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甘做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这是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十几年来,我一直将其视为我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苦学不倦,勤耕不辍,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去换取事业的成功。

  • 标签: 红烛 蚕丝 无私奉献精神
  • 简介: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中国蚕丝业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WTO的挑战,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当前中国蚕丝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克服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中国 蚕丝业 加入WTO 对策
  • 简介:2014年6月9日至12日,台湾蚕丝同业协会理事长王慧珍女士带领台湾部分蚕丝企业负责人共计24人,先后深入南部、西充、阆中、嘉陵考察蚕桑基地及部分丝绸企业。6月12日召开座谈会,双方就优良蚕种交换、桑叶及桑葚深加工、原料加工基地建设、投资政策等进行了详细的交流。王慧珍女士对南充蚕桑规模大,产业链完备,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回台之后将尽快拟定投资项目,并及时与南充进行对接。

  • 标签: 蚕桑产业 南充 蚕丝 台湾地区 协会 企业负责人
  • 简介: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双基能力走向三维目标到目前的素养教育。核心素养不是考试目标,是学生一生受用的方法和能力。通过《蚕丝》一课浅谈“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实。

  • 标签: 核心素养 培养 能力 思维
  • 简介:摘要: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预习单中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需旧知,进行更加有效的预习;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在自主交流、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 标签: 问题引领 核心问题 深度学习
  • 简介:丰都县档案局馆在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工作中,在馆藏民国档案——社会科180卷68页里发现一首自由体长诗《给侮辱、损害的……》。这首诗是作者1943年8月记于金成江.1944年9月18日寄于重庆的。我们无法查找到该诗的作者.但我们从诗的内容上可以判定.作者是一位行军去缅甸的青年军丰都籍战士,他对行军在黔川路上的所见所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述。中国远征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而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十分悲壮、非常剧烈。现在,我们将这首用血和泪写的诗,奉献给所有的档案工作者和所有想了解中国远征军的朋友们。原诗有181行,限于篇幅,我们作了较多删节,刊发此诗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浩瀚的档案馆藏中发掘出更多的宝贝。

  • 标签: 侮辱 损害 档案工作者 中国政府 档案馆藏 太平洋战争
  • 简介:郭沫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走进宜兴蜀山脚下的东坡书院,应该是民国十三年的初冬。即便是一个信手拈来即华章的文人,也并不是每到一地就可以大放厥词的,但郭沫若的宜兴之行却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到宜兴去》。与郭氏的其它文字比,这一篇写得仓促而散漫,

  • 标签: 遗忘 郭沫若 宜兴 东坡
  • 简介:早几年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普尔斯马特的进驻是当地市民津津乐道的事,一是媒体炒作有功,二是长沙当时只有平和堂、友谊商店等几家商场,自选式超市作为新生事物,的确风姿撩人,三是傍上世界“第三大”(仅次于沃尔玛和家乐福,当时就是这样宣传的)超市集团,市政府也乐意发高调。

  • 标签: 普尔斯马特超市 长沙市 零售业 商业业态 销售渠道 外资企业
  • 简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一个沉甸甸的情结,也是文学艺术一个稳定而持久的主题。孙惠芬正是因20多年来执著抒写乡村生活而在当代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她以前的作品多是以开阔的视野和情节,展示现实农村层层叠叠的冲突与变故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观照的多是如“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般类似于乡村精灵或精英式人物的情感及命运,许多评论称她的作品有一种乡土牧歌的特殊韵味。新作《天窗》仍然生长在歇马山庄这块土地上,但是牧歌的浅吟低唱及淡淡幽怨,已经变成了一阵凄厉与疯狂的哀号。她的笔触泛动的不再是乡间的梦曲,而是深入到中国农民的最底层,揭秘他们侮辱与损害的精神状态,让我们倾听到从他们心灵深处发出的对人的尊严的坚守和追逐。这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深思。

  • 标签: 损害 侮辱 中国农民 农业大国 乡村生活 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