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张患者的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诊疗的36例扩张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变化,其中心律失常最为常见,ST-T改变21例(58.33%),房室肥大18例(50.00%)、Q-T间期延长15例(41.67%)、传导阻滞14例(38.89%)、异常Q波4例(11.11%)、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3例(8.33%)。结论扩张患者心电图有多种表现,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对扩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进行心脏超声波心动图检查。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DCM)心衰期的最佳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6~2012年期间收住的35例DCM心衰病例,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及诱因、患者的心理反应,生活自理能力作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DCM心衰以心悸、气促、咳嗽、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肌搏动弥漫性减弱为特点,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主要护理诊断为心输出量减少及活动无耐力。结论DCM心衰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减少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 护理诊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扩张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地采取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对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30例患者中有28例效果显著,已好转出院,另有2例病情未见好转,继续进行深入治疗。结论在治疗扩张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来实现常规治疗外,还要适当地结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扩张伴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扩张伴心律失常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进行心律失常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36例患者全心扩大,以左心扩大为主,室壁厚度正常或稍薄,运动呈普遍性减弱。36例扩张患者常规检查床旁心电图及部分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均有异常,发生心律失常33例占92%,其中1种心律失常9例占25%;2种心律失常17例占47%;3种及以上心律失常2例占6%,猝死1例。心律失常类型⑴室性心律失常26例占72%,其中频发、多源、成对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占62%;⑵房性心律失常16例占44%,其中房性早搏与房性心动过速8例占50%,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8例占50%;⑶传导阻滞19例占53%,①心室内传导阻滞13例占68%(13/19),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②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32%。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24h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扩张(DCM)患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扩张(DCM)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症状、体征、检查、治疗、误诊及转归进行分析探讨。结果DCM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之一,提高对本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结论超声心电图在DCM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重要价值。DCM的基本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抗心力衰竭、防治各种心律失常及循环栓塞治疗,及时正确的早期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诊治 鉴别 体会
  • 简介:病史摘要:患儿,男,8月,因“咳嗽10天,加重1天”入院。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不剧烈,4-5声/次,干咳为主,无明显昼夜差异,伴气促,R50次/分,偶有吃奶中断、大汗,无吐奶、奶量下降,无发热、口唇发绀,无腹胀、腹泻,于门诊治疗,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止咳药物口服5天,咳嗽有所缓解。入院前1天出现咳嗽加重,呈阵发性咳嗽,夜间咳嗽为主,气促加重,渐出现奶量下降(较前下降约1/3),有呻吟、吭声呼吸,伴剧烈哭闹或咳嗽后口唇发绀,呈中精神反应渐差,大小便外观未见异常,为进一步就诊收治入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基层医院在临床上收治的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至2012年收治的158例扩张患者,均符合WHO/IFSC扩张诊断标准的症状、体征、检查及治疗。结果158例扩张患者心力衰竭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14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约92.4%。结论在基层医院,心脏B超在扩张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扩张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强心、利尿、抗凝、扩血管以及改善心室重构、缓解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扩张(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因此,对DCM进行药物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方面钙增敏剂和第3代β受体阻滞剂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免疫干预与免疫吸附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患者的一项辅助治疗手段;心脏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基础研究方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望为患者开创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比卡鲁胺(50 mg口服、1次/d)联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0.8 mg皮下注射、1次/3个月)治疗,27个月后将戈舍瑞林改为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月)。治疗第3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第36个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8和45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9、57和2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8%,实验室检查示B型脑钠肽前体4 533 ng/L。考虑为比卡鲁胺所致扩张。停用比卡鲁胺,继续按原剂量皮下注射亮丙瑞林,并予美托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螺内酯。1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0和44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4、53和2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36%,B型脑钠肽前体1 539 ng/L。

  • 标签: 雄激素拮抗药 心肌病,扩张型 比卡鲁胺
  • 简介:摘要扩张是一种难治性心肌疾病,张琪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阐述了扩张与中医心胀的对应关系;结合临证经验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张琪教授对扩张进行辨证论治的经验,提出可按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以及阴阳两虚、水饮瘀阻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总结出相关专药,有利于扩张中医药诊疗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中医辨证 心胀病 微观辩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扩张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依那普利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回归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5个月治疗后,观察组70例,痊愈38例,好转28例,无效4例;对照组70例,痊愈25例,好转30例,无效1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治疗扩张,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用合理的组合药物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 作者: 魏显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系一综合征,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以心力衰竭和猝死为转归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心血管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误诊率高,治疗效果差,晚期病情进展迅速,常因严重心衰而死亡,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是提高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