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诊断病理不仅是一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临床学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有敬业、严谨的病理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与病理相关的网络资源。为提高病理教学质量,对“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改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病理教学进度和要求,以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为线索,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引导总结为辅,组织编排并实施教学内容。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索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通过开展实习前培训,增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以实现从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变,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学习的过渡,经实践证明能有效促进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诊断病理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互动临床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科病理的诞生[1]病理(pathology)是源于希腊字根pathos和logos,意为疾病的研究(thestudyofdiseas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改变以及相关器官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病理作为一门科学起自于18世纪中叶.

  • 标签: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笔者为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医学生,病理属于一门形态学科。病理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是一门桥梁科学。所以,学好病理,对于一个医学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病理的学习目的及其重要以及学习方法,揭示在病理这门学科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病理学 重要性 方法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5月尸检的30例心源性猝死死亡案例进行法医组织病理诊断,回顾分析诊断实际情况。结果:冠心病和心肌病为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原因,心源性猝死死者中男性较多,30岁到59岁较多,11月份例数较多,主要发生在监管场所,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地方。14例冠心病猝死中I级1(7.14%)例,II级3(21.43%)例,III级4(28.57%)例,IV级6(42.86%)例。镜检能够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和陈旧性瘢痕形成。结论:通过法医组织病理诊断能够明确死亡原因,减少医疗纠纷,死亡猜忌,同时还能及时排除家族病例,值得重视和采纳。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法医组织病理学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病理技术教学内容、方式及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根据研究生基础条件制定病理技术培训方案,采用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理论教学,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旨在提高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理技术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提升临床科研思维,为其将来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学 研究生教学
  • 简介:摘要病理病理理学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二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本质,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若是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整合
  • 简介:摘要:在病理病理理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和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培养出一批信念坚定、品质优良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人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脑缺血发生的病理基础与大脑血流量降低有关,正常状态下,脑重量占体重的2-3%,但血流量却可占全身循环血量20%,平均每百克脑每分钟的血流量为50-60ml,研究表明,当血流量降至30ml以下便可出现暂时性缺血发作,降至20ml以内脑细胞的电活动明显减弱,而降至5ml以下则脑细胞便发生死亡。目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现代病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局灶性脑缺血和缺血后继发脑损害等方面。普遍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兴奋型氨基酸、钙超载、内皮素等因素有关。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分析,系统解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代病理变化。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病理学 病理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结果89例患者中,极低度风险者24例,低度风险者12例,中度风险者39例,高度风险者14例。胃肠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共同组成,其中梭形细胞47例,上皮样细胞16例,混合型26例;按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分类:平滑肌分化23例,神经分化16例,双向分化28例,未分化22例。89例患者中,CD117、CD34、S-100、Desmin、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69.66%、42.70%、46.07%、43.82%。结论胃肠间质瘤早期诊断率较低,具有独特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组织形态学,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临床可依靠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及肿瘤密集程度等进一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病理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作为肺组织损伤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病理上的定义为远端气道(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有机化结节存在。机化结节由成纤维细胞和富于黏多糖的间质组成,边界清楚、圆滑,形如栓子般填塞于气道内,组织形态学易于识别,病理诊断OP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探寻其背后隐藏的病因。在此过程中,首选是区分隐源性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和继发性OP。COP的诊断必须建立在严格遵循病理诊断标准和充分的多学科讨论的基础上。继发性OP的病因探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病理医师需仔细观察与OP伴发的各种病理改变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与临床医师充分讨论,最终寻找出能对形态学改变做出合理解释的病因。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病理学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集的5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19~62岁,中位年龄48岁,患者均未见重症肌无力及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大体检查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灰黄、灰白色肿物,切面质韧,部分区域可见纤维性薄层包膜,组织学特征为宽带状和实性片状纤维组织穿插在脂肪组织中,纤维组织内见胸腺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和巢团状分布,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或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thepsin V、p63;5例平均随访4.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男女性均可发生,应正确认识该肿瘤避免误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