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凋亡以及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分成对照组、5-Fu组、氯喹(CQ)组和5-Fu+CQ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两个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5-Fu组LC3-Ⅱ表达、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 1表达高于对照组(1.217±0.042、12.470±0.411、0.793±0.008比0.221±0.006、9.366±0.469、0.444±0.008,t=23.300、4.978、30.140,P<0.01),5-Fu+CQ组LC3-Ⅱ表达、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 1表达低于5-Fu组(1.072±0.029、8.526±0.524、0.657±0.010比1.217±0.042、12.470±0.411、0.793±0.008,t=2.844、5.924、10.260,P<0.05)。5-Fu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0.600±0.468)%比(5.808±0.432)%,t=7.524,P<0.01];5-Fu+CQ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5-Fu组[(20.730±0.897)%比(10.600±0.468)%,t=10.01,P<0.01]。5-Fu组细胞相对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高于对照组(0.660±0.010、245.400±8.491比0.448±0.011、147.300±5.793,t=7.595、9.544,P<0.01),5-Fu+CQ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低于5-Fu组(0.515±0.019、189.700±4.833比0.660±0.010、245.400±8.491,t=6.625、5.701,P<0.01)。5-Fu组的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低于对照组(0.014±0.000比0.057±0.001,t=39.980,P<0.01),而5-Fu+CQ组的E-cadherin表达高于5-Fu组(0.053±0.002比0.014±0.000,t=22.910,P<0.01)。5-Fu组的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265±0.003、0.277±0.006、0.154±0.002比0.126±0.004、0.195±0.003、0.067±0.002,t=27.790、12.050、30.950,P<0.01),而5-Fu+CQ组的N-cadherin、Snail和TGF-β的表达低于5-Fu组(0.184±0.003、0.219±0.011、0.106±0.003比0.265±0.003、0.277±0.006、0.154±0.002,t=18.610、4.743、12.520,P<0.01)。结论CQ可以降低5-Fu化疗引起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并促进其凋亡,同时可能通过EMT途径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

  • 标签: 结肠癌 自噬 氯喹 化疗
  • 简介:[摘要] 甲基莲心碱是从睡莲科植物莲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不断被挖掘。本文对甲基莲心碱抗肿瘤、心血管药理作用、神经保护作用、抗炎等方面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 甲基莲心碱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甲基化芯片与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大气污染细颗粒物(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的差异甲基化位点及其包含的基因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PM2.5对HBE细胞毒理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8月,用10 μg/ml和50 μg/ml PM2.5水溶物染毒HBE细胞24 h,即PM2.5 10 μg/ml染毒组(低剂量组)和PM2.5 50 μg/ml染毒组(高剂量组);用未染毒的HBE细胞作为对照组,将DNA片段与芯片进行杂交,芯片扫描读取数据后分析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功能表观遗传模块(FEMs)分析整体差异甲基化位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共筛选出127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包含89个基因,其中甲基化水平升高的有55个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有72个,甲基化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Body区域和UTR区域。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共筛选出238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包含168个的基因,其中甲基化水平升高的有127个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有111个,其差异位点也主要集中在Body区域和UTR区域。通过FEMs分析,筛选出8个相互作用最多的基因,其中6个基因有明显甲基化水平变化。在低剂量组的甲基化差异位点中找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MALT1基因;在高剂量组的甲基化差异位点中找到与癌变相关的PIK3CA、ARID1A基因;在FEMs分析结果中找到与肿瘤抑制相关的TNF基因。结论PM2.5染毒HBE细胞后,引起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变化,筛选出细胞凋亡和癌变相关基因,提示PM2.5致癌致突变作用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

