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作者: 应豪 孔晗鑫 郑水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现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脑病科 321000)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32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远程指导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3家基层医院(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医院、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局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26例基于微信平台行远程指导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28例3家基层医院转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记录两组发病至就诊时间(ODT)、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和就诊至溶栓时间(DNT);治疗前和治疗后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以溶栓治疗24 h内脑出血转变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ODT和ONT明显短于对照组[(67.88 ± 20.57)min比(100.57 ± 20.11)min和(131.46 ± 27.76)min比(151.32 ± 31.51)min],DNT明显长于对照组[(63.58 ± 15.49)min比(50.75 ± 13.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转变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8/26)比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远程指导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可提高溶栓率,缩短发病至溶栓时间,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但与卒中中心相比,基层医院的院内溶栓流程有待优化。

  • 标签: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远程医学 微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程运动支持对肥胖青少年减重和维持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单纯肥胖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共6个月的常规门诊随访干预,试验组同样接受6个月的门诊干预,分为干预期3个月与维持期3个月,干预期3个月基于互联网,以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方案,结合其配套手机APP监测系统进行远程运动支持;维持期3个月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方式。研究共持续6个月,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两组的体重变化及维持状况。结果两组在干预期(前3个月)的体重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维持期(后3个月)开始,两组体重均出现反弹,但试验组患者体重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干预期(前3个月)结束时,两组减重幅度>5%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减重幅度>10%及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期(后3个月),试验组减重幅度>5%、减重幅度>10%、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程运动支持可以帮助肥胖青少年进一步减轻体重,并能延缓体重反弹。

  • 标签: 远程运动支持 肥胖 减重 体重维持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肿手术患者引入远程团队护理支持模式对其消极情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无锡人民医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诊的40例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纳入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将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诊的42例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远程团队护理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的情感状况、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负面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引入远程团队护理支持可减轻其消极情感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血肿 远程团队护理支持 消极情感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远程护理干预对居家青光眼患者眼压、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并出院的青光眼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予远程护理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眼压、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右眼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总体视力、社交功能、精神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延续性远程护理干预应用于青光眼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中,能有效地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提升青光眼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和转归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延续性远程护理干预 青光眼患者 居家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急诊患者出院后压疮管理中应用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 70 例实施对照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进行压疮管理效果的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护理知识认知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 < 0.05 。 结论: 在急诊患者出院后压疮管理中应用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压疮管理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 急诊 压疮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远程医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实施远程医疗提供有效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Cumulative Index of Nursing &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CNKI中公开发表的以远程医疗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23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初始检索确定的741篇文章中,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966例患者,其中干预组1 067例,对照组899例。1篇研究是高质量,其余7篇是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远程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SMD=0.26,95%CI(0.06,0.46),P=0.01]。对随访评价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内,远程医疗与对照组干预方法相比可较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SMD=0.56,95%CI(0.02,1.10),P=0.04];对年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远程医疗与对照组干预方法相比,可较好地提高成人患者生活质量[SMD=0.29,95%CI(0.06,0.52),P=0.01]。结论远程医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护理,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远程医疗可作为患者疾病长期监测、管理和教育的有效补充方法,也为形成科学有效、适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社区家庭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 远程医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远程教育模式及师生面临的挑战,为今后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对20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92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远程学习条件及需求调查,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14名护理教师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2名护理本科生中95.99%(885/922)能够在公共平台正常进行网络学习,但仍存在一些生源地为山区的学生受限于网络条件;97.18%(896/922)的学生认可我校提出的护理远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质性访谈提炼出护理远程教育实施的关键要素和面临的挑战,疫情对护理教育改革的启示2个主题。结论在远程教育模式中,教师面临着理念、技术、资源三重挑战;学生面临着学习习惯、线上学习能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今后可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资源与平台、教育管理方面进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 标签: 学生,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远程教育 护理 混合式研究
  • 简介:摘要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部分原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有关。远程心电监测具有实施、远程、准确等特点,结合人工智能可实现自动预警,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人工智能化的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远程心电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自动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远程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英文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并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包括1 859名孕妇。荟萃结果发现,远程医疗降低空腹血糖[MD=-0.41,95%CI(-0.65,-0.17),P<0.001]、餐后2h血糖[MD=-1.08(95%CI(-1.44,-0.73),P<0.001]、HbA1c[MD=-0.73,95%CI(-0.95,-0.50),P<0.001]比传统诊疗模式更显著;但在剖宫产率[OR=0.85,95%CI(0.55,1.31)]、胰岛素使用率[OR=0.94,95%CI(0.46,1.91)]、巨大儿和LGA发生率[OR=1.06,95%CI(0.77,1.46)]、新生儿出生体重[MD=-14.10,95%CI(-45.68,73.87)]、妊娠期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OR=1,95%CI(0.51,1.96)]、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OR=0.81,95%CI(0.42,1.59)],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院率发生率[OR=0.97,95%CI(0.60,1.5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医疗与传统医疗相比,其在血糖控制方面更有优势,但在妊娠结局方面则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远程医疗 随机对照研究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父母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进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远程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体重、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患儿父母照顾技能以及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父母照顾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母亲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患儿术后进行远程照护,能够提升患儿父母的照护能力,减少患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加快患儿术后恢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远程照护 父母 照护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需求,通过对不同类型胎心监护手段的对比,探讨孕晚期远程胎心监护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案。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孕30周及以上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同时使用院内多普勒法胎心监护仪和穿戴式胎儿心电监测仪TFEM030进行胎心监测,分析心率基线、加速及减速次数,评价两种监护方式心率趋势一致性。结果:研究发现,受试孕妇使用穿戴式胎心监护仪心率基线为138.40±7.67次,加速次数为4.61±2.33次,减速次数为0.04±0.19次,与传统方式比较40个位点中胎儿心率趋势重合度为39.16±1.24,95%置信区间(CI)为38.98~39.33,计算符合率为95.94%,95%CI为93.97%~97.90%。结论:采用穿戴式胎心监护仪与传统多普勒法胎心监护心率趋势图的重合率良好,达到预期要求。

