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再次掀起了我国对贪贿犯罪是否适用死刑的热议。针对这一问题,在展望废除死刑国际化大趋势的同时,还必须考量我国刑事立法的沿革和现实的诸种因素,以期作出符合需要的理性选择。

  • 标签: 立法沿革 轻型化的趋势 现实选择
  • 简介:由于中国内地与港澳死刑政策的冲突,及三法域间各自独立的刑事管辖权的并行存在,使得跨境犯罪死刑案件的司法协助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探讨两个问题:跨境犯罪死刑案件中死刑是否该移交及移交的标准。在对前一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同时.进一步论述在跨境犯罪死刑移交中应遵循坚持“属地管辖原则”为基础,加强三法域间平等的“协议管辖”协商。从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三法域间刑事方面的联系与协助.有效打击严重的跨境刑事犯罪

  • 标签: 跨境犯罪 死刑 刑事管辖冲突 属地原则 协议管辖
  • 简介:由于立法孱弱,操作失范,导致功利主义压倒正义之立功乱象。一些死刑以求生为目的通过不断检举揭发以求改判,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技术操作,最大限度通过立功交易获职从轻。有必要对我国立功制度进行反思,将刑法正义作为首要价值,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在适用上予以限制。

  • 标签: 立功制度 死刑犯 刑法 反思 技术操作 功利主义
  • 简介:当前刑事立法对毒品犯罪死刑的规定比较原则,刑事司法实践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对立法意图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分析。为体现死刑基本刑事政策,实现刑法罪责刑相一致的基本原则,在一些“严重的毒品犯罪”中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在刑事立法中,运输毒品罪不应保留死刑。在有必要对缴获毒品进行定性定量鉴定分析的同时,为在司法实践中规定统一具体的量刑尺度,实现毒品犯罪死刑案件裁量刑罚标准的统一和平衡,应制定我国的《毒品案件量刑指南》。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运输毒品罪 毒品纯度
  • 简介:死刑的存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一个内容广泛而深刻的问题.本文通过经济犯罪的相对性、不可避免性和经济犯罪人的智能性和死刑不可威胁性的特点分析了对经济犯罪人实行死刑的不合理性.另外,还从死刑的法理基础说明了经济犯罪中应当废除死刑.而且提出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中应当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并加强对经济犯罪的资格刑和罚金刑的运用.

  • 标签: 经济犯罪 死刑 智能犯罪 存废问题 犯罪构成
  • 简介:我国刑法没有采用绝对确定法定刑的模式规定毒品犯罪死刑,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法定标准是刑法总则第48条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何谓毒品犯罪的"罪行极其严重",如何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实现罪刑均衡,并且使死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对毒品犯罪的量刑情节进行分析考虑。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适用 量刑情节
  • 简介: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是贪利型同时也是智能型犯罪。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犯罪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增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犯罪死刑废止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际上死刑逐步趋向废止的大前提和我国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的观念指导下.经济犯罪死刑废止与替代问题,不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讨论。本文从死刑的适用标准、人道主义观念以及经济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等方面论证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死刑替代刑罚。

  • 标签: 经济犯罪 死刑废止 自然犯
  • 简介: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对生产、销售"地沟油"的7种情况(包括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进行销售等)明确了定罪量刑标准,最高可判死刑。涉"地沟油"犯罪判缓刑的,须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期内生产、销售食品等。标

  • 标签: 地沟油 犯罪 死刑 食用油 销售者 生产者
  • 简介: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毒品犯罪死灰复燃,日益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随着“轻刑化”以及“保护人权”思想的传播,一批刑法学者主张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用监禁和财产刑等手段取代死刑,但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放纵这类犯罪。本文旨在从毒品犯罪的成因、危害以及刑罚的角度,印证毒品犯罪保留死刑制度的必要性,在保留毒品犯罪死刑的基础上少用、慎用死刑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击毒品犯罪,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保留 慎用
  • 简介:死刑对遏止严重犯罪最具威慑力,一向是国家保留死刑的最主要根据。事实上,无论是死刑立法还是死刑执行,都不可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特殊威慑效果。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惯常于从一般法理角度或从人权原理出发去进行应然性探讨,难免思辨有余而说服力不足。立足于对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正确解读和基于人性立场去伪存真地辨析,不仅有助于终结在死刑存在根据上的简单重复和无谓争辩,而且也有助于认清无论是死刑的废除还是保留皆具有其合理性的实质,从而明确国家在推进社会文明语境下控制死刑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

