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双妊娠观察及处理。方法对产妇不同时期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通过观察与处理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减少早产并促进胎儿发育。结论双妊娠需加强营养,对三大营养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需求量多,必须补充足够多的食物。双妊娠产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阴道分娩应密切观察产程,宫缩乏力、双头碰撞及胎儿窘迫,经纠正无效随时改为剖宫产术。

  • 标签: 双胎妊娠 观察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儿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两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精心护理,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结论只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配合医生的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葡萄中的价值,总结其声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葡萄患者的声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36葡萄患者中有30例被超声诊断为葡萄,其中23例为完全性葡萄,7例为部分性葡萄,6例被误诊为胚胎停止发育和过期流产。诊断符合率83.3%。结论超声对葡萄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葡萄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高直后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00例头高直后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有96例临产后发生头不入盆,占96%。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71例,占71%。潜伏期延长86例,占86%。93例进入活跃期后其中47例活跃期延长,46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26例,占26%。96例剖宫产,占96%,4例用手指法旋转头变为枕后位经阴道分娩。有一例剖宫产手术时发现有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头高直后位经阴道分娩难度很大,属于严重的胎位异常,应早期识别,恰当处理。

  • 标签: 难产 胎头高直后位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头娩出困难的常见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剖宫产术中发生的胎儿娩出困难的54例病例与同期剖宫产取顺利的54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分析2组在新生儿窒息、产时出血及切口撕裂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剖宫产术中头娩出困难为多因素,主要原因胎儿因素、子宫因素、医源性因素、切口位置。2组在新生儿窒息、产时出血及切口撕裂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剖宫产娩头困难发生的原因,总结规范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剖宫产术质量。

  • 标签: 剖宫产术 胎头娩出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寿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中药组24例患者,给予加味寿丸中药汤剂治疗,西药组24例患者,给予维生素E、黄体酮,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结果说明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且无毒副作用,无禁忌症,可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加味寿胎丸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观察辩证应用中药安胎养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先兆流产病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组均予监测血HCG值及孕酮值,根据二者监测结果,观察组给予黄体酮及绒促性素肌注,加予中药辨证补肾安胎。对照组单纯予黄体酮汲绒促性素肌注。观察孕妇阴道流血、腰酸、腹胀、下坠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8%。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辨证应用中药安胎养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

  • 标签: 先兆流产 辨证应用中药安胎养胎 黄体酮 绒促性素
  • 简介:摘要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在母体宫内,可视为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但成功妊娠的胎儿却不被母体排斥,这是由于妊娠期的母体存在免疫耐受。其中胎盘的滋养层和底蜕膜上有许多免疫因子可使胎儿得以逃避母体的免疫攻击胎盘自身的机械性屏障作用也起重要作用,HLA-G,E可抑制妊娠时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左侧卧位在巨大产妇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巨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麻醉后,对照组产妇采取仰卧位并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实验组产妇采取左侧卧位。比较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体重和1rainApgar评分及产妇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体重及1minApgar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实验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11.8%(2/17)低于对照组63.2%(12/19),两组比较,X^2=9.972,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产妇在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左侧卧位,对于预防产妇低血压发生和保证胎儿的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巨大胎 低血压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妊娠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300例进行本次实验,对照组不使用心监护;实验组采用心监护,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漏诊率等。结果实验组漏诊率更低,重度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分娩产妇给予心监护能够更好地预测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足月妊娠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儿畸形的分类及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中各类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双合并胎儿畸形的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及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及妊娠年龄的关系。结果267例双合并畸形的胎儿中,按畸形的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及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之一畸形225例(84.3%)、两畸形42例(15.7),双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的双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的双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之一畸形比两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非特有畸形比双特有畸形常见。

  • 标签: 双胎 胎儿 畸形 绒毛膜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和绒毛膜癌。侵蚀性葡萄胎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故又称“恶性葡萄”。目的讨论侵蚀性葡萄和绒毛膜癌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胸闷、胸痛等不适,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减轻症状。呼吸困难可以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及痰的排出,间断吸氧。病人出现血胸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出血多,症状严重可做胸腔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感染。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及早发现肺部感染征兆。

  •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护理
  • 简介: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有别于现代制作工艺;其易存水,是使其易遭受腐蚀的重要因素。本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夹纻工艺提供素材。

  • 标签: 夹纻胎漆器 汉代 制作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对甲蛋白(AFP)检测的效果。方法对65例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ECLIA方法进行AFP检测,并对同一标本连续测定20次进行批内变异的比较,同时对标本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进行批间变异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ECLIA其检出限为0.50μg/ml,线性范围为0.50μg/ml~3000μg/ml;当AFP<400μg/ml时,ELISA和CL对AFP检测敏感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AFP>400μg/ml时,ECLIA检测敏感性高于ELISA,P<0.05,有统计学差异;ECLIA低、中、高值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5,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结论ECLIA敏感性高、稳定性、重复性好。

  • 标签: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