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为提供黑色素类动物实验相关参考资料,对黑色素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防治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和实验动物进行了综述。通过介绍斑马鱼、Smythline鸡、C57BL小鼠、无毛小鼠、棕黄色豚鼠等多种实验动物的研究用途,为黑色素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黑色素 实验动物 斑马鱼 Smythline鸡 C57BL小鼠
  • 简介:目的采用反刍兽源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研究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及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试图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方法经小鼠腹腔、皮下接种含有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山羊血液,脏器悬液和接触感染.结果四种接种方法均获成功,附红细胞体在小鼠体内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感染后第8天附红细胞体在小鼠的血液可以查见.感染后第15~18天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到高峰.感染后第20d附红细胞体逐渐消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感染小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可以用小鼠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方式有以下几种:腹腔、皮下接种、接触感染.

  • 标签: 反刍动物 附红细胞体病 小鼠 感染 动物模型
  • 简介:Presenilin1(PS1)的突变是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PS1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PS1作为一种多次跨膜并具有γ-secretase活性的蛋白酶,很可能参与众多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分化和调亡、组织及个体的发育等等。但对于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目前了解甚少,为探讨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了鼠PS1-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我们设计了扩增PS1的cDNA全长的引物,以C57BL/6小鼠9天胚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从C57BL/6小鼠9天胚中获得PS1的cDNA,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设计引物:上游5’-GCCGAATTCTATGACAGAGATACCTGCACC-3’;下游5’-GAAGGATCCGATATAAAACTGATGGAATGC-3’,上游含有EcoRI酶切位点,下游含有BamHI酶切位点。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通过PCR方法将pMD18-T-PS1质粒中的PS1基因亚克隆到pEGFP-C1载体中,获得pEGFP-C1-PS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然后利用EcoRI和BamHI从pEGFP-C1-PS1融...

  • 标签: PS1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小鼠
  • 简介: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的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的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的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救的防治方案,连对于狨猴的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的健康的狨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狨猴 死因 痢疾 消耗性综合症 肺炎
  • 简介:目的BALB/c突变无毛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是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此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对特异性免疫指标CD4+、CD3+、CD8+、CD19+、IgG进行检测.结果各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毛小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表型的指标.各组之间方差分析结果:CD8+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IgG抗体的吸光度的结果,三种表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该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突变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小鼠 近交HRs 细胞 抗体生成 流式细胞仪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从DNA的水平分析比较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分子遗传特征,探讨以RAPD标记鉴别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方法筛选6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和青铜峡地区的东方田鼠基因组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对这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所有受试个体中共有的片段数为20条,这是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共性所在;②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各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③引物S17和S80可作为鉴别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特异性引物;④不同地区的东方田鼠其不同个体之间的共享度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均呈非均一性。结论运用RAPD方法可以作为鉴别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的基因多态性的标记。

