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重症医学科(ICU)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医护一体合作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开展,以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为主要目的,提高患者在置管方面的相关问题,从而降低在导管实施中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方法:选择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入住ICU的置入PICC的患者229例,住院时间分为单数和双数,按照单数和双数的方法进行实验,采用对照组和买验组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中主要检测的数据是血流感染的概率和静脉导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该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在血流感染率上明显偏低;而且实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ICU构建PICC医护一体的工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在置管方面的成功率,对于降低血流感染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意义,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了患者出现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医疗措施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监护病房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对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术中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对照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1%,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达36.7%。结论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盆腔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慢性盆腔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6例慢性盆腔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盆腔汤治疗组(观察组)和安西林加甲硝唑(对照组)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检查指标、体征以及症状。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盆腔汤治疗慢性盆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汤 甲硝唑 安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平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7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喜平注射液(0.2-0.4ml/kg.d,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喜平注射液为95.0﹪,对照组为8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平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常规治疗毛细支气管疗效。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喜炎平 疗效观察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术后并发早期性肠梗阻的诊治意义及其临床使用价值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化脓性阑尾术后并发早期性肠梗阻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鼻胃管胃肠减压,外接负压吸引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者15例,有效者6例,其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例、6例、71.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鼻胃管胃肠减压、外接负压吸引器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术后并发早期性肠梗阻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术后 早期炎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胶囊联合抗生素和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盆腔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B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不易损伤血管,可保留、可快速静脉滴注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损伤血管 静脉炎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尤其是在妇产科术后和静滴缩宫素的治疗和观察过程中,由于疼痛,病人体位多变化,它保护了静脉,减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机会,还可用于连接三通外周静脉营养的通路,值得临床推广,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留置后护理不当,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以1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风险发生率。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各种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指发病6h内采用抗凝治疗使血管再通,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可是这一严格的时间窗使许多患者与其失之交臂,但其中不乏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从中受益。本文选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4.5小时,平均治疗时间2.89士1.31小时。因此,缩短发病时间、开辟路色通道,护理工作的配合跟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心静脉导管中存在的感染因素,并提出一些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提出一些护理对策。结果研究发现,30例置管患者中,总共有5例出现感染。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者占50.0%,置管时间在3周以上感染者占50.0%,双腔导管置管感染者占25.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发生感染与股静脉穿刺置管、长时间置管及双腔置管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加强防控。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际的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风向管理的临床疗效以及实施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00例,随即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护理 风险管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舒芬太尼在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50例,两组均于手术终末期安装PCIA泵持续输注20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组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均〈0.05;舒芬太尼组SBP、DBP、HR水平与芬太尼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骨科手术后经PCIA泵应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静脉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对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不全患者需要置管血液透析病例,对其置管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无感染的发生及空气栓塞、穿刺点局部皮肤无感染。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和脱出的危险,故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 留置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准确及时的配制药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对易过敏药物的环节管理。强化双硫醒反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系数,提升了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静脉输液 存在问题 护理对策