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 牟宗三 道德心 孟子
  • 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试日前出现利用通讯工具作弊事件。报道称相关工作组前日已进驻哈理工,初步确定该校在作弊事件中存在与社会机构发生业务联系、到外地确认考生资格以及监管漏洞等三项违规行为。

  • 标签: 哈尔滨理工大学 良知 丑闻 高校 通讯工具 业务联系
  • 简介:上世纪20年代,劳改犯马尔扎科夫从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越狱潜逃,在英国出版了《地狱岛上》一书,轰动欧洲。为了消除影响,苏联政府派遣政治上可靠、又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的高尔基前往索洛维茨岛实地考察,然后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驳斥“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出版物”。

  • 标签: 良知 名人 20年代 消除影响 实地考察 出版物
  • 简介:  在许多关乎民生的案(事)件中,新闻媒介确实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许多人都懂得并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正面的东西要让它越炒越热,而负面新闻一旦出现则是极尽公关手段,让那些不希望人们知道的消息胎死腹中,至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标签: 企业良知 公关拷问 危机公关
  • 简介:《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9期转发了倪学礼的中篇小说《一树丁香》(以下简称《丁》以及两篇争鸣文章:《是大学,还是妓院?》、《殷勤难解丁香结》。两文虽观点相左,但都对《丁》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前者武断地认为:《丁》“仅将一切腐败的症结草草地归咎于。陛’的乱伦之中,让有限的理性迷失在花里胡哨的‘性’演绎和曲径通幽的故事里,因此造成了小说在真实度与典型性上的先天不足”;后者虽深刻揭示了《丁》的社会意义,却错误地揣测作家对生活秉持悲观态度,金河的抗争也是“无奈与软弱无力”。未能洞悉到作品中道德守望与良知呼唤的亮色和价值。

  • 标签: 欲望 中篇小说 《一树丁香》 社会意义 悲观态度 典型性
  • 简介:见惯了新闻媒体的商业炒作,对济南两家报纸对同一种保健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互吐唾沫的行径,起初我也是当作笑谈。但仔细阅读了(2001.7.13)中青报的介绍,我不得不郑重其事了。因为两家传媒不惜以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可能会被唾沫星所淹没的代价,进行互相攻讦,就绝非懵懂少年的儿戏了。

  • 标签: 缺失 监督 良知 商业炒作 新闻媒体 保健品
  • 简介: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他的“良知说”。“良知说”包涵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良知说”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主张“人人可以为圣人”。同时,良知还具有内在性,“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求知只是向内反省探求。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 特征
  • 简介:摘要:王阳明的“致良知”作为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俩个向度。就其本体而言是恢复良知本体,就其功夫论而言就是依良知而行。在一些论述当中将“致良知”看成是道德层面的思想体系,而忽略了其实践智慧。王阳明“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结合,只有将本体论方面和功夫论结合才能实现“良知”之本体,达到成圣的境界。王阳明的道德实践智慧,首先要“立志”,其次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磨砺自身,克服私欲,将“良知”成为“心之主体”,最后不仅仅将“良知”作为日常处事的规范之道,同时也提倡超越“良知”而追寻自然之诚德。

  • 标签: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道德实践
  • 简介:朱熹的"良知"说是由其"格物致知"论生发开来的。就朱熹的"良知"说来看,"良知"乃"出于天",是一种"不待学"而能的灵明昭觉之知。而朱熹的"致知"论就是在穷极事物之理的过程中,推极吾之本具之知识。而"格物"与"致知"在朱熹看来是同一个过程,"格物致知"即是知觉之知与物之理的映照、对应。同时,朱熹又从心性论以及人道与天道相贯通的角度来阐发其"良知"说以及"致知"说的思想理境。正是朱熹"良知"说以及"致知"论的如上理论内涵与思想特色,使得其"良知"说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在思想上、理论上有着鲜明的差异。

