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语言地图集》指出,“古全浊声母字徽语都读清音,多数地点也读送气音。休黟片送气音比不送气音多.送气与否,总的说还看不出条例。婺源北部古人声送气,严州片的建德古去声送气,条例比较清楚.”本文具体讨论徽语古全浊声母今读的几种类型

  • 标签: 徽语 古全浊声母 演变
  • 简介:文章从语法意义、句法分布和语义增值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有一X没一X”结构进行了讨论。从语法意义来看,该结构主要用于时、空域,表示动作的“断续无序”义或事物的“稀疏无序”义。从句法分布来看,该结构主要位于状位、谓位、定位和补位,而且在每一句法位置,表示“断续无序”义的“有一X没一X”都要求其直接成分具有时间性或动态性,表示“稀疏无序”义的“有一X没一X”都要求其直接成分具有空间性或静态性。从语义增值来看,该结构在一定语境中衍伸出了“缺量”义、“过量”义和“随意”义。

  • 标签: "有一X没一X" 时空类型 语义增值
  • 简介:古全浊声母在通山方言中的读音按照清化后送气与否可分为四种类型:(1)客赣型: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送气;(2)杨芳林型:平声不送气、仄声送气;(3)通羊型:不论平仄一律不送气;(4)燕夏型:不论平仄多读不送气,但亦有不少字读送气。通山方言古全浊声母字的今读表现并不影响其作为赣语的系属。

  • 标签: 赣语 通山方言 古全浊声母
  • 简介:<正>一侗泰语曾经称为黔台语族。如果专指这一语族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来说,则称为壮侗语族。在国外流行的泰语族这个名称,只能包括一个语支,不能包括侗语支,所以我们称为侗泰语族。如果把构拟的原始侗语称为黔语,把构拟的原始泰壮语称为台语,那么用黔台两字作为语族的名称还是很好的。语言学家注意到在中国西南几省和东南亚几个国家,有一个在类型上和汉语非常相近的语族这件事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经过两、三代学者的研究,有哪些语言和方言应该包括

  • 标签: 侗水语支 语言学家 单元音 元音舌位 泰语 毛难语
  • 简介:文章以溧水"街上话"语音变异为例,分析研究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的制约情况。定量分析表明,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类型的词汇对语音变异的制约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词语的借入是普通话对方言语音产生影响的一条重要途径;普通话对方言语音的影响由"普入词/方普词"到"固有词"以分类渐进的方式推进;普通话影响方言与方言接受普通话影响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 标签: 词汇类型 语音变异 街上话 制约
  • 简介:古苗瑶语的*ts组音从来源来看可能是从汉语借入的。它们的今读从发音方法来看有塞音、塞擦音、擦音等,从发音部位来看有齿间音、齿龈音、硬腭音等。这些不同的读音类型,有区域分布特征,是语言接触和自然音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古苗瑶语 *ts组音今读类型 分布 形成
  • 简介: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塞擦音的类型特征一方面极为复杂,另一方面又有规律可寻。从调音部位来看,塞擦音类型体现出一条倾向性的等级序列式,即龈〉龈腭〉卷舌〉龈后〉硬腭;从语言系属分类来看,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在塞擦音类型层面上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无塞擦音阶段)→南岛语→侗台语→南亚语→苗瑶语→藏缅语。从次类调音方法来看,塞擦音类型基本上是三分格局,即不送气清塞擦音、送气清塞擦音以及不送气浊塞擦音。上述塞擦音的类型特征表现在地理层面上就是从东至西、自南往北塞擦音的数量在逐渐增多。

  • 标签: 《汉藏语同源词研究》检索系统 塞擦音类型 系属特征 特征类检索
  • 简介: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凤翔方言"伢"由他称代词到名词性成分强调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伢"语法化为强调标记在其他方言中也有表现,但语法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旁指代词"他"也有语法化为强调标记的现象,与"伢"的语法化存在共性。

