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影像诊断方法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42例的的CT影像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块,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7例,其中3例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采用CT影像诊断正确诊断37例,误诊5例。结论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进行CT影像诊断,一般通过平扫就能做出诊断,而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纵隔畸胎类肿瘤 CT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为卵巢肿瘤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卵巢肿瘤共77个,其中良性肿瘤52个,恶性肿瘤25个。通过B超检测出瘤体73个,检出率为94.8%(73,77);漏检3个,漏检率3.9%;误检1个,误检率1.3%。病理学检测和B超检测结果比较,B超检查检测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4.2%(49/52),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0%(24/25)。[结论]B超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确诊率理想,且因其费用低、时间快、无创伤等特点,应该广泛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B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在低场强MRI下的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听神经瘤17例,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瘤2例,表皮样囊肿、动脉瘤及转移瘤各1例。根据生长部位、肿瘤病变特征和MRI信号特点,能对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表现。结论桥小脑角区肿瘤中以听神经瘤较多见,MRI能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青岛市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290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3340例良性肿瘤患者行TSG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为76.2%,其中胰腺癌阳性率最高,为92.0%。良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仅为1.1%,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结论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阳性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之间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9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样本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者19例,占全部标本的士19.38%,1项指标异常者33例,占33.67%,2项及2项以上指标异常者40例,占40.81%,肿瘤标志物全部异常者6例,占6.12%。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是做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首选指标,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来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5例,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13例,回肠1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33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为51.6%(17/33)。术前确诊率低,如合并腹部包块,B超及CT较易诊断。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当明确诊断时,多数恶性肿瘤已经有转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60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CA199、NSE、CEA、CYFRA21-1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A199、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出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对其MRI(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50名患者的MRI病变定位均和治疗结果一致,其中有40名良性肿瘤患者诊断和核磁共振相吻合,10名恶性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正确,其诊断病变范围基本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核磁共振可以准确的显示患者卵巢肿瘤的具体形态、大小以及侵及范围,对肿瘤良恶性及定性诊断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卵巢肿瘤 征象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30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表皮样囊肿8例,脂肪瘤5例,肠源性囊肿5例,皮样囊肿5例,畸胎瘤5例,脊索瘤2例。全切8例,近全切除11例,大部切除11例。术后症状好转24例,无变化5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多为良性,MRI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椎管内 先天性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10例,结肠癌3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图像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进行肿瘤性病变的MS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肠道肿瘤性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右半结肠,回盲部和左半结肠,肠道肿瘤性病变CT征象显示最多的为表面毛糙征,在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之间CT值依次升高。结论MSCT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和有效的肠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各种MSCT征象的分析和CT值的测定对肠道肿瘤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多发,其中又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最为常见,近年来,胆囊癌和胰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消化系统是最早应用对比剂进行影像检查(消化道造影)的系统之一。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只能显示消化道腔内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无法显示肿瘤对消化道各层及向腔外侵犯的程度以及邻近和远处的转移情况。随着医学影像的进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不仅可以显示肿瘤对消化道各层侵犯的程度、向腔外生长的大小、向周围侵犯的范围以及邻近及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还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及其组织成分,做出相应的病理诊断。目前,医学影像学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主要包括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价、与病理的相关性、特异性造影剂等。消化系统常规影像检查包括超声、钡剂造影、CT、MRI和DSA。随着CT胃肠道造影、MRI胃肠道造影、PET-CT及PET-MRI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2]。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PET-CT 消化道造影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种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CA72-4、)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脾胃和肝胆科已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患者166例,收集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和糖类抗原72-4的检测结果,比较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或联合检测在不同消化道肿瘤中出现的阳性率和特异性,从而评价四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项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的消化道肿瘤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有很大不同(见表1),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肿瘤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见表2)。结论每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消化道肿瘤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是不同的,选取阳性率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的标志物2-3项联合检测能提高消化道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而且还能防止漏诊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肿瘤 联合检测 阳性率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位年龄43岁。根据肿瘤间质细胞密度、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示间质细胞Vim均阳性,p53及Ki67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良性叶状肿瘤CD34阳性,交界性叶状肿瘤CD34灶性阳性,恶性叶状肿瘤CD34阴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免疫组化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38例膀胱肿瘤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器在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像学图谱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图谱显示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肿瘤性质分型的符合率为92.1%(35/38),漏诊1例,漏诊率为2.6%,误诊2例,误诊率为5.3%,临床诊断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加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膀胱肿瘤 肿瘤分型
  • 简介:摘要侧颅底解剖结构复杂,肿瘤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需多学科通力合作,成为跨学科的复杂难题。随着40余年来的发展,颅底肿瘤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在显微解剖学,术前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侧颅底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侧颅底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术前经超声检查的肾脏肿瘤的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6例经术后病理诊断的肾恶性肿瘤,2例肾盂肿瘤伴肾结石漏诊,1例肾错构瘤伴内部出血误诊。结论超声显像对绝大部分肾脏恶性肿瘤可做出明确诊断,但对不典型的错构瘤、囊腺癌及小病灶肾盂癌伴肾窦内结石者易误、漏诊。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20名患有眼部良性肿瘤的儿童患者的影像综合诊断、临床诊断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名患者中,有18名眼部良性肿瘤儿童患者有比较明确的CT诊断,另外还有2名患者的影像征象和临床征象不明显,在手术之前难以诊断。结论影像征象通常在很多儿童眼部良性肿瘤中都比较明确,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定性诊断中,CT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儿童 眼部 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