个理论出发所得出的假想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为图像艺术创作形态提供可被想象的思考,以便于实践者能够减轻固有模式带来的影响,将图像创作引向一个更加宽泛的讨论领域。

  • 标签: 多重宇宙论 制造现实 图像
  • 简介:在英国全民庆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期待伦敦奥运会的2012"欢庆年","坏男孩"吉尔伯特和乔治,用他们的"伦敦图像"系列,把人们带到一个灰暗、喧嚣、属于罪犯和精神病患者的伦敦。在展览现场,艺术家常用的鲜艳色块被灰色与土色代替,画廊里完美的白墙和挺括的玻璃镜框,不但没有削弱这个组合的不合作态度,反而在某个程度上强调了一种严肃的神情,并在其中生成了一个抵抗的空间。像这对组合以往那些著名作品一样,"伦敦图像"系列的每件作品,

  • 标签: 伦敦 图像 乔治 精神病患者 合作态度 伊莉莎
  • 简介: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Kentridge)1955年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父母都是著名的律师,他在早年即被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骇人的灾难所震惊,这包括暴虐制度的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腐败两方面。作为立陶宛和德国移民的后代,肯特里奇很早就学会了将南非的经验和他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与俄罗斯革命史里的乌托邦运动联系起来,同时又与法国大屠杀联系起来。

  • 标签: 威廉 早年 大屠杀 联系 受害者 灾难
  • 简介:作为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部分的主力,海报战功赫赫。海报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近现代人文图像的演进史,或者说是近现代视觉文化的变迁史,视觉文化的图画意象在海报这个载体中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海报设计 图像 回归 视觉文化 视觉传达 现代设计
  • 简介:本文首先对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接着,从现代传播科技,多媒体艺术,网络技术图像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在比较过程中,谈了它们对视觉文化的“图像化”的作用和影响和联系。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当代视觉文化的“图像化”倾向性这一时代特征,认识到图像化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视觉文化 艺术 现代传播科技 多媒体艺术 图像艺术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艺术与中国90年代中期至今的当代艺术中的受难图像的叙述,指出以基督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日渐式微。其差别表现在西方是由于世俗化思潮的影响,在中国却是基于一种俗世化现实的文化传统,因而决定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图式史:一是神圣历史的回光返照。一是对基督教精神元素的偶在挪用。

  • 标签: 当代艺术 图像 受难 基督教精神 后现代艺术 90年代
  • 简介:吉祥图像是中国先民宇宙洪荒、生命意识开启以来,在祈愿生命的繁衍、生命的保障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伴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映照出中国文化史的踪迹,最终成为中国民俗象征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 标签: 吉祥图像 分类 寓意内涵 图像
  • 简介:本文通过对"后理论时代"的透析,分析艺术史理论的危机及失语症的境遇,试图阐释图像转向及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展中国艺术的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后理论时代"之艺术与理论的矛盾,需要打破已有的线性理论模式,发现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来消解艺术与理论、与艺术史、与作品等内在关系上的冲突。

  • 标签: 后理论时代 艺术理论 全球化 图像转向 理论模型
  • 简介:进入21世纪,人类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新与旧、真实与虚幻并存的时代。在视觉传播领域,用传统照相机获得的图像与计算机编辑制作获得的虚拟图像并存,现实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并存。一方面,人们获取图像所用的传统手段、传统照相设备——银盐胶片、传统暗房和冲印技术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数码照相机——电子暗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众所周知,传统摄影技术是以感光材料作为图像记录载体,它利用卤化银的感光特性,在感光胶片上形成“潜影”,

  • 标签: 图像艺术 摄影艺术 电脑 数码照相机 电子暗房 艺术语言
  • 简介:本文分别从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的历史渊源、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的学理基础、中国音乐图像学创新发展的导向等三个层面,对《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一并揭示我国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传统与由"图谱学"到"金石学"实证研究学术体系的并存发展,在新时期凝练提升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 标签: 中国音乐图像学 历史渊源 学理基础 创新发展
  • 简介:李荣有教授三十年前便开始关注音乐图像研究,《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既是他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音乐图像学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收获。学科不断细化、深化,不同学科、方法间更多交叉渗透,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一大趋势,笔者希望学界对中国音乐图像学这一新学科宽容、扶持的同时,也鼓励它以著名科学学家库恩判断学科成熟的标准,即拥有自己的专属对象、行之有效的"科学范"以及自觉遵循这一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努力方向而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这一新学科注意防止当前学术碎片化及学科相互割裂的弊病,注意加强与友邻学科的联系,加强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

  • 标签: 音乐图像学 科学范式 学科碎片化 整体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