  • 标签: 凤翔方言 他称代词 名词性成分强调标记 语法化 类型学
  • 简介: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境内通行的本地话(以下简称“太白方言”)中的“太没有X”结构可以分为“太没有NP”、“太没有人VP”和“太没有VP”三种类型。其中的“没有”可以被替换为“没”,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被替换为“没有得”。在会话中,NP还可以承前省略。与普通话相比,太白方言“太没有NP”中的NP多指具体的人、物或词语;“太没有VP”中的VP则多指人们具体的行为动作;“太没有NP”和“太没有VP”都不表达强烈的情感,意思分别与普通话的“不太有NP”(或“不大有NP”)、“没太VP”大致相当,以至于太白方言语料中检索不到“不太有NP”(或“不大有NP”)、“没太VP”这样的用例。

  • 标签: 太白方言 副词 没有 太没有X
  • 简介:“V+看+S”存在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连动式和动宾式。连动式“V+看+S”中,“看”为动词,带一个疑问小句宾语S,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连动结构,“看”一般不能省略;动宾式“V+看+S”中,疑问小句S为前面动词的宾语,“看”是在动词和其疑问宾语小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标句词,一般可省略。“看”的能否省略与“V+看+S”的句法结构及“看”的语法化有关。间接疑问标句词“看”由动词“看”语法化发展而来,与英语中功能类似的标句词“if/whether”在所引导的小句是否为疑问形式和能否引导主语小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标句词“看”的来源以及汉语的语言个性密切相关。

  • 标签: “V+看+S” 句法结构 “看” 标句词
  • 简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语的开口影疑喻母的读音进行了翔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开口影疑喻母在晋东南晋语中共有六种读音类型。文章对这六种类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六种类型之间的演变关系。

  • 标签: 影母 疑母 喻母 晋东南晋语 读音类型 演变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从中介语的视角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高中生英语写作中中介语偏误的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运用教材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矫治,运用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或教材中的句子结构来构建学生正确的句法观。

  • 标签: 中介语 中介语偏误类型 应对策略 运用教材
  • 简介:本文讨论汉语方言里与普通话包含“得”字的补语有关的格式,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所谓“虚补语”(如北京话的“了”liao,也叫做“傀儡补语”)。第1节先考察方言里充当虚补语的形式及其用法,第2节则描写由虚补语构成的可能式的一些特殊格式,如“写不了那么好”(普通话)、“带不了米”(河北冀州话)等。

  • 标签: “得” 虚补语 补语结构 方言类型学 划分参项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突破对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画出水的三态循环图。我们在总结完形态变化过程和发生变化条件后,可以播放视频《为什么会下雨》。一方面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小学生注意力其中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又出于课堂环节顺利过渡考虑。学生对动画片天生比较感兴趣,抓住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然后再根据动画片中的有关情节设计相应问题,为引出水的三态变化图作出铺垫。特别是“小水滴还会和地球上的朋友见面吗?”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答案是肯定能,且有多种方式雨、雪、冰雹等形态出现。再回到前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的幻灯片,顺利完成的三态变化图。

  • 标签: 合理 运用 多媒体 三态变化 教学
  • 简介:文章主要从框架设计和体例规定方面分析《书常用字典》的不足,指出它在条目安排和释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由此分析民族文字字典编纂中的共性问题,思考其理想的编纂模式。

  • 标签: 水书 字典 评述 民族文字字典编纂模式
  • 简介:文章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三种语言的塞音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声学分析和感知同化实验主要探讨了影响跨语言塞音感知同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发声类型、VOT、后接元音起点音高是影响塞音感知同化的三个因素。首先通过对比汉语母语者对韩语和日语塞音的感知同化,发现在跨语言塞音的感知同化中发声类型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其次又通过考察韩语母语者对汉语塞音的感知同化,进一步比较了VOT和元音起点音高的作用,结果发现,VOT对塞音感知的影响大于元音起点音高。

  • 标签: 塞音 感知 发声类型 嗓音起始时间 音高
  • 简介: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倒话、诶话、莫语、回辉话等特殊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深度接触语言间的类型差距大小与其语言质变的不同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进而探讨了语言质变的充要条件、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等理论问题。

  • 标签: 语言类型 语言接触 语言质变 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