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12是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云烟87×HT-5,经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福建省区试和全国区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田间长势强,适应性较好,易烘烤;各主要经济性状均好于对照K326;对TMV免疫;烤后原多呈桔黄色,油分较足,色泽均匀鲜亮;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评吸质量与K326相当。多年试验结果,闽12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较能兼顾的优良烤烟新品种。

  • 标签: 烤烟 新品种 闽烟12 选育
  • 简介:采用无水乙醚萃取、GC/MS联用方法对国内不同产区香料和进口的土耳其、泰国香料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定性定量了48种香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不同部位香料香味成分组成相同,含量差异较大;云南A1和A2级香料香味成分总量(除新植二烯和叶绿醇外)最高;土耳其香料中有机酸所占比例超过香味成分总量的60%,酯类物质也占有较高比例,但赖百当类物质的含量及所占比例很低;泰国,新疆香料主要香味成分是有机酸和赖百当类物质,但后者的含量和所占比例均低于前者;云南、浙江、湖北香料中主要香味成分分别是赖百当类、有机酸和西柏烷类,云南和湖北香料还具有较高比例的有机酸,浙江香料烟类胡萝卜素类的含量及所占比例与赖百当类、西柏烷类接近,但却是所有产区中最高的。

  • 标签: 产区 香料烟 香味成分 赖百当 有机酸 类西柏烷
  • 简介:为测定口含中甲醛、乙醛和巴豆醛,采用O-(2,3,4,5,6-五氟苄基)羟胺(PFBHA)衍生化GC-MS的方法,将口含经水萃取,与PFBHA反应生成相应的O-(2,3,4,5,6-五氟苄氧基)肟衍生产物,正己烷萃取后利用GC-MS分析正己烷相测定相应物质含量。甲醛、乙醛以D4-乙醛为内标,巴豆醛以D5-丁酮为内标,甲醛、乙醛检出限为0.010μg/g,巴豆醛检出限为0.001μg/g,各组分回收率为91.7%~104.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5.3%,日间相对标准偏差≤9.6%。通过该方法测试的35个不同规格国外品牌口含,甲醛含量0.275~2.397μg/g,乙醛含量0.383~8.010μg/g,巴豆醛含量0.003~0.027μg/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结果准确,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羰基化合物 口含烟 O-(2 3 4 5
  • 简介:为了给电子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电子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电子的研究大多是短期的、规模较小的研究,缺乏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系统的理论指导,且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所以电子是否安全目前仍无法下定论,关于电子是否安全的问题还需研究人员进行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电子烟 安全性 传统卷烟
  • 简介:由于调制环境的差异,晾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的浓度每年都有所不同。在特定晾制调制环境下(特别是高湿度环境),当叶片刚开始由黄色转变为褐色时,烟叶中的高含量硝酸盐通过细菌活动可能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在随后的着色阶段,亚硝酸盐和次生生物碱可能会结合形成TSNAs(Wahlberg,1999)。由于调制环境时刻都可能有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能通过对晾制环境的控制,

  • 标签: 烟草特有亚硝胺 环境 调制 可控 亚硝酸盐 细菌活动
  • 简介:通过对河南省不同茬口田的1145个土壤样品分析,评价了全省主要茬口植烟土壤的养分现状。结果表明,主要茬口(烟草、玉米、豆类、甘薯、其它作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适宜于优质生产,其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玉米、其它作物、烟草、豆类和甘薯;各茬口土壤有效氮由高到低排列为玉米、计薯、其它作物、豆类和烟草,其中玉米、甘薯和其它作物茬分别有30.7%、21.7%和19.2%的土壤有效氮含最高于100mg/kg,需注意控氮;各茬口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都在中等偏上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以烟草茬最高,其它各种茬口由于农民不注重钾肥的投入,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各茬口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普遍适宜;各茬口土壤有效锌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豆类、烟草、甘薯、其它作物和玉米,有50%以上的田需补施锌肥;各茬口土壤有效硼含量普遍缺乏。