  • 标签: 死刑 特殊威慑力 犯罪学
  • 简介:"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目前的基本死刑政策。暴力犯罪作为我国《刑法》规定死刑的最主要犯罪之一,如何限制暴力犯罪死刑适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探讨暴力犯罪的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从规范层面对我国《刑法》的暴力犯罪死刑罪名进行分析,认为暴力犯罪死刑罪名的各种不同的犯罪类型与刑罚类型规定对限制死刑适用具有规范意义。

  • 标签: 暴力犯罪 规范分析 犯罪类型 刑罚类型
  • 简介: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是死刑存废争论中的核心议题。对死刑威慑力的实证研究存在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两个难题,因此需要引入"准实验设计"方法。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导致我国的死刑实际执行数量明显减少。通过比较死刑复核权收回前后的犯罪率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可以发现,死刑政策的限缩并未导致犯罪率上升,因此有效地质疑了死刑具有威慑力的观点。在犯罪学理论上,对理性犯罪人假说的质疑,犯罪人的主观刑罚感知与客观刑罚执行状态的鸿沟,死刑相对于最严厉自由刑有限的边际效用,刑罚威慑力产生的立体维度以及死刑所具有的"残忍化效应"都有效解释了死刑威慑力难以存在的原因。保留死刑可以有效控制犯罪的迷信应当破除。

  • 标签: 死刑 死刑复核权 刑罚威慑力 准实验设计 残忍化效应
  • 简介:2005年8月,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高潮阶段,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局宣传处向我推荐延吉市看守所夏妍的事迹,并将她的事迹材料寄给了我。这个材料写的面面俱到,看过后,你只感觉这个人挺出色,但你感觉不出她出色在哪里。可是当我有机会到看守所亲自接触到夏妍并和她深入交谈后,我发现这个年轻漂亮的女管教的思想境界和对自己工作的感悟与众不同。难怪在她所从事的这项特殊的工作中会有这样出色的成绩了。

  • 标签: 管教 感悟 死刑犯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先进性教育活动 故事
  • 简介: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和死刑父母的人身权问题在狭义生育权的理论框架内不能得到保护。基因遗传权的概念可以涵盖和保护被狭义生育权所遗忘的主体。确认基因遗传权,可以调整因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存在于新的基因遗传方式中的权利冲突问题,从而完善民事立法、健全民法典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 标签: 基因遗传权 基本人权 全面保护
  • 简介:当前的团伙犯罪呈现出地域性、职业化、专业化、组织性强等特征,带有地域性的同类型犯罪成为其中新的发展趋势,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公安机关需完善相应的情报信息、专业打击、警务协作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遏制同地域人员同类型犯罪案件发生。

  • 标签: 地域性 同类型 犯罪研究
  • 简介:我国刑法规定的关于毒品死刑案件的罪名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该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依照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档次,直至可以判处死刑。由于毒品案件日趋增多,一旦误判死刑,执行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应当慎之又慎。现就审理毒品死刑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贩毒 死刑案件 司法解释 刑法 量刑标准
  • 简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立法规范的嬗变进行系统梳理可以看出,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适用应当采取"数额+情节"的二元标准,刑法立法在确立贪污受贿犯罪死刑适用数额标准时应以概括数额为宜,并且摒弃绝对确定死刑的立法模式。2016年"两高"制定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九)》的基础上确立了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具体适用标准。基于严格控制和限制适用死刑之精神,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的确定,应当在参考司法审判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死刑适用的数额基点;"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判定主要考虑行为造成的物质性、经济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之认定,主要是对死刑适用总体标准的强调性规定,以体现死刑适用的慎重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则主要从贪污受贿主体、发生领域等角度考虑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 标签: 贪污受贿犯罪 司法解释 死刑适用标准
  • 简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国际人权公约
  • 简介:通过对我国刑法分则中的27个暴力犯罪死刑罪名的规范分析,个罪的死刑裁量规范的犯罪类型与刑罚类型的规定存在差异。犯罪类型分为基本犯、加重犯和特别加重犯,刑罚类型分为刑种配置和处罚方式。由此构成暴力犯罪死刑裁量的量刑规范等级,包括罪质构成与刑罚配置两个方面。各种不同的罪质构成与刑罚配置的量刑规范等级都在立法规定上限制了暴力犯罪死刑的适用,对限制死刑的适用具有具体的规范意义。

  • 标签: 暴力犯罪 死刑裁量规范 量刑规范等级 罪质构成 刑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