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最简方案最新进展(Chomsky2005a,b;2007a,b)对英语提升等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论语链上的所有拷贝均共有一个格位,共享一个题角色,题准则因之而得以维护。移位可进入题位置,可解读特征可被核查/删除理论(Homstein1999,2009)不能更优化地兑现最简理念。基于该理论对汉语兼语式的非语段分析(修订版的ECM分析)(温宾利、袁芳,2009)在句法操作方面不能自洽。依据Nunes(2001;2004)不同句法体可同时在狭义句法阶段推导生成的理论,本文提出兼语式的附加语分析法,认为兼语式由两个句法体嵌套而成:附加语句法体合并在兼语句V1的标示语位置作其目的状语。空语类PRO在最简框架中依然具有理论价值,且有助于实现语言结构的优化分析。

  • 标签: 题元准则 格位指派 探针-目标 一致关系 使令义兼语式 不可解读特征
  • 简介: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浓郁的黑人文化和深刻而丰富的主题为世人所熟知,一直以来.批评家从多种视角对其小说进行了评论,但仍有未尽之处。在讨论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建构成败问题上,大多数批评家仅仅从种族主义、性别政治和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其实,行走这一普通行为被莫里森频繁使用并具有了双重的文学意蕴,并且成了莫里森小说的主要母题之一。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行走不仅是人物成功建构身份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物建构身份失败的原因。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行走 身份建构 二元性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显性语用教学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习得恭维语回应的影响。82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这次研究。实验组除常规英语教学外,接受恭维语回应的显性教学,控制组为常规教学。研究采取的是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并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来收集数据。该测试设计了六个情境,涵盖三个恭维话题(外貌、能力、品格)。研究结果表明:就宏观回应策略而言,实验组大幅度降低了接受策略,增加了混合策略的使用;就微观策略而言,实验组大幅度减少了感激策略的使用,增加了双重接受策略的使用。控制组学生在后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对外语环境下的语用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教学参考和启示。

  • 标签: 恭维语回应 显性元语用教学 书面语篇补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