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梗患者院急救的护理措施包括建立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普及心电图知识和急救知识,以及合理使用并掌握各种急救药物。对于急性梗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证气道通畅、提供持续氧气给氧、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心肺功能稳定,以便顺利转至医院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梗患者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明代安多藏部族志(续)王继光卷二西宁卫属(塞外四卫附)178族川藏族《明太祖实录》卷77洪武五年十二月庚子条载:“吐蕃诸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命邓愈为征西将军率兵讨之。”《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己酉:“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

  • 标签: 西宁卫 《天下郡国利病书》 安多藏区 部族志 明英宗 总兵官
  • 简介: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的“西番诸卫”,析分为七卷分期连载,为安多藏部落史这个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明代 安多藏区 部族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1有双下肢不等长的儿进行垂直足底叩击,他们治疗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时机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康复治疗后,20名患儿长短腿均有很大改善.结论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有巨大疗效

  • 标签: 长短腿原因 NAS测量方法 垂直足底叩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压缩雾化结合拍背叩击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肺炎患儿78名,都接受压缩雾化结合拍背叩击治疗。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56%,比对照组15.38%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44%,比对照组82.05%高,P<0.05。结论:于小儿肺炎压缩雾化结合拍背叩击治疗中用护理干预,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疗效的提升。

  • 标签: 小儿肺炎 压缩雾化 护理 拍背叩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诊急救与护理对急性梗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救治于我本院的共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2例入院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成员,18例人院未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成员。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梗病人进行急诊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性梗病人的院急诊护理应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普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关注。急性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有十分严重的威胁。在对急性梗患者进行救治时,要首先进行病情的诊断,在急性梗疾病的救治过程当中,治疗的干预以及病情的发展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急性梗疾病恶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就急性梗患者的院急救和护理手段进行分析,旨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急救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来院就诊方式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89例院外发病,由我院进行院急救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入院接受治疗,定为观察组;43例院外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到我院急救者,过程中未进行专业的急救护理,定为对照组,过程中未进行专业的急救护理,对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比较,结果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及时有效地急救与护理干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普及院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水平,减少患者病死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 急性心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手术的规范化普及和新技术应用,术后喉神经和旁腺损伤等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明显下降,而对诸如颈部不适感和切口瘢痕等颈功能损伤的关注越发突显。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颈功能损伤的表现和机理,探讨常见术式对颈功能的影响,分享在颈功能防护对策方面的经验,旨在提高对颈功能保护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 48例)和下壁梗组( 50例)。所有患者在 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 100万~ 150万 U尿激酶, 并在 30 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 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 3 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占 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6例, 占 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 P<0.05)。梗组出现 28例心律失常现象, 其中 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58.33%, 死亡率为 6.25%。下壁梗组出现 32例心律失常现象, 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64.00%, 死亡率为 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 P<0.05)。结论 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的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P<0.05)。结论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P<0.05)。结论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新龙镇全部纳入知识城版图,截止2022年10月,新龙镇大部分村居委都进行了三旧改造拆迁,随着改造拆迁工作的深入,新龙镇大部分的村居民逐渐搬离本辖区到邻近地区居住。然而,辖区内的一些高龄长者和残疾人员(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则集中入住就近的安置,他们搬离了原先熟悉的环境,每月可以获得国家征地补偿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物质层面得到较大保障的同时却面临着适应与融入新社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社工专业服务以促进居民更好地适应安置

  • 标签: 安置区 拆迁安置 地区发展模式 志愿者培育 居民互动与支持
  • 简介:摘要:2020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新龙镇全部纳入知识城版图,截止2022年10月,新龙镇大部分村居委都进行了三旧改造拆迁,随着改造拆迁工作的深入,新龙镇大部分的村居民逐渐搬离本辖区到邻近地区居住。然而,辖区内的一些高龄长者和残疾人员(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则集中入住就近的安置,他们搬离了原先熟悉的环境,每月可以获得国家征地补偿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物质层面得到较大保障的同时却面临着适应与融入新社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社工专业服务以促进居民更好地适应安置

  • 标签: 安置区 拆迁安置 地区发展模式 志愿者培育 居民互动与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轴向叩击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指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我科治疗指骨骨不连患者22例,其中18例为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4例为骨折外固定治疗术后骨不连。18例内固定患者,拔除内固定物,骨折段予支具节段固定,并予规律轴向叩击治疗,刺激骨折端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4例外固定治疗患者,改用支具节段固定,规律轴向叩击。结果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以X线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段髓腔内骨质吸收为标准。愈合时间为9~12周,平均10周。愈合后随访2~5个月,平均3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后骨折部位未再发骨折。结论轴向叩击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指骨骨不连,经济、有效,早期进行干预效果更佳。

  • 标签: 指骨 治疗结果 骨不连 轴向叩击 支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院急救方法在急性梗患者中应用实际效果,并总结医疗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8月-2021年12月院内收治的急性梗患者30例,将其中16例分为对照组,采取正常的院急救护理;另外14例为观察组,用改进后的院急救护理表单开展护理。对比两组院护理死亡率、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9.2%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后者。结论:在急性梗患者急救中,采用改进后的院急救护理表单方式予以施救,获得明显效果,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建议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诊急救与护理在急性梗病人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急诊科40例患急性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6与~2020年6月送至我科,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院急诊期间采取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开展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干预阶段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两组患者情绪分值波动情况,并抽查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应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展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救治,能改善临床指标,缩短分诊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优势,差异明显(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所检测数据同比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满意例数及一般满意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急诊急救 优化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