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拟针对阿多诺(TheodorW.Adorno)的《美学理论》一书,就其对艺术的审美理论省思部分进行一种文本解读,认为阿多诺从黑格尔的美学定义出发,着重对艺术之与艺术品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他强调艺术本质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精神应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内在契机,艺术作品的谜语特性则通过最为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性实体,其真理性内含(truthcontent/Wahrheitsgehalt)是对作品之谜的解答,而一种批判的意识将与这种真理性内含相关联。

  • 标签: 阿多诺 《美学理论》解读 艺术精神 作品形式
  • 简介:艺术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艺术影响力来自对艺术客体的文化语境的把握,另一些则认为来自指涉过程中的技巧展示。本文认为艺术客体必须被置放于文化选择的特定符号系统中,依靠其结构性地位才能获得理解。结构的视角既关注艺术的符号学维度也重视艺术的技巧与能动性,从而在形式与意义、规范与逾距、创新与传统中找到了平衡点。

  • 标签: 艺术影响力 意义 指涉 形式 能动性
  • 简介:在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码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码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博物馆.大型展览中,一些艺术收藏家也开始关注数码艺术。数码艺术以新颖、时尚和独特的魅力对绘画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实,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应该能够共生,相互吸取营养,为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最大的贡献。

  • 标签: 数码艺术 绘画艺术 艺术比较 大型展览 艺术作品 艺术形成
  • 简介:戏仿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它往往通过对前人艺术作品及其典型风格的戏谑性模仿和变形,达到一种讽刺目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戏仿艺术都是一种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典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实践方式,并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形式之一。戏仿艺术与拼贴艺术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差异之处。二者的共同特征体现在它们的寄生性、混杂性以及相同手法的运用上,而不同点则体现在互文与超文,喜剧性与非喜剧性,强烈的与淡化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异和对比上。

  • 标签: 艺术比较 拼贴艺术 戏仿 艺术类型 艺术作品 实践方式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的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的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早期艺术对原型的有意识的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的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在公元1—2世纪,佛教从其发源地印度,向东穿过山脉和中亚的沙漠传人中国,进而传入韩国和日本,向北和向西传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向南传人东南亚地区。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造像艺术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佛教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物质遗产,

  • 标签: 中国佛教 新南威尔士州 艺术博物馆 艺术精品 澳大利亚 馆藏
  • 简介:自然界中的一切美景都离不开光线,没有光线就没有影像艺术。自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就一直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影像画面表达着光影的迷离。而光线则塑造了影像的空间、影调,渲染了情感、气氛,表达着戏剧化的艺术情境。光线是影像艺术的生命和灵魂,能够灵活驾驭光线是从事影像艺术工作的必备前提。

  • 标签: 影像艺术 光线 灵魂 彩照 艺术情境 艺术工作
  • 简介:当前我国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向来都是以设计专业课程为主。而在人们日益追求审美性与个性化的今天。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的美学课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对艺术设计与审美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对艺术设计美的本质、分类、内容、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 标签: 艺术设计专业 审美教育 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 美的本质
  •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一种人为营造的空间美学。它直接受老庄空间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具有“唯道集虚”的哲学特征和“气韵生动”的意境美特征。而在具体的营建上则靠“隐秀”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而“唯道集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园林营造,也是各领域设计所应考虑的。

  • 标签: 园林美学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 空间 老庄 “气韵生动”
  • 简介: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中,存在是大全。在大全思维中,雅斯贝尔斯构思了一幅存在的图像。在思维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幅图像,因为这个非对象性的东西本身当作思维的被想象的对象。在这幅图像中,同时编入个别单词的图像。就此而言,这是来自图像和无图像的一种图像,但是,这不可能是来自隐喻和其他标志的一种聚集体,相反,这是存在的一种构成性的改写。在自身的改写中,存在球形地、飘忽不定地显现出来;它是动态地,然而严格地被整理过的,它成梯级形状并编织状地联系在一起,按类别归类并相互交错地联合起来。它被分离并相互统摄着,它可以一览无遗,但它不是封闭的、突破的和联合的。不过,它总是轻微的、透明的,就像在某种巨大的三维丝网里一样,到处都被截获在自身的关系之中。

  • 标签: 哲学逻辑学 存在 存在图像 大全 大全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