  • 标签: 茬口 烟田 土壤养分评价
  • 简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白肋烟叶、根、茎的含硒量分别为3.8~210、2.2~57、1.4~42μg/g,呈叶>根>茎的分布规律,而且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白肋烟叶、茎、根的吸硒量分别为0.208~11.343、0.143~3.682、0.032~1.000mg/pot,呈现叶>茎>根的分布规律,亦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茎、根的吸硒量占株总吸硒量的比例分别为54.3%~70.8%、20.8%~37.5%、5.5%~9.5%,说明白肋的硒积累能力为叶>茎>根;白肋对土壤施硒的回收率为8.9%~18.1%.

  • 标签: 土壤施硒 白肋烟 含硒量 吸硒量 分布 回收率
  • 简介:为了鉴别黄斑中香精斑和料斑支污染物的来源,利用高场不对称离子迁移谱(FAIMS)法不同离子在强场(>15000V/cm)条件下离子迁移率呈非线性变化的原理,使黄斑支上疑似香精污染物的离子团相互分离,得到待测物质的特征三维扫描图谱。通过图像相似度计算查找软件(VisualSimilarityDuplicateImageFinder),对比香精斑支污染物和对照样品三维扫描图谱的相似度,鉴别香精斑支污染物来源。料斑在经过样品处理后,可利用同样的方法鉴别。结果表明:人工分拣香精斑支污染物的FAIMS图谱和人造香精斑的FAIMS图谱相似度达到95%以上,人工分拣的烟丝湿团的FAIMS图谱和各类人造污染物的FAIMS图谱相似度约为95%,说明可利用FAIMS分析与鉴别香精斑和料斑表面污染物来源,且人工观察分拣黄斑支归类的方法基本准确。

  • 标签: 高场不对称离子迁移谱(FAIMS) 黄斑烟污染物 糖料 香精 图像相似度计算查找软件(Visual Similarity
  • 简介:应用ADMP遗传模型对6个白肋品种Ky14、Ky8959、B21、B37、建选3号、Bx2003的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121、8叶位烟叶表皮腺毛分泌物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MINQUE(1)法估算遗传参数分量的方差,应用AUP法预测遗传效应值,Jackknife法估算遗传方差和效应值的抽样方差。结果表明:(1)表皮腺毛分泌物以烟碱、茄酮、9-十八炔和西柏三烯二醇为主;(2)各参试组合12、18叶位各类型腺毛分泌物表型变异主要受遗传背景控制,广义遗传率范围为48%~80%,说明对腺毛分泌物的遗传改良能够收到明显作用;(3)品种B21、BX2003的基因型加性效应显示其作为亲本较适合;(4)Ky14与B37、Ky8959与Bx2003、B37与建选3号、建选3号与Bx2003之间的组合的显性效应在显著降低烟叶表皮烟碱含量的同时增加其它腺毛分泌物含量;(5)品种Ky14和B21较适合作为母本材料;(6)品种Ky8959、B21、Bx2003较适合作为父本材料。

  • 标签: 白肋烟 ADMP遗传模型 腺毛分泌物 遗传率
  • 简介:9号(FJ209)是1999年配制(翠碧1号×RG12)×(云烟85×岩97)复交组合,经常规杂交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福建省区试和全国区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田间长势强,适应性较强,易烘烤;抗黑胫病和青枯病,田间气候性斑点病发病轻;烤后原多呈桔黄色,油分较足,色泽均匀鲜亮,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评吸质量较好。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均价、上等比率、产值等均高于对照K326,是一个品质、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较能兼顾的优良烤烟新品种。

