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灌注对耳鸣患者的听力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耳鸣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45例,B组45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A组45例患者采用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药物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耳鸣疾病治疗效果。结果A组45例患者在接受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1.1%;B组45例患者在接受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3.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耳鸣消失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x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耳鸣患者时,可以采用在患者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地塞米松 鼓室内灌注 耳鸣患者 听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80例 2016 年 2月 -2018年 1月内耳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汤治疗。比较对照组、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疗效;内耳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听阈;不良反应。结果: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疗效、内耳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听阈相比较对照组更好, P< 0.05。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汤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 内耳眩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80例 2016 年 2月 -2018年 1月内耳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汤治疗。比较对照组、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疗效;内耳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听阈;不良反应。结果: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疗效、内耳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听阈相比较对照组更好, P< 0.05。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汤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 内耳眩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50例突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即实验组(n=30例),对照组(n=20例),实验组突聋患者接受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突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对比2组突聋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突聋患者治疗效果(83.33%)优于对照组(55.00%),P<0.05。结论突聋患者接受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突聋 地塞米松 鼓室
  • 简介:目的介绍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的57例(耳)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8耳术后鼓膜一期愈合,5耳移植筋膜边缘残留裂隙,2-3周延期愈合,4耳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随访10个月至34个月,无复发病例,57耳的0.5、1.0、2.0、4.0kHz气导听阈平均值由术前的49.7±9.4dBHL恢复到30.3±8.0dBHL,气骨导差平均缩小15dBHL,其中48耳听力有改善。结论采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有效清除中耳乳突病灶,重建中耳传导结构,且能保留耳部正常形态,提升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耳炎 完壁式乳突切开 鼓室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内耳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而应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与实验组(36例: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4天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地塞米松 鼓室内注射治疗 内耳眩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OPG和RANKL在大鼠鼓室硬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PG/RANKL系统在大鼠鼓室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20只大鼠,其右耳鼓室内注射浓度为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液进行造模;对照组10只大鼠,其右耳不干预作为空白对照。在造模第8周处死大鼠,收集造模组大鼠右耳中有鼓室硬化形成的听泡标本作为鼓室硬化组和对照组大鼠右耳的听泡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的10只大鼠全部存活到造模第8周,右侧10耳均未发生鼓室硬化;造模组共有17只大鼠存活至造模第8周,其右侧17耳中共有13耳发生鼓室硬化。鼓室硬化组鼓室黏膜中的OP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鼓室硬化组鼓室黏膜中的OPG/RANK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PG/RANKL系统可能在大鼠鼓室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OPG/RANKL比值增加可能与大鼠鼓室硬化的形成有关。

  • 标签: 鼓室硬化 护骨素 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 简介:目的慢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多发病,但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探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耳),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SPSS14.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校正的chi-squaretest检验。结果85例(耳)总有效70例(82.4%,70/85),术前骨导听阈提高与病程长短、胆脂瘤无关(P〉0.05),与听骨链中断、固定有相关性(P〈0.05),听骨链的破坏吸收、肉芽包绕、固定会造成术前骨导听阈提高,该术式带蒂的"袖状"外耳道、鼓膜上皮瓣覆盖移植膜,具有良好的固位作用,较好地保留了鼓膜自然形态,听阈达到或保持在应用水平63例(74.1%,63/85)。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6.47%(82/85)。结论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最大限度地保留或还原了患者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提高了听力功能。

  • 标签: 夹层法 鼓膜成形术 中耳炎 胆脂瘤 耳显微手术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一种常见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生,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本病的特点是[1]主要病理改变是咽鼓管功能不良等原因导致中耳腔负压,鼓室内有低度炎症反应,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多,伴有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鼓膜置管术是治疗SOM有效方法之一[2],鼓室置入通气管能清除中耳积液,代替咽鼓管部分功能,解除中耳负压状态,改善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鼓室内粘膜上皮逐渐恢复正常,腺体活动减少,纤毛活动恢复正常.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了6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耳炎/护理 导管 留置/护理
  • 简介:摘要本例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巨大鼓室球体瘤(glomus tympanicum tutor,GTME)。患者,男,48岁,因“左侧嘴角歪斜半个月”就诊,术前MRI示,左侧颞骨颅内见类圆形稍短TI稍短T2异常信号肿块,提示鼓室球体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2.4 cm×2.7 cm×3.0 cm,无包膜,切面暗红色,质地韧,术后病理诊断为GTME。术后1周出院,出院随访3年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流脓患者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63例乳突根治术后长期不干耳患者再次施行乳突根治术,同时行乳突充填术及鼓室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经1~2月局部换药均获干耳,外道形态接近自然宽大的外耳道,气导听力较术前获得改善。结论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难于清理是乳突根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乳突腔彻底开放,轮廓化,适度充填乳突腔,配合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近似正常的外耳道,并且能有效改善听力。

  • 标签: 乳突根治术 鼓室成形术 再手术 乳突填塞 自体骨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复发丹参注射液16ml及地塞米松,但给药方法不同,对照组静脉滴注,治疗组鼓室内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结论鼓室内给药治疗突聋效果优于全身用药,也可尽量避免大剂量使用激素不良反应。

  • 标签: 地塞米松 鼓室 听力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灌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疗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6名(138耳)患者分为采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组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治疗2周时间复查听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比静脉全身给药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鼓室给药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并对不同频率听力重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920例患者,从中筛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7名,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频率处的纯音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探讨各频率重建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气导听阈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频率明显优于2kHz以上频率;术后气骨导差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且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明显优于2kHz以上;术后骨导听阈总体平均值除4kHz,其余各频率均有显著改善,1kHz重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频率,未做听骨链重建患者平均骨导听阈只有1kHz频率略有改善;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清除病灶同时可有效重建慢性中耳炎患者听觉能力,低中频显著。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注药(即药物经过咽鼓管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有71耳需要进行鼓室注药治疗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鼻咽镜下采用直径为1mm的塑料导管从患者的咽口导入,作为咽鼓管的扩张,通过导管像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药物成分为地塞米松和a-糜蛋白酶,每周进行药物注射两次,一个半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的鼻窦和鼻咽炎症病变做相应的治疗处理。有粘连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发现患者的听力提高10-19dB的有28耳,有16耳听力提高20-29dB,有12耳听力提高30dB及以上,听力无明显改善的有15耳,有效率为78.87%,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鼓室注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且此种治疗方法创伤小,经济适用,适合广大患者。

  • 标签: 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注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鼓室硬化症是复发性慢性中耳感染的常见后遗症,其特点是进行性玻璃样变性、鼓膜和中耳腔黏膜下层钙化沉积物的积累。相对于钙化的数量及其对听骨链运动的干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尽管目前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当前普遍认为它是不可逆的。手术治疗是迄今为止恢复听力最有效的方法,却不能阻止其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明确本病的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鼓膜硬化 鼓室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