  • 标签: 甲基化 细颗粒物 基因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钙辅助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重度非增殖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按照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为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2例,依照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比组(46例),对比组患者使用眼底激光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苯磺酸钙辅助眼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视网膜厚度和眼压低于对比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钙辅助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重度非增殖期效果理想,可给予广泛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激光 羟苯磺酸钙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化酶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具有致癌作用的非金属物质。慢性砷暴露会造成全身多器官损伤,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特效药及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等因素,长期以来成为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表观遗传修饰不仅与砷暴露存在相关性,而且可通过调控关键分子的表达参与砷诱导的早期损伤,成为砷暴露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模式之一,有望为地方性砷中毒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但DNA甲基化是如何调控砷诱导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砷中毒的发生发展,以及与砷中毒机制之间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现就DNA甲基化在砷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砷中毒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能较好地反映检测前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其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1,5-AG的检测方法、局限性、临床意义进行综述,1,5-AG是继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等之后又一个能较好反映糖代谢异常的指标。1,5-AG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检测指标的不足,其深入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及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证实。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1,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丙甲纤维素和明胶空心胶囊的功能性指标。方法  通过测定脆碎性、锁合力、机械强度、透气性、崩解性等五项功能性指标,将丙甲纤维素与明胶空心胶囊进行对比。结果 丙甲纤维素均优越于明胶成分的空心胶囊。结论  五项指标考察中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均相对明胶材质优越,文中建立的功能性研究参数可以作为评价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优越性的方法。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空心胶囊 明胶
  • 简介:摘要:丙纤维素 EXF作为粘合剂,其用量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制剂的脆碎度、崩解时限和溶出曲线。筛选丙纤维素EXF不同用量时关注这三项关键质量属性的变化,同时考察了对中间产品和制剂其他属性的影响。

  • 标签: 羟丙纤维素EXF 粉体性质 脆碎度 崩解时限 溶出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依赖对女性青年注意力的影响,分析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训练对MA依赖女性青年注意力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8月,选取四川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64名戒断期MA依赖青年作为MA依赖组,选取年龄、教育水平与之匹配的53名普通女性青年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教育水平、注意力前测成绩相匹配原则,将MA依赖组分为两组:MA依赖干预组(n=30),MA依赖等待组(n=34)。使用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对MA依赖干预组进行注意力训练,MA依赖等待组和对照组不接受训练。采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收集所有被试的注意力成绩。使用SPSS 20.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A依赖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反应时[(275.61±47.79)ms,(268.63±51.41)ms,(444.08±134.40)m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247.02±34.09)ms,(237.60±46.04)ms,(355.15±44.37)ms](t=3.767,3.405,4.976;均P<0.05)。注意力训练后,MA依赖干预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后测反应时[(264.10±38.98)ms,(251.67±38.06)ms,(352.03±65.70)ms]均明显比MA依赖等待组后测更短[(323.18±83.28)ms,(302.74±82.75)ms,(402.76±74.34)ms] (t=-3.702,-3.232,-2.876;均P<0.05)。MA依赖干预组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后测反应时[(251.67±38.06)ms,(352.03±65.70)ms]比前测更短[(265.70±37.84)ms,(428.67±120.11)ms] (t=2.179,3.588;均P<0.05)。MA依赖等待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后测反应时[(323.18±83.28)ms,(302.74±82.75)ms]比前测更长[(285.35±51.43)ms,(271.21±61.42)ms] (t=-2.752,-2.664;均P<0.05);专注力后测反应时[(402.76±74.34)ms]比前测更短[(457.68±146.29)ms] (t=2.431,P<0.05)。MA依赖干预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前测反应时[(264.57±41.41)ms,(265.70±37.84)ms,(428.67±120.11)ms]均比对照组更长(t=2.083,2.841,3.230;均P<0.05);内生性警觉后测[(264.10±38.98)ms]比对照组更长(t=2.082,P<0.05)。结论基于CogniPlus系统的认知训练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女性青年注意力维持或恢复有一定效果,可作为戒毒人员认知损伤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戒毒人员的健康回归。

