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沙必利治疗反流食管炎后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反酸情况消失时间、胸骨后灼痛情况消失时间、胃灼热消失时间、内镜下糜烂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反酸情况消失时间、胸骨后灼痛情况消失时间、胃灼热消失时间、内镜下糜烂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患者通过莫沙必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症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餐后胃排空率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医院收治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中筛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从患者中筛取30例作为观察组,增加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剩余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餐后胃排空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复合凝乳酶胶囊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餐后胃排空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复合凝乳酶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餐后胃排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方法本研究为回顾研究,选取1996年1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46例,年龄(53.15±17.15)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4)与病死组(n=17),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计算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分析NLR、PLR、CAR与生存期的相关。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的ANC、血红蛋白、NLR、CAR、LgCAR、LgNLR、CRP、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LgNLR和LgCAR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ρ=0.51,P<0.001)。总生存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的NLR最佳cut-off值为8.09、CAR最佳cut-off值为0.54(P<0.00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高风险NLR病死率[61.5%(8/13)]与低风险NLR病死率[13.2%(9/68)]比较,高风险CAR病死率[55.0%(11/20)]与低风险CAR病死率[9.8%(6/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高NLR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独立相关,因此,基线NLR水平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个简单、经济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 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的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 089例,男1 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 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20.728%(433/2 089),生化瘘发生率为19.627%(410/2 089),B级胰瘘发生率为1.101%(23/2 089),C级胰瘘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胰瘘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 487例、160例,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和(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F=5.787, 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 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 530例、23例、16例,1 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和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胰瘘 影响因素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依据心电图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STEMI且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 PCI指征患者298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传统经股动脉组(TTFI组)56例、传统经桡动脉组(TTRI组)167例与单指引经桡动脉组(STRI组)75例。比较三组门-球囊(D2B)时间、穿刺至球囊(N2B)时间、住院时间及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STRI组、TTFI组、TTRI组D2B时间分别为(67.6±2.1)min、(73.3±15.3)min、(77.4±16.7)min,三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2.24,P=0.013),STRI组D2B时间均短于TTFI组、TTRI组(t=-1.84、-1.84,均P=0.033)。STRI组、TTFI组、TTRI组N2B时间分别为(7.6±2.1)min、(15.3±6.5)min、(14.1±5.7)min,三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4.34,P < 0.001),STRI组N2B时间均短于TTFI组、TTRI组(t=-2.06,P=0.020;t=-3.12,P < 0.001)。STRI组D2B时间少于90 min的患者比例为74.7%(56/75),均显著高于TTRI组[46.1%(77/167)]、TTFI组[51.8%(29/56)](χ2=4.07,P < 0.001)。TTFI组、TTRI组、STRI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1%(9/56)、13.2%(22/167)、9.3%(7/75),STRI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TTFI和TTRI组(χ2=5.67,P < 0.05)。结论STRI对于 STEMI患者安全有效,有望能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描记术 桡动脉 导管 导管插入术 时间因素 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强化护理实施后,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56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家属护理满意度,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试验组的护理过程中,给予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其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在治疗干预后,得以显著提升,且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得以减少,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