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援引西南两村民间信仰的具体调查个案,对于宗教和迷信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为宗教和祭祀类迷信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其区别也仅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 标签: 民间信仰 山东 宗教活动 祭祀 迷信活动 意识形态
  • 简介:彝族毕摩文献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精神信仰、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其中,"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的内容除贯穿于有关天地万物构成及社会生活的描述中外,还有专门的"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篇章,并附有"付拖图"和"素图",有学者称为"五生十成图"和"十生五成图",蕴含了数理文化和彝族先民对世界构成的认识,在用于某些择吉及预测语境下有孝道的意味。而且,"付拖图"和"素图"与河图、洛书有同质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易学文化增添了新材料。

  • 标签: 彝族 毕摩文献 付拖 鲁素
  • 简介:《耶米哀歌》(下文简称《哀歌》)在《圣经》中是哀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先知通过哀歌抒发苦情。他们通过追述、肯诉、哀求,将他们的痛苦、哀怨、焦虑、失望等情绪全然表现出来。同时,《哀歌》生动地运用了人格化(personification)的对话体叙述方式,表述他们的苦难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哀歌》出现的众多声音中,上帝却保持沉默。上帝的沉默是否意味着上帝在《哀歌》中缺席,进一步追问,上帝的沉默给他子民的信仰带来什么意义?《哀歌》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上帝的子民在悲痛中行走,在苦境中自省,藉此在信仰中成长,活出新生命。另外,通过《哀歌》,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苦难中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勇气。

  • 标签: 《耶利米哀歌》 沉默的上帝 苦难
  • 简介:犹太教伦理学的现代转换,始终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犹太宗教意识与其伦理生活的同构性是否具备充分的神学义理支持;是崇尚律法的犹太教是否由于“因律法称义’’这样一个主导性信仰观念,而导致信仰表面化、具象化、程式化、使律法(Torah)本身失去了内在的价值;三是

  • 标签: 犹太教 宗教伦理 伦理生活 律法 神学 义理
  • 简介:在家佛教徒有哪几种戒呢?大概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五戒,其次是八关斋戒,再就是菩萨戒。现在我把顺序倒过来,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菩萨戒不论在家、出家,谁都可以受,受菩萨戒就意味着:我愿意做菩萨,所以我自愿接受菩萨所应该做和所不应该做的那种约束。

  • 标签: 艺术 戒律 菩萨戒 佛教徒 五戒 斋戒
  • 简介:第四个前言一、本书的证明方法你应当知道,证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在《思辨的试金石》()中提到了一部分,在《知识的准则》()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了简明扼要,避免繁琐起见,本书将回避那些深奥、晦涩的方法,仅限于使用以下三种证明法。

  • 标签: 中道 信仰 证明方法 证明法 应当
  • 简介:切忌“认真”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愚以为这里有层意思。一是凡事都认真,必搞明白清楚不可。是不要什么事都讲认真,否则会把事情搞砸。顾名思义,认真的反面是糊涂,郑板桥先生有句名言:“难得糊涂”。表面看来是和“认真”对立的。

  • 标签: 人生哲理 生活态度 人生观 处世原则
  • 简介:一、斋供仙品何处寻?道教科仪卷中,经常提到各种各样的供品。这些供品种类繁多,有些是世间珍品,有些甚至世间没有。这些东西如果一一备足,再举行道教科仪,对于皇家来说也许能够凑齐,但是,对于寻常百姓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再仔细翻书查找,原来这些珍贵的供品都有代替之物。

  • 标签: 道教科仪 百姓 寻常 代替 根本 查找
  • 简介:正知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并且验证它。然后,如果满意,再确信它的事实和功效。

  • 标签: 佛教 正知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佛陀
  • 简介:真理再苦,亦当说出。排除道路隐患,就是一种施舍。向人乞讨,是一种丑行。不猜忌,就是一种美好功修。不打骂、伤害他人者,方为信士。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在天平上重过高尚品德。

  • 标签: 道安 离人
  • 简介:读经:创12:8亚伯罕一生筑过许多祭坛求告耶和华,他的经历给我们不少教训,他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一、解决旅途航向问题(创12:8)“亚伯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11:8)为了解决旅途航向问题,亚伯兰(即亚伯罕)筑坛求告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他就迁到伯特利。圣经说:“忘记背

  • 标签: 亚伯拉罕 亚伯兰 伯特利 帐棚 会幕 所多玛
  • 简介:针对宗教视域中的救恩主题,基督教传统意义上的救恩论是呈排他姿态的。本文试图从包容论与排他论的理论分歧入手进行梳理,对促使包容论产生的的理论资源进行探析,从而呈现出包容论对传统基督信仰的某些冲击和影响。

  • 标签: 卡尔·拉纳 救恩论 神学人类学 包容论
  • 简介:在前不久的由中华慈善协会倡导,中华慈善宣传年组委会实施的“爱心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中,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理事长、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光荣当选。这次评选是世纪之交我国慈善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对多年来从事、推动和影响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典范、慈善人士及其业绩的集中展示和崇高褒奖。

  • 标签: 慈善事业 妙贤法师 功德 济世 慈悲 佛教协会
  • 简介:愿神怜悯我们,能像耶米那样做一个忠心的仆人,……使教会在社会上有美好的见证。

  • 标签: 耶利米 基督教 圣经 经文
  • 简介:在被掳前的先知那里,很明显的一点是,约很少被提到,阿摩司知道拣选的概念,但是没有提到约的问题。何西阿关注婚姻的主题,他仅有两次提到了违约。《弥迦书》、《那鸿书》、《西番雅书》和《哈巴谷书》根本就没有提到约的事情。

  • 标签: 《耶利米书》 基督教 教义思想 “约”
  • 简介: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 标签: 五台山 《宋高僧传》 佛陀 清凉山 陀罗尼经序 译本
  • 简介:本文以《四大天王经》为研究对象,利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多种佛教文献,对比考察本经在古汉语和巴语中的版本,不仅揭示它在不同佛教传统里呈现出不同的编排结构和行文内容,也对于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作尝试性的推论。作者倾向于认为,现有此经的巴版本有可能是后期修订的。

  • 标签: 四天王经 佛教文献 八关斋戒 三斋日 帝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