  • 标签: 甲基苯丙胺依赖 女性青年 注意力 认知训练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头颈肿瘤是近年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和预后因素尚不清楚。识别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使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应用到头颈肿瘤诊断治疗中,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DNA甲基化在肿瘤的起始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DNA甲基化与头颈肿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DNA甲基化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两组患者都使用甲氨蝶呤片,实验组患者增加服用硫酸氯喹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64.00%,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甲氨蝶呤 炎性因子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21个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致病基因及为患者家系进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21例甲基丙二酸患者共鉴定出MMUT、MMAA和MMUT3个基因29个变异位点;MMUT基因c.323G>A(10%)、c.917C>T(10%)和c.984delC(10%)变异及MMACHC基因c.609G>A(45%),c.80A>G(10%)和c.567dupT(10%)变异较为常见。其中MMUT基因c.2000A>G、MMACHC基因c.298G>T和MMAA基因c.734-7A>G变异是首次报道的新变异位点。结论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可以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甲基丙二酸血症致病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MMUT基因 MMAA基因 MMUT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肾活检确诊、应用氯喹6个月以上且无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IgAN患者资料,并根据基线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水平、是否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RAASi)分组,比较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37.19%);基线时中位UPCR为0.69(0.45,1.00)g/g,中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93.46(73.14,115.67)ml·min-1·(1.73 m2)-1,中位血清肌酐为80.00(61.00,98.00)μmol/L,血清白蛋白为(44.39±3.36)g/L。氯喹治疗后,IgAN患者UPCR和尿红细胞均较基线时显著下降(均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随访期间也明显下降,血清肌酐、eGFR、血清白蛋白、血清尿酸保持稳定。随访6个月时,总缓解率为56.88%,其中部分缓解率为15.60%,完全缓解率为41.28%;随访末期时中位随访280.00(214.00,411.00)d,总缓解率为56.20%,其中部分缓解率为9.92%,完全缓解率为46.28%。组间分析显示,6个月时基线UPCR<1 g/g组和≥1 g/g组的缓解率分别为60.53%(n=76)和48.48%(n=33)(Mann-Whitney U检验,Z=-2.331,P=0.020),随访末期的缓解率分别为57.65%(n=85)和52.78%(n=36)(Mann-Whitney U检验,Z=-1.673,P=0.094);单用氯喹组和氯喹+RAASi组的6个月缓解率分别为66.67%(n=30)和53.16%(n=79)(Mann-Whitney U检验,Z=1.062,P=0.288),随访末期的缓解率分别为61.29%(n=31)和54.44%(n=90)(Mann-Whitney U检验,Z=0.930,P=0.352)。不良反应上,2例患者eGFR较基线降低超过30%,1例复发,1例视物模糊。结论氯喹可用于治疗IgAN患者,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羟氯喹 肾小球肾炎,IgA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缓解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β-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7β-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HBD”、“MHBDD”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文献,以“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isease”、“HSD10”、“HSD17B10”和“2-methyl-3-hydroxy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3HBDD”、“MHBD”、“MHBDD”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复习已报道的HSD17B10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儿男,以生后反应差为首发临床症状,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伤、高氨血症,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提示HSD17B10外显子6发生c.740A>G(p.N247S)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38篇文献40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41例,均存在HSD17B10基因突变,共报道16种基因突变类型。男性38例(92.7%),明显多于女性,且病情多较女性严重;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37例(90.2%),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3例(31.7%)、低血糖8例(19.5%)、视网膜病变7例(17.1%)、心肌病6例(14.6%)、眼球震颤4例(9.8%)。新生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可确诊。结论HSD17B10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男性患儿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有该疾病家族史,需早期行产前咨询、产前诊断。

  • 标签: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 婴儿,新生 遗传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病
  • 作者: 华豪 刘祯庆 张斌 孙大鹏 张邓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62,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6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122,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无锡 214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block, UIFB)联合考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A组(Ⅰ组)、UIFB组(Ⅱ组)、UIFB联合PCIA组(Ⅲ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常规施行蛛网膜下腔阻滞,Ⅱ组、Ⅲ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先行患侧UIFB;术后Ⅰ组、Ⅲ组患者连接PCIA泵,配方均为考酮5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自控镇痛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36、48 h 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患侧髋关节的外展度和屈曲度,术后48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3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比例及住院天数,记录Ⅰ组和Ⅲ组患者术后48 h考酮总用量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结果术后6、12、24、36 h Ⅱ组、Ⅲ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Ⅱ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48 h考酮总用量低于Ⅰ组,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Ⅰ组(P<0.05);术后24、48 hⅡ组、Ⅲ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大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大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患者比例高于Ⅰ组(P<0.05),Ⅲ组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患者比例高于Ⅱ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PCIA方式或单纯UIFB相比,UIFB联合考酮PCIA在骨科髋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增加患者患侧髋关节最大外展度和屈曲度,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相关不良反应,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髂筋膜阻滞 羟考酮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5维生素D3水平在反复喘息患儿机体中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的12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反复喘息患儿定义为反复喘息组,将肺炎患儿定义为肺炎组,并列入4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析以上三组儿童血清25维生素D3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盐酸考酮联合丙泊酚用于颅脑创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颅脑创伤急诊手术的患者,麻醉时联合应用盐酸考酮、丙泊酚。结果:相应麻醉方案落实后,患者的自主呼吸、苏醒等时间均较短,VAS评分呈显著降低趋势,进一步促进了预后效果的改善。结论:在颅脑急诊手术麻醉中,盐酸考酮与丙泊酚的联合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丙泊酚 颅脑创伤急诊手术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