  • 标签: 朱熹 王阳明 良知说 致知论
  • 简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等提法,引发了良知的创生性这一议题。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曾经对这一议题进行了阐释,但他的阐释由于'紧扣道德'立论,并将良知仅仅看作人内在的道德本体,而存在其自身的理论限度。而其他的相关阐释也由于没有对阳明学中的气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未能很好地对这一议题给出恰当的理解。实际上,在阳明那里,气在存在论上具有更为本源的地位,而天地万物从根本上说,都是气化的产物。但气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质料,它内在地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阳明那里被称为生理或良知。由于气内在地具有良知,固可以生生不息、化生万物。虽然气是化生万物的真正主体,但良知却是气化生物的根本动力。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标签: 阳明 良知 创生性
  • 简介:王启康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中指出:良知与致良知学说在王阳明心学中占据中心地位。良知与致良知学说包含两大理论局限:否认良知中理的客观存在与从现实生活获取之的可能性;否认一般知识、能力在成圣与在道德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 标签: 良知学说 王阳明心学 学问 心理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 简介:有人曾这样描绘吴敬琏:“他的嘴对着国家领导人的耳朵,但他的双脚牢牢地站在老百姓中间:他大半辈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的。但满脑子是市场经济的思想。”的确,我们的时代能拥有像吴敬琏这样有智慧、有良知、有胆识、有超前意识的进取型的经济学家,是时代的幸运,是民族的骄傲。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辞曾这样赞美吴敬琏:“他敢于铁肩担道义。他是一位无私的、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社会贤达,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智者,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中国经济学家的优秀代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年过七旬仍然能够保持童真和率直的经济学家。”

  • 标签: 中国学者 良知 睿智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学家
  • 简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句话最经典地道出教师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作用。正因为经典,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中,韩愈将“传道”置于首位,足见“传道”之重要,这和当前我国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是一致的。何谓道?道即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道即路径、法则、观点、方法。教师传的是什么“道”?当然是为人处世之道、治学成才之道。

  • 标签: 责任 良知 《师说》 育人为本 处世之道 成才之道
  • 简介:<正>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学校是充满文化意蕴的精神家园,但是学校很难成为一方净土。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师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深思的问题。因为我出生的那个特殊年代,"没有接受过正

  • 标签: 赫尔巴特 德国哲学 精神家园 十九世纪 立德 行政人员
  • 简介:孟子虽然论及'是非之心'和'良知',但二者在其思想体系中并不重要。阳明首次赋予这两个概念举足轻重的意义。阳明以良知涵摄孟子四端,并把它归约为是非之心,然后又把是非(善恶)的根源追溯至好恶之情,认为只好恶便尽了是非。这种道德思考具有明显的情感主义特征。这其实也是源自孟子。孟子所谓羞恶即好恶之恶的一面,其所谓理义之悦我心即好恶之好的一面。当然,由好恶来界定是非善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好恶似乎总是带有个体性的一面而表现为私的特征。如何做到'公是非、同好恶',阳明早晚年分别提出'诚意'和'致良知'的工夫论,初时要着实用意好善恶恶,然着实用意好善恶恶又不是作好作恶。孟子和阳明的这些思考涉及道德起源、道德判断和道德动力等诸多道德哲学问题,值得仔细分疏和阐释。

  • 标签: 是非之心 良知 好恶 四端 王阳明 孟子
  • 简介:2013年11月23日深夜,青岛的天空开始飘起冰凉的雨滴。这冬日冷冷的雨,有着比秋雨更萧索的况味,仿佛痛苦的眼泪,洗刷着青岛上空的浓烟。冬日的冷雨敲窗,想起22日黄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燃事故,鲜活的生命被炸得血肉模糊,化为尘,化为土,化为烟,悲痛叹息。

  • 标签: 良知 乡愁 输油管道 中石化 青岛
  • 简介:良知史观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良知作为意所构建的形器世界的法则,是实有而非虚无,万事万物及人类历史均在其发用流行之中呈显;王道理想的根本精神在于良知而非外在制度和言行,良知依托于圣贤君子这一人文力量,最终决定着人类历史的治乱兴衰;良知是历史意识构建的标准,应该以良知为准衡,删隐恶迹,减少习染对人类心灵的遮蔽。总体来看,王阳明的良知史观对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做了批判,深刻和充分地表现了人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历史观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