  • 标签: 东方田鼠 鉴别 地区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 特异性引物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将MⅡ期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将小鼠卵母细胞分别放入2、4、6、8、10mmol/ml不同浓度的氯化锶激活液中,作用6h,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第二组,将小鼠卵母细胞放入10mmol/ml氯化锶激活液中,分别作用3、6、9h,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结果第一组,激活率分别为86.49%、82.61%、88.00%、86.67%、81.1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内培养72h回收囊胚,囊胚发育率分别为0、31.42%、43.33%、62.50%、50.00%.6~10mmol/mlSrCl2激活液激活后囊胚发育率高于0~4mmol/ml(P<0.05).第二组,激活率分别为82.86%、89.61%、91.40%.72h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6.53%、50.00%、53.22%.激活6、9h的囊胚发育率高于激活3h的囊胚发育率(P<0.01).结论结果表明,6~10mmol/ml的SrCl2为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最佳作用浓度,6~9h的激活时间为最佳作用时间;表明SrCl2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活化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孤雌激活 氯化锶 卵母细胞 小鼠 孤雌活化
  • 简介:本文按国际上远交群小鼠遗传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对Sibp:KM小鼠进行育种繁殖,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统计分析该小鼠繁殖性能。绘制了生长曲线,测定24个生化标志基因位点,其中14个位点是多态型,平均杂合率为0.209。该小鼠下颌骨形态分析的部分判别函数值(占44%)超过均值±2SD。呈弥散分布,谈小鼠H-2组织相容合体,具有10种I类私有抗原,17种表现型,此外还测定该小鼠形态数据,部分血液学数据和整体分析,为Sibp:KM小鼠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 标签: Sibp:KM小鼠 生长 繁殖 生物学特性 遗传背景
  • 简介:目的以大鼠胆源性胰腺炎模型为对象,比较国外相关的评分标准,探讨这一实验模型合理,准确的病理学评定方法。方法48只SD大鼠分善宁(16只),对照(21只)和假手术(11只)不同处理组,胰胆管内注射牛磺胆酸的诱发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参照Schmidt等普通病理学评分标准并加以改进,结合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评定不同标准的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准确性。结果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大鼠解剖时见大量红色腹腔渗液,最多者达体重的6%;光镜下见胰腺组织明显出血,腺细胞坏死;小叶破坏,结构紊乱,小叶间隔大量红细胞;肝脏,心脏,肺和肾脏也出现组织充血,出血等,不同处理组的4项组织学评分标准显示Schmidt方法不能显示组间出血的严重程度,炎症,水肿,坏死3项过于繁冗。以高倍镜下间隔红细胞数平均值和分级评分比较,组间出血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1)腹腔大量红色渗液,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胰外多器官损伤等是这一模型的特征;2)在简化Schmidt评分标准中水肿,坏死,炎症等3项和出血指标以及间隔红细胞数和分级统计的基础上,作者提出新的标准,以更为准确合理地评定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 标签: 大鼠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病理特征 评定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行检测;并且应用ELISA方法对IgG抗体的吸光度进行测定.结果纯合型(-/-)小鼠CD8+、CD4+/CD8+、IgG雌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4+、CD8+、CD3+、CD19+、IgG的值低于野生型;结论CD4+/CD8+的比值同野生型比较属于异常(与人的范围比较).因此,为在人类免疫疾病研究方面选用该动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Smad3基因剔除小鼠 特异性免疫功能 转基因 免疫细胞 抗体生成
  • 简介:类泛素蛋白SUMO在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够通过对转录因子及其共调节因子的修饰来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聚化及调控基因转录等。本文通过总结SUMO系统对雌激素信号通路蛋白的修饰作用,以及其他乳腺癌相关蛋白的修饰作用,阐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 标签: SUMO化修饰 ER信号通路 共调节因子 转录后调节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以70只ICR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连续注射顺铂7—14d,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条件下顺铂对小鼠的体重、卵巢功能、肝肾毒性及卵巢组织抗氧化系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顺铂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出现肝肾毒性,并可引起卵巢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3.0-4.0mg/(kg·bw)的顺铂作用7d后即可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卵巢功能衰退、肝肾损伤,氧化损伤是顺铂产生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该模型的生殖内分泌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人类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病变过程相似。

  • 标签: 卵巢功能早衰 模型 动物 小鼠
  • 简介:用0.1%、0.3%、0.5%和0.75%四种不同浓度的蜂胶乙醇提取物(LiquidofEthanotExtrstedfrompropolis)EEP来净化自发感染螨虫的ICR小鼠。发现不同浓度的EEP对体表螨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但0.5%浓度的EEp净化效果最佳。净化后的小鼠精神状态较好,被毛光洁贴身,无异常反应,镜检未查见螨虫。结果表明EEP天然、无毒,价廉易得,是一种高效、简便、理想的实验动物体表螨虫的生物净化剂。