  • 标签: 烤烟 新品种 闽烟9号 选育
  • 简介:通过GC/MS分析两个白肋主栽品种鄂1号和鄂4号的11、17叶位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在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肋香气物质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在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最少;品种鄂4号的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鄂1号的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在移栽后76d达到最高而后呈减少趋势;参试2个白肋品种17叶位的香味物质总量基本上与成熟度变化趋势一致,在移栽后76d含量达最高,随后呈减少趋势,晾制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参试2个白肋品种晾制后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4号高于鄂1号,17叶位香味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4号低于鄂1号。

  • 标签: 白肋烟 香味物质 新植二烯
  • 简介:为考察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烟农和现代烟草农业的现状和能力,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区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调查表明,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发展快,建立基础好,领办主体多元等特点,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障烟叶质量、促进烟草专业化和标准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盈余分配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经营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增强烟农合作意识,完善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管理,增强服务效能等方面对合作社运营进行完善,同时也需要烟草公司和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 标签: 山东 烟草农机 合作社 问卷 建议
  • 简介:为了建立电子甜度定量分析的客观方法,利用电子舌对60个电子液样品进行测定得到60组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方法对电子舌测定数据与人工感官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了三个电子甜度评价模型。三个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电子样品甜度预测结果最为可靠,其中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30%,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61。由此可知,电子舌结合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未知电子甜度的可靠预测。

  • 标签: 电子舌 电子烟 甜度 支持向量机
  • 简介:从烟叶霉变的病原学、发病规律、霉变检测和防霉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储防霉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对今后储防霉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储烟 霉变 霉变机理 霉变防治
  • 简介:对抚州市主要植区进行虫害普查,共鉴定出12目53科82个种,包括69种害虫及13种天敌。其中斜纹夜蛾、烟青虫、斑须蝽、烟蚜为抚州区主要害虫;水花生叶甲、长须梭长蝽、黄伊缘蝽、黑额光叶甲4种昆虫具有潜在危害性;且调查发现抚州区常见的害虫天敌种类有烟蚜茧蜂、黑带食蚜蝇、龟纹瓢虫。

  • 标签: 抚州 烤烟 害虫 天敌
  • 简介:对香料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观察发现,香料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为黑褐色水浸状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片,形成不规则的较大坏死斑,新发的病斑夹杂其间,病斑大小不一。2001、2002年普查结果表明,在保山香料栽培区的隆阳区芒宽乡和昌宁县柯街镇普遍发病,发病田块达60%,平均病株率在25%以上;其他区仅见零星发病,病株率均在1%以下。在调查中也发现品种、温湿度、烟叶的成熟度、栽培条件等对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较大。病原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

  • 标签: 香料烟 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 病害普查 病原鉴定
  • 简介: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选择性广谱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玉米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通常使用的剂型为4%悬浮剂。为减少加工、贮存、运输的数量,降低制剂的用量,节约人力和物力,方便用户使用,

  • 标签: 水分散粒剂 烟嘧黄隆 苗后茎叶处理 禾本科杂草 磺酰脲类 烟嘧磺隆
  • 简介:为分析支含水率对烤烟烟气成分的影响,通过不同相对湿度平衡支得到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对卷烟样品主流烟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含水率对烟碱、甲醛、苯酚、挥发酸、丙二醇、丙三醇、柠檬烯、新植二烯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烤烟 含水率 烟气成分
  • 简介:准确估算区域生态系统蒸散量(ET),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1~10月MODIS遥感数据,利用MODIS蒸散量估算模型,结合气象数据对攀西区典型田生态系统ET进行模拟,并根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参数化调整,以验证和提高MODIS蒸散量模型在攀西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MODIS蒸散量模型模拟值比实测值偏小12.8%,效率系数为0.767,且在烤烟生育期前期(DOY105~161)平均相对误差较大。依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中叶片边界层阻抗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参数化后,ET模拟值与实测值动态曲线非常一致,一元线性回归斜率为0.997,决定系数R2为0.835,效率系数为0.808。经独立性验证,参数校正后的MODIS蒸散量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攀西及西南田水热收支平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MODIS-ET模型 蒸散 通量观测 攀西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