  • 标签: 胎儿心电监测 穿戴式 无应激实验 一致性
  • 简介:摘要 本文从远程照护、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远程照护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远程照护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延续性护理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进一步完善远程照护的内容,构建系统的远程照护模式。

  • 标签: 远程照护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延续性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各方面人员需居家隔离、眼科医院无法正常开诊的情况,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进行在线就诊、问询、取药及会诊的应用效果,助力该平台下一步开发和应用。方法于2018年联合开发和研制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并依据国家医疗政策、医保政策的制定和2019年末COVID-19疫情的暴发进行修改和完善,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进行全面的应用验证。该平台采用B/S架构对接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器端采用J2EE的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集成开发,以Oracle作为数据库,移动客户端采用React-Native和Redux配合开发,并在业务逻辑层采用Restful WebAPI的微服务架构。采用终端数据信息对平台为眼科患者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处方、物流送药和健康宣教等功能服务结果进行总结,对疫情防控期间服务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验证平台各项功能的运管能力。结果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每月问诊次数由2019年9月1~30日的1 063人次提高到2020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3 002人次,该平台诊疗人次占诊疗总人次比例由19.1%(203/1 063)增加到92.3%(277/3 002),即可有效避免人员接触感染风险,又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患者非常满意比例为95.8%。结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在疫情期间所建立的医患沟通渠道,是有效解决患者就诊取药需求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远程专属医生平台 互联网诊疗 眼科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新医疗改革中超声医疗设备的审计背景和目标及重点确定; A医院超声设备的审计的过程和方法; A医院超声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医疗改革超声设备如何应对,绩效审计的意义。

  • 标签: 医疗改革 医院 设备 绩效审计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正向高技术高精度发展,也让医疗设备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医疗设备的维护是确保正常医疗活动的唯一途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维修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在维修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采用多元化的维修模式,通过资源共享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文章主要通过对单前医疗设备维护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维护策略,为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注入动力。

  • 标签: 医疗设备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1日因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患者30例。采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进行远程超声(远程操作组)及常规超声检查(床旁操作组),对比分析2组检查时间及诊断结果;2组患者留存的超声图像质量由另一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检查时间及图像评分的差异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2种检查方式共检出32例阳性结果,消化系统疾病21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2例。远程操作组和床旁操作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86.67% vs 93.94%;(4.39±0.30)分vs (4.45±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173;t=-1.614,P=0.108)。2组检查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61,P<0.001)。远程操作组检查时间较床旁操作组长[(25.91±4.80)min vs (11.29±2.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37,P<0.001)。结论虽然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检查时间较长,但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常规超声检查相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中能部分替代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远程超声机器人 5G 远程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