  • 标签: 螨虫 体表 ICR小鼠 蜂胶乙醇提取物 异常反应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的体外受精、胚胎和精子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本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SLAC)和日本熊本大学动物资源开发中心(CARD)对13个品系小鼠(C57BL/6J、BALB/c、C3H/HeJ、ICR、KM、FVB、MRL、NOD、CBA、DBA/2、CD-1、BDF1、B6C3F1)的体外受精(IVF)率、胚胎培养及移植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各品系小鼠新鲜精子的IVF率15.1%~87.9%,冻融精子的IVF率8%~80%;冷冻胚胎的复苏率42.6%~83.9%;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产仔率在17.8%~51.8%.结论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鼠体外受精率、冷冻胚胎复苏率和胚胎移植的产仔率差异有显著性.但同一品系两个实验室间的新鲜精子的IVF率、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产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融精子的体外受精率CARD明显高于SLAC(P<0.01).

  • 标签: 品系 小鼠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精子
  • 简介:目的研究沙疗温度对骨重建实验的影响及传热数值模拟研究。方法采用CT扫描的手段分别进行4次扫描(建立实验对象OA模型前后各1次、进行沙疗第1周和第2周后各1次)。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分析了各股质层骨量的变化,将肌肉、股骨和骨髓,装配后划分网格,把建立的三维模型的STL格式导入到COMSOL软件进行传热模拟及分析温度场产生的应力对骨重建的影响。结果分析4次CT扫描数据的变化和热应力模拟,在沙疗温度产生的热应力环境下,软质骨体积减少,而密、硬质骨体积增加。传热数值模拟很好的体现了大腿及股骨部位的温度分布。结论沙疗温度对股骨产生的热应力对骨重建起促进作用。

  • 标签: 沙疗 传热 骨密度 热应力 数值模拟
  • 简介:目的在血管内皮细胞建立时空表达可控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调控体系.方法培育两个配套的转基因动物品系,利用组织专一性启动子确保转基因表达的空间专一性,利用四环素诱导系统对转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实施调控.结果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VE-cadherin基因启动子与人工融合的转录因子tTA基因连接,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VE-cadherin:tTA;将tetoperon的启动子与myrAktl连接,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TET:myrAktl.两系鼠杂交的子代,筛选的阳性纯合子,能可控性地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Akt1/PKB.结论利用V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和tet-off诱导表达系统,可以达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能人为控制目的基因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的目的.

  • 标签: 转基因动物模型 调控体系 时空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 特异性表达 转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茄病镰刀菌感染皮肤的ICR小鼠模型。方法将茄病镰刀菌三个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正常和免疫抑制ICR小鼠受损及正常未受损的皮肤,于接种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取皮疹和各脏器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和免疫抑制组皮肤受损的小鼠均出现皮疹,而免疫抑制组皮疹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大都可见菌丝。皮肤未受损的小鼠不发生皮疹。实验小鼠均未出现系统播散。结论接种10^9CFU/mL或10^10CFU/mL茄病镰刀菌的孢子悬液于免疫抑制ICR小鼠擦伤的皮肤,可有效造成ICR小鼠的茄病镰刀菌皮肤感染。

  • 标签: 镰刀菌属 皮肤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动脉的异种靶抗原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为研究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异种生物材料提供资料。方法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对10头版纳小型猪的四级动脉进行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1)各级血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未见表达,外膜有微弱表达;(2)图象分析显示,管径越细,其内皮细胞的表达越高(P<0.01),各级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的面积密度比的组间差异显著(P<0.01),t检验发现每两组间的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面积密度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版纳小型猪动脉内皮细胞均有异种抗原α-Gal分面,但是分布不均匀;(2)微血管血栓是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小型猪的异种器官移植,彻底解决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是防治微血管栓塞。

  • 标签: 中国版 纳小型猪 近交系 动脉异种移植 靶抗原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滞后是制约AD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瓶颈之一.恒河猴在AD的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恒河猴自发和诱发的AD模型都能较全面地复制AD的各种病变,尽管造模方法还有待改进和优化,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现就恒河猴动物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 恒河猴 动物模型
  • 简介: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已成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模型的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的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