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皇朝经世文编书名。l20卷。清贺长龄编辑。道光六年(1826)成书。凡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等8纲。集清代道光以前经世论文之大

  • 标签: 满族 经世文编 清代 书名 道光 编辑
  • 简介:▲前屯卫城地名。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前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广宁前屯卫于此。该城襟带燕蓟,为明季辽西防线咽喉重地之一。清崇德八年(1643)11月,为清军夺取。清入关后,属锦州副都统属协领所管西四路第四路中前所路记旗界。随着八旗兵民迁入,渐成满汉杂居之地。▲前旬日卜满族祭祀习俗。凡民间萨满祭祀进行大祭,在当月的前10天内选择吉日。如恐至期不能举行,在大祭前3天焚香以告神灵。

  • 标签: 屯卫 大祭 八旗兵 广宁 旗界 协领
  • 简介:耿仲明(?-1649)字云台,辽东盖州(今辽宁盖县)人,隶正黄旗汉军。明天启元年(1621)后金克辽沈时投皮岛(今朝鲜椴岛)毛文龙,累功晋参将。

  • 标签: 词典 满族 毛文龙
  • 简介:▲恭人清代满洲贵族已婚妇女的称谓之一。清制,奉恩将军正室封恭人。▲恭寿(?-1898)字问松,正白旗满洲人。光绪八年(1882)授杭州副都统,后曾暂署杭州将军,十七年授西安将军,同年调成都将军,卒于任。

  • 标签: 词典 满族 满洲贵族 已婚妇女 将军 杭州
  • 简介: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档案名。该档起于乾隆二年(1737),止于光绪二十六年f1900)。多为抄件。其中满文档占十分之一。所记有军事、旗务、祭祀等,为研究满族于该地活动,提供重要资料。

  • 标签: 满族 词典 词语 词汇
  • 简介:珠格氏满族姓氏。世居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境)、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萨哈尔察(今黑龙江省嫩江市东北)等地。珠勒亨(?-1807)姓乌雅氏,正黄旗满洲人。原名珠隆阿。清代由都察院笔帖式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京察一等,调步军统领衙门笔帖式。嘉庆四年(1799),累迁至安徽按察使。历官五品京堂、光禄寺少卿、通政司副使。其疏盐务事,均得准允。迁太仆寺卿、内阁学士、蒙古副都统。

  • 标签: 笔帖式 正黄旗满洲 光禄寺少卿 太仆寺卿 内阁学士 副都统
  • 简介: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满族剪纸始于明代。最初是用皮草、树皮、麻布等剪刻的。清初始正式用纸剪刻。满族传统剪纸主要有下面几种:

  • 标签: 剪纸 满族 传统装饰艺术
  •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的历史来源具有悠久性与复杂性,其语言、文化习俗具有丰富性与相通性.该族群至今仍保存有一些人类早期文明的诸多形态和特性,因而在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大多濒临消亡,民族文化特征也因受所处主流文化环境的强势影响及相互间的融合而渐趋淡化.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对其抢救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组成考察组,自2002年开始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调查工作,此次对黑龙江省五常、阿城满族语言文化现状的考察是总体抢救调查工作中的一部分.本文是对这次考察情况的报告.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 阿尔泰语系 语言文化 满文 五常 阿城
  • 简介: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发生了重要影响。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日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 标签: 岫岩 满族 语言与文化
  • 简介:满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过极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满语已经成为濒危语言,满族文化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困境。如果不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中华文化将会缺失满族文化这朵艳丽的奇葩,大量历史谜团将会因为无人能够读懂满文档案和资料而封存在博物馆内。

  • 标签: 青龙满族自治县 保护和传承 满族语言文化 满语 河北省 课程
  • 简介:<正>满族是一个强悍、勤劳、智慧的民族,娴于骑射。早在三千多年前,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先世,就已经使用弓箭了。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肃慎人“贡楉矢石努”表示祝贺,这就是以楉木为杆、以青石为镞的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经沧桑,满族虽然以新的民族共同体登上历史舞台,但骑射之习未改,骠悍风姿犹存。十七世纪中期,他们在经济、文化、军事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越野摧坚,夺取全国政权,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靠骑射这一特殊专长来实现的。

  • 标签: 满族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武器 满洲 民族
  • 简介:我家是清原八家镇时的老户,为满族镶黄旗。文革前家谱排列到祖父辈就有二十五代,至今也当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家和别的满族人家一样,

  • 标签: 满族 清原 家谱 历史 婴儿出生 家庭
  • 简介:<正>满族的家祭是指满族内务姓氏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单位举行的阖族祭祀祖先神的一种萨满教祭祀活动。它是以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原始萨满教祭祀为蓝本的,经过清初历朝统治者的不断改造、规范,将原始的各部为一系的祭祀,规划成全民族为一系但仍以血族姓氏为单位举行的祭祀。关于家祭前人多有述及,但无论是记述还是研究,舛误甚多,其全貌与真髓始终未得见。在研究满族萨满教中,家祭是一项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将近年的调查研究公诸于世,就教于诸位专家。

  • 标签: 满族 萨满教 祭神 背灯祭 打糕 氏族
  • 简介:  前身为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9月.后,随着当时丹东地区三个满族自治县的成立,为突出民族特色,1986年6月改为现名.……

  • 标签: 满族文学 祝福满族
  • 简介: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满族之所以能统一东北,最后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并维持268年的统治,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明朝末年政权的腐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另一重要原因是满族的八旗制度,加上稍后组建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大约十万铁骑,形成一支能征惯战、斩关夺将的威武雄狮。努尔哈赤初创时期并没有满族一词,从明朝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还称女真人。

  • 标签: 满族 八旗制度 明朝末年 爱新觉罗 农民起义 初创时期
  • 简介:“你想去满族风情园参观吗?”一大早,妈妈笑眯眯地问。“好呀,我一直盼着呢!”我一蹦三尺高。满族风情园,位于望奎县的东南角,是一座小型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满族民间习俗和传世文物。

  • 标签: 满族 风情 民间习俗 望奎县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